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優群受惠新規格及新應用 今年營收動能優於去年

連接器廠優群去年營收再創新高,2022年在高速傳輸帶動DDR5新規格需求大增、微型沖壓件等產品應用擴及半導體封裝製程等新動能帶動下,營運可望續創新高,內部看好營收動能不低於去年。優群2021年合併營收新台幣30.16億元,年成長16.09%,創下歷年新高。總經理劉興義表示,今年整體來看還不錯,成長動能包括Type C、DDR世代轉換及微型沖壓件新應用,預期今年營收動能將維持雙位數,至少不低於去年的16%;另外,因應原物料成本高漲,部分產品價格自今年1月起調漲,希望能維持毛利率水準。劉興義表示,LongDimm是少數獲認證的SMT製程連接器產品,在DDR5高速傳輸需求下,將大舉取代前世代的DIP製程,預估今年LongDimm可望成長250%,占營收比重可望從去年4%大幅攀升至15%左右;微型沖壓件營收貢獻可望從8%翻倍至16%,TypeC預估年增50%,今年整體營收動能應可超越去年水準。劉興義表示,今年市場導入DDR5新規格需求強勁,第1季訂單看來依舊很強,預計新產品導入效益在下半年更明顯。在微型沖壓件方面,優群現有應用於美系手機大廠濾波功能的Metal bar、Metal Fence,以及應用在半導體封裝製程的Micro pin header,還有新的應用產品正在測試中,預計下半年有機會量產出貨。優群2021年營運倒吃甘蔗,第4季在客戶拉貨轉趨積極下表現優於預期,推動全年營收達30.16億元,年成長16.09%,創下歷年新高;儘管毛利率受制於原物料高漲衝擊下滑,在營運規模經濟及自動化產線效益顯現挹注下,獲利表現仍具支撐。

嘉澤上季獲利續戰創高;本季營收維持2位數年增

桌機、伺服器需求成長,連接器廠商嘉澤去年12月營收創高,第四季營收季增5%,高於市場共識,法人預期毛利率較前季改善機會,獲利再創高有望,本季營收因工作天數減少,先看季減10-15%,但法人預期的年增率仍會有15%,今年也將會是平台世代交替與資料中心業者擴大資本支出的主要受惠廠商。嘉澤上月營收22.51億元,月增近10%,創下新高,外資法人點名超出預期的動能來自桌機、伺服器應用與農曆年前的拉貨潮,而第四季除營收增長外,產品結構比起前季略為轉佳,銅價雖維持高檔,但稼動率是正面助益,法人預期的單季毛利率還是有機會較前季的低檔改善,獲利優於前季再創新高,去年獲利將超過3個資本額,不僅是個股的新高紀錄,也是上市櫃連接器廠的新猷。展望本季,因2月工作天數減少,法人認為,嘉澤的營收季減幅度約10-15%,但外資法人認為,年增率應該有機會維持15%的高標,第二季中旬以後,包括新平台的轉換逐步加溫,將帶動包括CPU Socket、PCIE、DDR等系列的新產品佔比逐步提升,毛利率年對年比較也會從第三季開始反轉成年增。法人預期,嘉澤今年營收成長率會優於去年的23%,全年毛利率先蹲後跳,獲利增幅高於營收,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將挑戰40元以上。

貿聯順利完成海外籌資;上季獲利估續創高

資料中心貢獻優於預期,連接線組廠商貿聯去年第四季營收創高,法人預期,單季獲利也有機會連二季登峰,去年每股稅後盈餘上看16元,今年現金股利配發率仍將是五成起跳。而公司在電動車、資料中心、工業應用等市場,將進入另個高速成長期,今年不靠合併的有機成長就會達兩位數,另合併LEONI工業事業群營收挹注最快第一季可見。貿聯先前海外存託憑證與海外無擔保可轉債,近期也陸續都已完成籌資,其中海外存託憑證近日已在盧森堡掛牌。根據法人的估計,透過兩者籌資總計達2.29億美元,約當台幣63億元以上,對股本潛在最大稀釋比例為17.2%,但未來靠收購貢獻的獲利成長幅度會高於股本稀釋比例,仍有助於今年與長期的EPS走升。而在資料中心需求高於預期下,貿聯-KY去年12月與上季營收相繼創高,法人預期毛利率有機會續呈季增,獲利至少將不亞於營收的季增率,連二季每股盈餘創高,去年每股稅後盈餘可望達16元,今年來自電動車、資料中心與工業應用等,掌握另波成長契機,不靠合併的營收有機成長就有機會達兩位數,而合併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若進度順利,不排除第一季就會有部分挹注,將帶動今年營收躍升。法人也估計,若先不計合併貢獻,貿聯-KY第一季的營收季減個位數,年增超過兩成,且毛利率年對年會有顯著改善,今年在稀釋股本的計算基礎下,每股盈餘還是會有兩位數成長,再創新高。

總體經濟

RCEP生效 陸招手台企 我提醒風險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今年元旦起正式生效,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昨表示,歡迎更多台商台企到中國大陸投資興業,享受RCEP成員方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打開更廣闊的市場。陸委會則呼籲台商注意相關風險,作好風險管控規畫,確保本身安全及投資權益。陸委會還指出,近年大陸投資環境面臨很多挑戰,除了美中經貿戰、科技戰,以及中國大陸推行反壟斷、數據安全法、「共同富裕」等經濟社會風險。此外,又增加所謂「台獨清單」等政治風險強制措施,對在陸投資經營台商企業增加許多風險與不確定性。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和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區域經濟整合占全球GDP約三成,涵蓋逾廿二億人口。朱鳳蓮昨在例行記者會中表示,RCEP生效後,區域內百分之九十以上貨物貿易將逐步實現零關稅,貿易成本和商品價格將大幅降低,特別在石化、機械、紡織、農業等重點領域將更為明顯。朱鳳蓮表示,在大陸的台資企業可充分享受RCEP成員方關稅及原產地規則優惠,打開更廣闊市場。同時,中國大陸各項區域發展規畫、支持企業融入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以及加快改革開放等各項紅利疊加,將為台胞台企帶來更大的發展空間、提供更多發展機遇。朱鳳蓮還稱,加強兩岸經貿合作,台灣經濟才能發展。「任何出於政治私利干擾、阻礙兩岸經貿的做法都是不智的」。此外,針對近日網上流傳共軍在訓練中用客家話和閩南語喊話的影片,朱鳳蓮稱,有關演訓活動,是針對極少數「台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和外部勢力干涉,絕非針對廣大台灣同胞。她說,「台灣同胞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永遠不會把台灣同胞當作敵人。」被問及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在受訪時指,中共二十大可能提出對台新主張與部署,朱鳳蓮僅重申,將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共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和對台工作的決策部署,粉碎台獨分裂圖謀,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展。

電子資訊

專利戰發威!大立光奪單 擊退紅色鏈

市場傳出,大立光憑藉強悍的專利組合,擊退大陸兩大競爭對手舜宇與瑞聲,奪下非蘋品牌大廠OPPO、vivo大單,兩家手機廠的高階鏡頭訂單都由大立光獨拿,中高階鏡頭也取得五成訂單。OPPO、vivo並列全球第四大智慧手機廠,兩家公司年出貨量總計超過3億支,囊括全球約四分之一市場,比蘋果還高,兩大廠大單落袋,對大立光出貨大加分。市場解讀,大立光藉由強悍的專利組合,反制舜宇、瑞聲前兩大紅色供應鏈鏡頭廠,確保高階手機鏡頭霸主地位。大立光1月12日不回應市場相關消息。大立光今天將召開線上法說會,由執行長林恩平主持,除公布去年營運成果,並釋出最新營運展望,預料專利戰帶來的訂單效益也會是法人關注焦點。目前手機旗艦機種至少採用6P(六片塑膠鏡頭)以上設計,以iPhone 13為例,三鏡頭中最高採7P(七片塑膠鏡頭)設計。8P是目前市面上可以量產的手機鏡頭最高規格,意指手機上單一鏡頭採用八片塑膠鏡片,由大立光獨家供貨。大立光在去年重新發動專利戰,橫掃大陸市場,據了解,在OPPO及vivo兩大品牌談和下,大立光去年底派出業務大將洽簽鏡頭保證供貨量,全拿7P鏡頭,以及6P鏡頭50%訂單。據了解,目前OPPO及vivo鏡頭應由舜宇及瑞聲供貨,大立光透過專利戰制衡,有助於拓展大陸高階手機市場市占。市場人士分析,大陸手機鏡頭市場在高速擴產下進入戰國時代,不過,目前高階7P供給量仍少,主要由大立光、玉晶光及舜宇供貨,由於手機市場過度飽和,手機規格升級趨勢走緩,又未見殺手級創新功能刺激消費者換機潮,不少大陸手機品牌鏡頭5,000萬畫素多採5P設計,創造類6P的效果,藉此壓低價格。華為、OPPO、vivo為中國前三大手機品牌,華為因美中貿易戰波及,黯然淡出市場後,OPPO、vivo及小米等本土品牌積極搶食華為釋出的缺口。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報告,去年第3季大陸市場智慧手機銷量排行中,vivo手機市占達23%,排名居冠,OPPO以20%排名第二,榮耀自華為切割獨立後,首次擠入前三大。若以市調機構Canalys統計顯示,去年第3季全球手機排名市占,vivo及OPPO以10%並列第四,居三星(23%)、蘋果(15)、小米 (14)之後,但vivo與OPPO的市占與出貨量總和則超過蘋果。

林百里:元宇宙…電子業新契機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1月12日表示,元宇宙是未來數十年數位變革的浪潮,他看好由臉書(Meta)與微軟兩大平台主導的元宇宙發展,將為廣達與台灣電子業帶來新長期成長契機。林百里昨天出席天下經濟論壇,針對元宇宙議題提出以上看法。他表示,廣達成立至今已33年,回顧1988年廣達發展的第一階段,當時他認為運算應該是移動的工具,不是桌上的,所以廣達做筆電,可是大家不相信,「我們堅持了七年才有生意,還好我們不會被擊敗,到現在廣達仍然是世界第一大筆電廠。」第二階段進入2000年的雲端運算時,林百里說,電腦運算已不是移動的,而是放在雲端,當時廣達在MIT學習做雲端伺服器,那時很多人懷疑雲端能不能用,但我們堅信不疑,靠著雲端伺服器,廣達也做到世界最大。第三階段是2020年,他說,超高速運算、超連結通訊出現了,因為台積7奈米、3奈米陸續出現讓運算成本愈來愈低。後來又有5G,現在還有6G,這些是超連結通信。因此,廣達有了「Smart X」,即做智慧運輸、智慧醫療等智慧型解決方案工具。林百里說,目前很熱的議題是元宇宙,元宇宙的關鍵科技是環境模擬,利用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裝置可以讓大家開會,甚至看房子都可以模擬。這些虛實互動將產生很多新機會、新應用,也讓大家有新的商機。元宇宙的新經濟是什麼?林百里說,現在的年輕人已進入Z世代,也就是1997到2015年間出生的年輕人約有32億人,他們是數位原生世代,以前世代是說故事,Z世代將是創造故事,以前世代是談論偶像,Z世代將是創造虛擬偶像,這為元宇宙創造新的虛擬商機。林百里舉例,他很喜歡藝術品,有個虛擬藝術品賣了19.5億元,畫家完成畫作瞬間就取得NFT(非同質化代幣)商品著作權,這對他來說是無法想像的。未來還會有很多新事物發生,很多的生活娛樂都在虛擬世界。因此,元宇宙吸引國際大廠紛紛投入,林百里說,他最看好臉書與微軟兩大元宇宙平台,可以提供許多元宇宙工具,開啟新的商機,包括基礎建設、網路、邊緣與雲端運算、機器人、物聯網(IoT)與混合實境(MR)等工具都是可以發展的項目。

華為攻封測 業界關注

外媒報導,華為正進軍半導體封測領域,主因封測相關技術和設備供應較少受美國公司控制,此一策略可降低美國攔路擋道帶來的影響,除了與福建省的渠梁電子合作之外,也積極攜手面板廠,開發「面板級晶片封裝技術」,也讓該技術成為業界熱議話題。台廠當中,鴻海集團旗下面板大廠群創已投入面板級製程先進半導體封裝應用,腳步最快,並可滿足電子系統產品朝輕薄短小、高效節能、多功能整合化,半導體製程持續挑戰微縮的趨勢。群創以累積多年TFT LCD產業動能,透過獨家TFT製程技術,有效補足晶圓廠與印刷電路板廠之間的導線層技術差距。群創透露,旗下面板級製程先進半導體封裝應用除積極推動與國際重要客戶的生產策略商業結盟外,亦整合前段導線層的上下游材料與設備供應鏈策略夥伴,共同發展面板級扇出型封裝的關鍵解決方案。群創透過活化旗下3.5代面板產線能量,其基板面積約為12吋晶圓的六倍大,可將面積使用率大幅提升至95%,進一步提供客戶更具競爭力的成本及創造更大的利潤價值,並可提供各種5G、AIoT智慧應用等元件的封裝需求。日經亞洲評論引述知情人士報導,華為正積極切入半導體封測領域,最近並與福建省的渠梁電子合作,後者擴大泉州廠的產能,協助華為將其先進的晶片封裝設計投產,並測試部分晶片堆疊和封裝技術。華為希望從日月光在內的領先供應商延請專家鼎力相助,同時與內地巨擘例如京東方聯手,開發面板級晶片封裝技術;據悉,封測已成為三星、英特爾和台積電等全球晶片大廠,尋求生產性能更強大晶片時的重要戰場。

鴻海助MIH擴大出海口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表示,由MIH電動車聯盟打造的Model E旗艦轎車,其所設計的智慧座艙中,目前約有五成的關鍵零組件是由MIH聯盟成員提供,未來希望提高到八成以上。鴻海積極推動MIH聯盟為中立組織,並由集團負責打通MIH聯盟的出海口。鴻海臉書團1月12日貼文,公開鴻海電動車Model C、Model E、Model T開發過程,這是第一次在鏡頭前曝光。劉揚偉是受邀參加「預見大未來─智慧科技系列」報導,與前交通部長林佳龍對談台灣電動車產業鏈發展趨勢時,做出相關說明。談到MIH電動車平台聯盟,劉揚偉表示,鴻海集團廣納業界心聲,推動MIH聯盟成為中立組織,集團負責打通MIH聯盟的出海口。至於MIH的挑戰方面,劉揚偉指出,說服傳統業者和資通訊廠商,相信鴻海集團有能力帶領業界在電動車領域成功,這是主要的挑戰,在技術和市場層面反而沒有困難。他說,鴻海集團要讓業界認同,把台灣的廠商放在適當位置發揮。劉揚偉說,目前智慧座艙由MIH聯盟成員提供關鍵零組件的比重約五成左右,希望未來提高至八成以上。劉揚偉預估,台灣產業積極布局電動車三電系統,預估到2024年,包括電池、電機、電控等三電系統,台灣產業的自製率可達九成。

Sony PS4不停產 台鏈歡呼

Sony將持續生產PS4家用遊戲主機,以解決PS5持續供不應求的情況,由於PS4屬於較舊款的機種,相關零組件無論生產成本與設備折舊都相對低廉,利潤也較高,供應鏈歡呼,包括組裝廠鴻海、和碩,電源供應器供應商台達電、群電,以及鏡頭獨家供應商光學鏡頭廠今國光、集線器控制晶片供應商創惟等,都將受惠。PS4是在2013年推出,迄今銷量超過1.16億台,消息人士指出,Sony最新的策略將讓今年增加供應約100萬台的PS4主機,協助抵銷一些PS5的生產壓力。目前PS5由鴻海獨家組裝,PS4則由鴻海、和碩分食訂單。鴻海PS系列主機主要在中國大陸煙台廠生產製造,鴻海遊戲主機客戶除Sony外,包含日系任天堂Switch也由集團生產,主要是鴻海旗下鴻準代工;和碩方面,目前遊戲主機主要在蘇州廠生產,除組裝PS4外,也獨家製造微軟新款Xbox系列。台達電及群電為PS4電源供應商,至於光學鏡頭廠今國光則是PS4鏡頭獨家供應商,外界預期,隨Sony集團今年持續生產PS4遊戲主機,相關供應鏈有望受惠。台達電及群電去年營收均創新高,獲利有望同步攻頂。台達電2021年營收首度突破3,000億元大關,達3,146.71億元,年增11%。由於缺料狀況緩解,帶動電源相關產品出貨順暢,加上工業自動化(IA)來自大陸市場需求不減,資料中心及網通等應用需求都不錯,推升去年12月營收首度衝破300億元關卡。群電去年營收403.6億元,締造新猷。法人看好,群電去年每股純益有望首度突破7元,連三年創新高。創惟也是PS4供應鏈成員,提供集線器控制晶片,也將沾光。創惟去年即使面臨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問題,但全年業績仍改寫新猷,該公司今年晶圓代工產能相對增加,伴隨PS4訂單加入,對營運更是如虎添翼。

微軟衝雲端 台廠利多

微軟持續衝刺伺服器雲端業務,1月12日宣布與桃園市政府合作建置共構機房,率先全台導入Azure混合雲解決方案。業界看好,隨著微軟近年加速興建資料中心,相關組裝廠緯穎、英業達、鴻海、廣達有望受惠,今年伺服器業務皆會持續增長。雙方合作分兩階段,第一階段微軟將以混合雲架構協助桃園市政府建置共構機房,第二階段將以雲端解決方案建立現代化數據倉儲,進行資料的標準化、統一化。

機器人變聰明 切入物流分揀 研調估2025年規模增十倍

疫情讓網購訂單爆量,美國又人力吃緊,迫使物流業者求助於機器人。以往要出貨給顧客的訂單,需要人工分揀,不過電腦視覺和機器學習的進展,讓機器人越來越聰明,會辨識各類商品、並用夾爪揀取,取代了傳統人力。華爾街日報10日報導,歐洲運動用品大廠Puma的北美分公司Puma North America,使用數台機器手臂,在加州托倫斯(Torrance)的物流中心分揀服飾和跑鞋。該公司採納Nimble Robotics的技術,機器手臂內建相機、夾爪、人工智慧(AI),能從大桶中揀選商品。倘若機器手臂撿取時出現問題,遠端操控者可以出面處理。Puma美洲供應鏈管理的資深副總Helmut Leibbrandt宣稱,機器手臂的分揀準確度高達99%,與人類不相上下,而且機器無須休息、可以一口氣輪值兩班。他說:「我相信自動化是未來,這不表示會精簡人力...目前我們面臨的是勞動力短缺」。Interact Analysis執行董事Ash Sharma指出,整體倉庫自動化市場中,機器揀選科技仍屬「小眾」(niche),不過此一市場正迅速成長,估計2021年規模為1.37億美元,2025年將擴增至13.4億美元。Interact Analysis推估,2021年倉庫自動化的總市值接近360億美元。倉庫自動化需求料衝分析師預測「電商投資的超級週期」將起跑,倉庫自動化會是成長最快的領域,有利Honeywell International。Barron`s 2020年報導,2020年可能是倉庫自動化設備業者的轉捩點。Baird分析師Rick Eastman預估,電商投資的超級週期將到來,倉庫自動化是擴張最快的市場之一。此種狀況下,Honeywell將沾光,該公司2016年併購Intelligrated,成了倉庫自動化設備巨擘。近來Intelligrated訪調434名產業專業人士,他們看法與Eastman的預測一致。訪調顯示,1/4受訪者認為自家公司的科技進展追不上客戶需求,近半受訪者認為需要引進自動化科技。儘管各產業已有某種程度的自動化,但是半數人士指出,物流仍需人為操作。2/3受訪者估計,未來幾年自動化開支將增。

陸去年新能源車銷量 年增1.6倍

在官方支持與市場需求升溫下,無懼新冠疫情及「晶片荒」干擾,大陸新能源汽車2021年產銷量年增均達1.6倍,突破350萬輛,在大陸車市占有率大幅提升到13.4%。同時,藉由新能源汽車成長支撐,2021年大陸汽車產銷量分別年增3.4%、3.8%,結束此前連續三年衰退。綜合陸媒報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汽協)12日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大陸汽車產銷分別為290.7萬輛、278.6萬輛,較11月增長12.5%和10.5%。全年汽車產量為2,607.9萬輛,年增3.4%,銷量為2,627.5萬輛,年增3.8%,結束自2018年以來的三年衰退期。另一方面,在官方、中外車企、網科業者積極投入下,2021年全年新能源車產銷大爆發,超越市場2021年初的預期。12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51.8萬輛、53.1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分別年增1.2倍和1.1倍。全年新能源車產銷為354.1萬輛、352.1萬輛,年增均達1.6倍,遠超過2021年初中汽協、乘聯會預估的180萬輛~240萬輛。近年大陸傳統燃油汽車產銷漸趨下滑,此消彼長下,新能源汽車市占率在2021年大幅提升達到13.4%,比2020年高出八個百分點;其中2021年12月,大陸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達19.1%,新能源乘用車更達到20.6%。中汽協表示,2021年受晶片短缺影響,大陸汽車產量大約減少200萬輛,且都是一些暢銷車款,否則全年汽車產銷年增有望超過10%。目前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行業最大亮點,預測2022年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年增47%。乘聯會對大陸新能源汽車後市表現更加樂觀,預估2022年銷量將達到550萬輛以上,甚至可望突破600萬輛。乘聯會預計,2022年大陸乘用車市場可能會成長5%,而新能源汽車將占總銷量的四分之一。報導指出,當前大陸新能源汽車市場除了傳統車企爭相投入之外,特斯拉、比亞迪、「造車新勢力」的表現均受到市場關注。譬如,全球電動車霸主特斯拉(Tesla)的上海超級工廠2021年的交付量為48.41萬輛,占其全球年度交付量一半;其中12月交付量7.08萬輛,創歷史新高,僅次於比亞迪。

Alighter TAIWAN 電動巴士 全球首發

唐榮車輛科技與漢翔航空工業共同研發的「Alighter TAIWAN」電動巴士,日前舉辦首場全球發表會,展現多項獨特的國際級技術,同時展出30餘家國內重要韌性供應鏈的成果。Alighter TAIWAN電動巴士配置362kwh高電量,續航力達450公里的國際水準,離峰時段的電量具有適時為電網反向V2G供電的彈性機能,使電網系統達到更穩定的效益。其次,國際上電動巴士的電池組散熱技術,已由第一階段風冷技術、第二階段共用電空調冷氣製冷技術,到第三階段智慧控制全循環液冷技術,Alighter TAIWAN電動巴士即擁有最關鍵的電池組技術。第三,鋁合金車身重量僅鋼材1/3,全球車輛用鋁金屬回收率達90%以上,歐盟電動巴士大廠採用鋁合金車身已是標準規格。第四,具18項人機介面的智慧化項目與一機多屏的智慧座艙,整合液晶儀表、HUD、車載資訊、語音或身分辨識與ADAS先進功能融合的特點,透過軟體更新,可獲得車輛最新的智慧化升級功能與保養服務資訊等,改善過去偏向硬體的傳統駕駛座艙型態。第五,提供Over the air(OTA)創新技術的軟體升級服務,縮短車輛召回程序,大幅降低維修時間與成本,達成主被動安全系統的安全性與可靠度的大幅升級。參與實車發表會的CTP聯盟成員包括:漢翔航空、亞力電機、宗盈國際科技、大同公司、遠東機械、信邦電子、飛宏科技、帷享科技、奇美車電、為升電裝、穗高科技、和全豐光電等Tier 1聯盟成員。唐榮車輛科技擁有20年跨國合作經驗,曾授權生產Volvo卡車與巴士12年,授權生產Bombardier台北捷運文湖線電聯車5年。唐榮電動巴士投放市場,在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金門縣等4個縣市商業營運,迄今累積8年生產銷售與營運實績,經營電動巴士市區客運路線的營運5年與13條特許路權,對國內公共運輸發展積極參與及貢獻。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