關閉

會員動態

營運四主軸 詮欣獲利可期

詮欣2021年合併營收為15.99億元,年增19.82%,為2017年來新高,詮欣搶攻車用及伺服器領域有成,預估今年車用產品占比可望達15%,隨著電動車相關產品出貨放量,詮欣董事長吳連溪表示,未來營運將以車用電子/ADAS、USB4.0、5G/WiFi6、元宇宙四大主軸為主,預期將帶動公司業績持續成長,未來兩年獲利可望較去年大躍進。詮欣從2006年啟動轉型布局車用市場,將公司定位為「電動車關鍵零組件主要供應商與Tier1設計夥伴」,公司於2006年到2021年共取得7家VDA 6.3稽核,目前詮欣車用產品分為DMS(Driver Monitor Systems/汽車電腦主板/抬頭顯示器/駕駛疲勞監視)、ADAS車用攝影模組、EDGE Computing(具儲存功能)、V2X系統(車聯網)及ADAS系統連接器(I/O連接器)四大領域,客戶涵蓋歐美主要車廠。在電動車部分,詮欣在美國電動車大廠的滲透率持續攀升,由原來的一顆影音娛樂系統連接器,近期再拿下該車廠的3顆車載鏡頭連接器,預估今年第2季出貨可望放量,公司亦切入新創電動車大廠供應鏈,提供車載鏡頭模組連接器,詮欣預估,今年車用產品占比可望達15%,2023年及2024年可望倍數成長。除車用產品開始收割,詮欣也切入伺服器及Storage內部線、Switch內部轉換連接器與外部線,並已開始生產400G相關產品。IPC、車用與網通相關產品貢獻,詮欣2021年12月合併營收為1.47億元,年成長38.14%,累計2021年合併營收為15.99億元,年成長19.82%,為2017年來新高。在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持續提升及5G與雲端運算設備需求強勁下,詮欣對2022年充滿信心與期待,預期2022年營運將優於2021年。

瀚荃美系電動車訂單2月開始出貨;今年營運拚登峰

農曆年前客戶拉貨需求暢旺,法人預期,連接器廠商瀚荃去年12月營收有機會超前11月,上季營收季減5%內,而自2月起公司間接交貨美系電動車連接器,將正式出貨,交貨會以平價車款為先,法人也預期,瀚荃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上看4.4元,以往年股利配發計算,隱含現金殖利率可望超過4%,今年公司營收將年增兩位數,每股稅後盈餘超過5元,挑戰歷史高峰。瀚荃去年第四季營收有機會優於預期,除11月營收跳高外,法人預期,12月也不會弱,甚至有機會超前前月,整體上季營收相較前季的歷史新高,減少5%內,毛利率先看季對季持穩。而公司先前已確定將透過陸系Tier 1廠,打入美系電動車大廠供應鏈,今年2月開始交貨,交貨產品為空調裝置觸控板上連接器,車種以平價車種為先,初期雖量不大,但具指標意義,未來隨該終端品牌廠在大陸生產的比重拉高,公司有機會加速產品的導入,整體車用佔比也看逐年提高。法人預期,瀚荃去年營收創高,每股稅後盈餘上看4.4元,以往年現金股利配發手筆來看,隱含現金殖利率超過4%;今年公司成長主要領域來自工業應用、雲端伺服器與車用,將支撐全年營運兩位數成長,每股稅後盈餘超過5元,有機會挑戰公司掛牌以來創下的5.21元高峰水準。

中探針去年營收寫三高,今年挑戰雙位數成長

中探針2021年12月、第四季、全年合併營收三項均改寫歷史新高,法人預估,去年EPS可達2.5元以上。展望後市,法人表示,公司旗下探針式連接器(pogo pin)、半導體封裝探針、新能源等三大產品線需求皆正向,預期今年營收有望維持雙位數成長動能。成立於1983年的中探針,為台灣第一家探針及探針式連接器製造廠,主要經營探針及探針製品研發製造,產品可廣泛應用於手機、筆電、電動汽機車、半導體封測等,客戶包含美系及陸系一線客戶;在產品組合上,以探針式連接器(pogo pin)貢獻最多,約7成多,其次為半導體封裝探針約1成5~2成,新能源相關則占約個位數。公司2021年12月營收3.05億元,月增11.69%%,年增31.81%,帶動第四季營收來到8.25億元,季增1.75%,年增21.5%;2021年全年營收達29.63億元,年增23%,單月、單季、全年營收皆寫下新高。法人估,去年EPS可達2.5元之上。展望三大產品線後市,法人表示,以主力業務pogo pin來看,中探針TWS新品陸續爭取到美系、陸系一線客戶訂單,並打入日系大廠供應鏈,今年出貨看升;而主要客戶之一的美系大廠MagSafe獲得消費者青睞,且在新款智慧手機、筆電…等等產品線滲透率提高,也將支撐Pogo Pin需求維持高檔。半導體測試相關部分,中探針產品可應用在5G、AI、ADAS、PMIC領域,獲得客戶擴大採用,今年估達雙位數成長。新能源部分,公司除既有的台灣電動機車電池系統的充電針業務外,也跨入電動車充電槍、電動滑板車(e-Scooter)充電針等業務,預期在本季收割成果。整體來看,法人認為,受惠美系大廠MagSafe磁吸式充電技術在其終端產品滲透率提升,加上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充電針、半導體測試產品需求正向,以及新能源布局發酵,今年業績有機會維持雙位數成長力道,獲利也將水漲船高。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百度汽車機器人概念車4月亮相,量產車型明年上市

今(2022)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期間,百度和旗下智慧汽車品牌集度共同宣布,集度首款量產車型將會搭載NVIDIA DRIVE Orin SoC(系統級晶片),集度量產車型預計於明(2023)年上市,將成為可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機器人。同時,該產品的概念車預計將於今(2022)年4月在北京車展正式亮相。集度CEO夏一平表示,集度成立僅半年多時間,已開始基於軟體整合模擬樣車SIMUCar展開量產軟體研發驗證,對數位智慧座艙及智慧駕駛功能進行前置開發,展現出科技企業在智慧開發領域的創新性和高效率。去(2021)年底,SIMUCar已實現城市域、高速域的智慧駕駛融通;依託百度先進的AI能力和自動駕駛技術,以及NVIDIA DRIVE Orin晶片業內頂級的運算力,集度將為用戶提供領先、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產品,打造可自由移動、自我成長的汽車機器人。NVIDIA中國區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劉通表示,越來越多的老牌汽車製造商和初創企業選擇使用NVIDIA DRIVE Orin打造軟體定義汽車,持續不斷的改進各項AI能力;此次公司與百度和集度攜手,意在打造新一代自動駕駛車,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智慧駕駛體驗和安全性。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於去年12月曾表示,集度的汽車機器人貫穿了「自由移動、自然交流、自我成長」等三大產品理念;第一,汽車機器人擁有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可「自由移動」;第二,人車交互及語音語義的精準辨識,讓車與人能「自然交流」,理解用戶情緒,即時回應用戶需求;第三,汽車機器人可根據用戶的使用習慣來進行自我學習和迭代,不斷優化自動駕駛及智慧座艙體驗,實現「自我成長」。其中,「自由移動」即L4級自動駕駛能力,由集度領先的智慧駕駛系統支持,該系統覆蓋全域自動駕駛場景,在高速、城市開放道路中提供行業領先、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功能;集度智慧駕駛系統由百度自動駕駛運算平臺及NVIDIA DRIVE Orin提供硬體和算力,軟體和演算法由集度、百度共同開發。截至目前,百度AI專利數1.3萬件,取得中國AI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專利品質均列第一和全球深度學習領域專利申請量第一的成績,其智慧駕駛專利數3,400件,累計自動駕駛測試里程達2,100萬公里,成為唯一連續兩年位列Guidehouse全球自動駕駛「領導者」行列的中國公司。

Sony:電動車事業考慮採取"訂閱型"商業模式

報導Sony Group 5日宣布,將就進軍電動車(EV)市場一事進行認真的評估,而Sony社長接受媒體採訪透露,電動車事業考慮採取「訂閱型」商業模式。日經新聞6日報導,Sony會長兼社長吉田憲一郎5日在CES會場接受日經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Sony開始就進軍電動車市場一事進行評估,而電動車事業考慮採取「循環型(Recurring,即持續性收費的訂閱制)」商業模式。
吉田憲一郎指出,「犬型機器人aibo等產品已採用『循環型』模式,而電動車也將朝這個方向進行思考」。同席接受採訪的Sony常務川西泉表示,「硬體賣出後、不是結束,將通過軟體、在5-10年期間,創造讓車子進化的環境」。據悉,Sony考慮的方案為藉由『循環型』模式提供車輛,或是藉由『循環型』模式來進行軟體更新擴增內容、功能。關於Sony計畫設立的電動車新公司「Sony Mobility Inc」,吉田憲一郎表示,「初期將由Sony全額出資來展開」,之後也有可能會引入外部資金。日經新聞甫於5日報導,Sony將和全球大廠合作、進行車輛的設計,且考慮以自有品牌販售電動車、並委外進行車輛組裝代工。

工研院13項創新 登美消費電子展

為展現台灣的創新科技能量,經濟部技術處支持工研院以主題館形式,實體、虛擬同步參展今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工研院聚焦AI人工智慧、資通訊、機器人及健康醫療等四大重點領域、十三項創新技術,其中,智慧寵物項圈被英國科技網站評為五大新奇產品之一。主辦單位美國消費技術協會(CTA)銷售暨業務發展副總裁布萊恩.姆恩說,工研院展出許多居家防疫相關科技,以及數位健康與互動時光機等娛樂虛擬技術都令人驚艷,他也恭喜工研院技術在設計與工程上表現優異,榮獲三項創新獎。今年CES展,工研院首推跨時區不間斷服務,以三六○度線上虛擬展示館展覽十三項技術,其中十一項同步在美國展場實體展出,更以美、台同步無時差的線上洽商服務,陸續吸引多家國內外業者洽詢合作。展出包含個人元宇宙概念的互動時光機,讓使用者能在虛擬世界中與三D虛擬人物互動,還展出全球第一台兼具三D視覺感測與智慧取物標準配置的協助機器人,以及利用AI人工智慧及熱影像偵測技術,打造個人健康監測秘書等技術。近年寵物照護快速崛起成新商機,工研院開發出智慧寵物項圈,能隨時偵測及記錄寵物心跳、呼吸與活動力,再由App即時提醒飼主,被英國科技網站TechRadar評選為五大新奇產品之一,工研院認為智慧項圈能進軍全球寵物市場。

新創攻區塊鏈 拚打進世界盃

Web3.0時代來臨,網路與科技新創將迎來新一波革命。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表示,2017~2018年區塊鏈盛行,當時台灣已有一群創業家以及技術人才與全球區塊鏈社群緊密連結,目前區塊鏈市場上很多優秀的產品也都出自台灣團隊之手,看好Web 3.0來臨,「台灣新創將有機會在第一天就打入世界盃」。網路世界走過Web1.0、Web2.0時代,將邁入Web3.0時代,是區塊鏈、DeFi以及NFT等去中心化網路帶出的全新機會與革命,且將對貨幣、資料、金融、資產的所有權等產生重大影響。鄭博仁說,在Web3.0推動下,「第一次覺得台灣新創有大好機會打入世界市場」。他表示,Web3.0是去中心化,所以新創很容易透過IDO(去中心化交易所)找到全世界的用戶。而觀察區塊鏈近年興起,台灣的人才也跟著全球一起進步,不少相關的區塊鏈產品,也是台灣團隊第一個領先發想出來的。此外,區塊鏈市場快速成長,市值達2.5兆美元,看好接下來為GameFi、元宇宙的發展速度,將會快得超越大家想像。AppWorks董事長暨合夥人林之晨則指出,2000年之前,台灣的網路產業發展跟著全球一起進步,但在網路泡沫化之後,台灣的創業方、投資方都停下腳步,以至於錯過後來產業快速向上成長的黃金時期。但以區塊鏈來說,儘管經歷過2017年底的ICO泡沫,慶幸台灣的創業者、投資人並未對整個區塊鏈生態系失望,反而吸引更多優秀的人才加入。林之晨認為,台灣在Web3.0時代已經站在相當好的位置,只要有能力做出好產品,全世界就能馬上使用,讓新創第一天就能做全球的生意,將是台灣新創相當好的機會。林之晨先前也表示,Google、Amazon在20年前也是新創公司,但因為掌握Web1.0、Web2.0崛起的浪潮,才變成今日的科技巨頭,同樣地,今日的新創正站在Web3.0的濫觴,若能好好掌握機會,將有機會能創造對下一個世代極具影響力的公司。而外界關注台灣下一個「護國群山」會在哪裡?林之晨則給出相當不一樣的答案。他表示,台灣下個護國群山,將在於培養出更多的開發者、RD工程師。在軟體的世界中,工程師是產生最多價值的地方,台灣下個世代的護國群山不會只是在工廠,而是在人才。

攻元宇宙 傳蘋果AR/MR頭戴裝置年底亮相

蘋果(Apple)布局元宇宙應用備受市場關注,分析師預期,蘋果擴增實境/混合實境(AR/MR)頭戴裝置可能遞延到今年底亮相,2023年第1季出貨將可明顯放量。市場高度關注蘋果在元宇宙領域布局進展,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5日發出報告重申,蘋果的AR/MR頭戴裝置將延後到今年底亮相,他預估明顯出貨量可在2023年第1季出現。郭明錤去年10月中旬指出,由於蘋果希望在硬體、軟體、服務三方面構成堅固的生態系,對AR/MR頭戴裝置設計要求嚴格,因此推出時程將遞延。國外科技網站9To5Mac預估,若蘋果今年底AR/MR頭戴裝置亮相,可能在今年11月或12月啟動相關訂單預購作業,部分原因也包括供應鏈供貨吃緊變數。郭明錤在報告中也預測,蘋果的AR/MR裝置將採用兩個3P Pancake透鏡,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與頭戴裝置外觀設計,是AR/VR裝置最關鍵的光學零組件。國外科技網站MacRumors和9To5Mac則引述displaysupplychain.com的報告預測,蘋果的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裝置,在顯示器上將有革新設計,包含2組Micro LED顯示器及1組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AMOLED)面板。亞系外資法人報告推測,蘋果規劃兩款AR/MR頭戴式設備,一款是高階商用型AR/MR通用頭戴裝置,另一款則是主打日常功能的輕薄型AR眼鏡。報告研判,蘋果在高階商用型AR/MR通用頭戴裝置部分,採用分體式設計,可透過藍牙連接iPhone,採用蘋果自行研發、5奈米先進晶圓製程的晶片,外殼使用高強度輕量化鎂合金材質,配備10個攝影鏡頭,8K解析度螢幕,內建雷射感測元件。。

擠下通用 豐田首登美車市龍頭

日本豐田汽車2021年在美國市場的汽車銷量首度超越通用汽車(GM),登上美國汽車銷售冠軍,亦代表通用自1931年來首次失去銷售龍頭寶座,反映晶片短缺對全球汽車廠的衝擊不一。受到容登美國車市一哥的消息激勵,豐田股價5日盤中一度衝上2,334日圓,創下盤中歷史新高紀錄,終場漲幅收斂至2.6%,報2,292日圓。豐田2021年在美國的汽車銷量約較通用多出11.4萬輛。豐田4日公布,2021年美國汽車銷量年增10%,至230萬輛。相較之下,通用表示2021年在美國的總銷量為220萬輛,年減將近13%,主要因為半導體缺貨對通用的衝擊較大,可供經銷商銷售的汽車數量減少。根據美國汽車雜誌《汽車新聞》(Automotive News)資料,通用自1931年起便位居美國汽車銷售龍頭,但這項紀錄在2021年中斷。全球晶片荒對豐田的衝擊較小。豐田決定囤積電腦晶片,較多數汽車廠更早預期美國車市復甦,且零件和生產訂單的削減幅度不如對手劇烈,讓豐田為消費者需求反彈做好準備。豐田數十年來積極拓展美國市場,2021年終於展現亮麗的成果。豐田高階主管雖表示順利挺過2021年的斷鏈危機,但豐田並不認為可以長久穩座龍頭位置。豐田北美營運資深副總裁霍利斯(Jack Hollis)表示,登上美國銷售冠軍並不是豐田的目標,亦不認為能持續位居龍頭,公司也不會將擠下通用拿來打廣告。通用發言人婉拒對銷售排名表示意見,但表示公司將重心放在最暢銷的產品,包括大型皮卡和休旅車。隨著晶片缺貨改善,預期2022年銷量可望成長。其他外國車廠與電動車大廠特斯拉2021年在美國市場的銷售表現亦十分強勁,侵蝕底特律汽車廠市占。研究機構J.D. Power統計,2021年美國汽車銷量將近1,500萬輛。

CES展將掀起筆電換機潮 7檔吸睛

英特爾(Intel)、超微(AMD)、輝達(NVIDIA)在2022年美國消費性電子展(CES 2022)中,相繼發表新款筆電中央處理器(CPU)或繪圖處理器(GPU),配合微軟力拱Win 11作業系統,業界預期將推動新一波筆電換機潮。法人預期,筆電供應鏈2022年出貨動能逐季好轉,看好義隆、鈺太、聯陽、瑞昱、茂達、致新、偉詮電等接單轉旺營運可期。隨著近期全球Omicron新冠肺炎疫情再起,居家上班及遠距教學再度成為新常態,原本市場預期2022年筆電銷售恐因需求降溫及長短料影響而放緩,如今隨著商用及電競筆電銷售暢旺,業界對2022年筆電市場出貨維持高檔看法已轉趨樂觀。而受惠於英特爾、超微、輝達等推出新一代筆電CPU或GPU,法人預期將推升換機潮並帶動筆電相關晶片出貨轉強。英特爾宣布推出第12代Intel Core H系列處理器,為全球最高效能筆電處理器設下標準新高,採用Intel 7製程並是首款效能混合設計,預計OEM廠合作夥伴共將推出超過100款設計。超微宣布推出研發代號為Rembrandt的Ryzen 6000系列筆電加速處理器(APU),內建Zen 3+架構及搭載RDNA 2繪圖核心,採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量產,運算效能較前一世代可提升1.3倍,相對應的筆電產品會在2月後陸續出貨,預期會有超過200款以上筆電設計。同時,超微發布全新RDNA 2架構Radeon 6000S系列GPU,搶攻超薄電競筆電市場。輝達推出GeForce RTX 3080 Ti及RTX 3070 Ti等兩款筆電專用GPU,預計將有超過160款電競和創作者筆電設計。輝達指出新款筆電GPU搭載採用第二代RT核心的光線追蹤,以及採用第三代Tensor核心的DLSS與人工智慧(AI),可協助OEM廠打造史上最輕薄且強大的筆電。輝達同時也展示新一代旗艦級RTX 3090 Ti桌機顯示卡。法人表示,新一代CPU及GPU推出對筆電換機潮有推波助瀾效果,特別是新款筆電需要搭載更多電源管理IC及MEMS麥克風,單台筆電的晶片含量(silicon content)明顯拉高,對於觸控板IC供應商義隆、電源管理IC廠茂達及致新、MEMS麥克風廠鈺太、嵌入式晶片廠聯陽、快充晶片廠偉詮電等,可望在換機潮帶動下重拾營收成長動能,上半年營運將優於去年同期,對2022年營運抱持樂觀看法。

陸6G再突破 通訊較5G快10至20倍

大陸6G技術又有新進展!據央視新聞報導,江蘇南京的紫金山實驗室發布最新原創成果—360-430GHz太赫茲100-200Gbps實時無線傳輸通信實驗系統,創下目前世界太赫茲無線通信最高實時傳輸紀錄。報導指出,紫金山實驗室採用光子太赫茲技術實現此次突破。太赫茲無線通信被公認為是6G移動通信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頻段頻率資源極為豐富,可支持100Gbps—1Tbps超高速率無線通信,從而將現有5G的峰值傳輸速率顯著提升。紫金山實驗室此次集聚優勢力量搭建大陸領先的光子太赫茲實驗環境,經過3年多的研究,首創光子太赫茲光纖一體融合的實時傳輸架構,實現了單波長淨速率為103.125Gbps、雙波長淨速率為206.25Gbps的太赫茲實時無線傳輸,通信速率較5G提升10到20倍。央視指出,該成果應用前景廣泛,可與現有光纖網絡融合,構成100-1000Gbps無線接入實現超高速室內外廣覆蓋;代替現有移動網絡光纖,實現5G快速部署。大陸在新一代通訊技術領域超前部署,據去年「日經亞洲評論」與東京研究公司網絡創新研究所的全球調查顯示,大陸目前是6G專利申請的主要來源國,專利數量占40.3%高居全球第一,美國企業35.2%排第2位,日本9.9%排名第三,其次是歐洲8.9%和韓國4.2%。

鴻海鄭州廠招工 趕工組裝iPhone 13

iPhone 13 Pro賣翻天,最大組裝廠鴻海(2317)旗下富士康河南鄭州廠急招工因應生產需求,1月6日在微信發布訊息招募正式工,另有返費獎金人民幣8,500元(約新台幣3.68萬元)作為額外薪資獎勵。法人看好,隨著人員陸續到崗,有助鴻海集團營收延續動能。這是富士康鄭州廠繼去年12月大規模招工之後,短短兩個月內第二度啟動重金徵人的作業。大陸媒體分析,富士康鄭州廠區此次招工,是因應蘋果iPhone 13在農曆新年長假期間的市場旺季需求,同時也為即將到來的農民工返鄉潮導致缺工變數,預做準備。不過,河南最近疫情突然多點散發,並擴及包括鄭州、洛陽、許昌、周口、信陽、商丘等六個地市,成為富士康鄭州廠此波徵人的一大挑戰。富士康鄭州廠去年12月中旬才公告招工,針對內部推薦合夥人、正式工、離職返聘者,安排面試報到,只要在職超過90天,且有效出勤滿55天,推薦總獎金最高可達人民幣1萬元(約新台幣4.36萬元)。富士康鄭州廠昨天於微信再度啟動淡季招工高薪獎勵,主要招聘正式工,招聘單位以鄭州廠港區和八大街廠區的iPEBG事業群為主,員工主要生產蘋果手機前、後面板,月薪大約人民幣3,500元至4,500元,旺季結束後還有一次的獎金人民幣8,500元。iPEBG事業群主要在河南鄭州綜合保稅區設廠,主要設計生產製造iPhone精密機構件、智造、自動化設備、工業人工智慧相關方案。鄭州是鴻海集團在大陸最大的iPhone生產基地,產業人士表示,鄭州航空港廠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製造iPhone等智慧型手機產品和零組件,新款高階版iPhone 13 Pro系列也在航空港廠區生產。大陸媒體披露,當地人力資源公司因應富士康鄭州廠區招工,規劃三項招聘措施,其中兩項包括每小時人民幣27元小時工、每小時人民幣26元的年前臨時工;小時工月薪在人民幣7,000元至9,000元左右,年前臨時工月薪在人民幣6,500元至7,500元左右。另外,還有第三項返費工措施,月薪約人民幣4,000元至5,500元,出勤滿55天,同時在職滿90天,還可拿到人民幣1萬元的返費獎勵。富士康鄭州廠區有超過90條生產線、35萬名工人,全球約一半蘋果手機來自鄭州富士康廠區。法人指出,鴻海在iPhone 13系列整體供貨比重約65%至70%,鴻海更是iPhone 13 Pro Max獨家組裝代工供應商,隨著iPhone 13 Pro需求暢旺,鴻海Q1業績也將因此受激勵。

IDC:2025年亞太區物聯網支出120,834億元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最新發布的 IDC 全球半年度物聯網支出報告表明,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物聯網 (IoT) 支出將在 2021 年成長 9.6%,高於 2020 年的 1.5%;且 2021~2025 年,該地區物聯網市場將逐步成長,預計 2025 年將達 4370 億美元(約新台幣120834億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12.1%。IDC認為,成長是由於該地區越來越多採用位置追踪、面部識別、遠距工作、冷鏈物流和疫苗追蹤等因素所推升,另外,以視訊為中心的應用程式成長及 5G 部署也是重要促動因素。IDC 亞太區研究總監Bill Rojas表示,「由於光纖和行動網路基礎設施的容量和可靠性不斷提高,亞太地區(不含日本)(APEJ) 市場的物聯網在各產業繼續穩定成長,包括運輸、零售、製造、資源和公用事業」。Bill Rojas說,「在物聯網佈署的初期,企業專注於單一應用案例和從單一來源獲取數據流,但隨著組織對其營運獲得更深入的數據驅動的理解,他們可以開始使用其他數據來源(例如地理位置、機器維護數據、天氣、交易活動、車輛遙測交通數據等)以改進其分析並擴展到原始案例之外」。製造業成為亞太地區(不含日本)物聯網支出的最大來源,2021 年占整體市場的三分之一,其次是消費者和政府。另外,企業繼續開放,經濟活動恢復正常,也增加了組織的信心。2021 年成長最快的產業是建築業和零售業,分別成長 13.1% 和 13%。以物聯網應用案例來看,2021 年推動支出成長的主要應用包括製造營運、生產資產管理、全通路營運、智慧電網(電力)、智慧家居和貨運監控。而從成長性來看,包括床邊遙測、遠端醫療保健監控,全通路操作、環境監控檢測以及聯網車輛則成為 2021 年成長最快的使用案例。IDC 亞太區市場分析師 Sharad Kotagi 補充,「企業不再認為物聯網的價值僅限於實現營運效率和提高生產力。他們將物聯網視為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企業需求和挑戰演變的推動者。許多組織願意投資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位技術,以充分利用數據在新興數位業務模式中的新擴展角色」。另一方面從技術類型來看, 2021年物聯網「服務」市場將成為最大的技術群體。與「服務」幾乎同等規模的是物聯網「硬體」,硬體支出以模組/感應器採購為主。物聯網「軟體」則成長最快,5年年複合成長率為 15.1%,主要動能在重點是應用程式和分析軟體的購買。從地域角度來看,中國、韓國和印度佔製造業成為亞太地區(不含日本)市場整體物聯網支出的四分之三以上,其次是澳洲和印尼。各國更加注重建設智慧基礎設施,如更廣泛的連接覆蓋、5G 部署、公共 Wi-Fi 區、智慧電網,及智慧城市、工業 4.0 和經濟特區等舉措是整個亞太地區物聯網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成長最快的國家則是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IDC《全球半年度物聯網支出指南》預測 9 個地區和 53 個國家/地區的 19 個技術類別和 20 個產業的 81 個應用案例的物聯網支出。從本次發布的 IDC 全球物聯網支出指南開始,物聯網服務預測將最詳細地分為工業實施、持續 IT 服務(IT 外包和支援)、其他持續服務、面向項目的戰略和系統設計,跨地區、行業和用例。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