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詮欣車用貢獻倍增 今年營運強

詮欣歷經長時間布局,車用領域2022年開始進入收割期,隨著新產品放量,法人樂觀預估,詮欣未來兩年車用貢獻呈倍數跳增,加上其他產品線也有不錯的成長動能,預期該公司2022年營運更勝2021無虞,且車用產品爆發下,未來幾年營收獲利大幅成長可期。詮欣去年12月營收1.47億元、年增39.14%,累計2021全年營收達15.99億元、年增19.82%,創近四年營收新高點。展望2022年法人預估,車用、元宇宙等多樣動能陸續加入貢獻,樂看詮欣今年呈逐季成長走勢,尤其車用貢獻開始顯現,全年營收可望有25~30%成長,新產品放量帶動產品組合優化,毛利率有望挑戰歷史高點,進而推動獲利倍數成長可期。詮欣董事長吳連溪表示,詮欣2006年開始跨入車用領域持續深耕,除了影音娛樂相關,現在已拓展到更多的領域,切入的客戶群也很多元,歐、美、日車廠都有,韓國也有一些,今年開始看到車用訂單明朗化,交貨的產品與數量也比過往多,公司對於2022年營運充滿信心。吳連溪分析,目前詮欣車用大致分為五類,ADAS自動駕駛電腦、車內外輔助鏡頭、車聯網、抬頭顯示器及防駕駛疲勞偵測、以及Edge computing,以前只有供應一兩樣產品,現在看到全面開花,像今年交貨給美系電動車廠的ADAS產品,今年顆數從1顆零組件增加為4顆零組件,目前也有不少客戶五大產品都有供應進去。吳連溪表示,自駕早期以雷達導航,再來是Lidar,現在Camera是最便宜的方案,未來的用量也會最大,以美系電動車Level 3來看有七顆鏡頭,未來等級4以上都是十幾顆起跳,隨著自動駕駛等級持續提升,未來鏡頭、連接器數量需求越來越大。除了車用成長顯著,今年可望有1倍以上的成長,詮欣其他產品線也有不錯的收穫,IPC是基本盤,每年都有1成的成長;網通伺服器隨資料中心、雲端、元宇宙的需求顯現,今年成長也是1倍以上;消費性預期有二成以上的成長,動能來自元宇宙接到客戶內部線的需求;PC則進行產品組合優化。

華立去年營收締新猷 年增近2成

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去年12月合併營收60.9億元,年增15.7%;去年第4季合併營收186.1億元,年增18.3%,展現淡季不淡的氣勢,推升去年全年業績締造新猷。其中,年度合併營收首次突破700億元、達705.2億元,年增19.4%。去年無畏國內外疫情延燒,及塞港缺料等不確定因素干擾,營收逆勢走高。在5G、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新興科技及零接觸商機引領下,華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5G高頻基板及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3C用高機能工程塑膠及光電顯示器用的材料與IC出貨動能強勁。根據機構估算,雲端服務平台商(CSP)今年仍維持雙位數成長力道,Google、Meta、微軟及亞馬遜等CSP業者持續擴大資本支出,推升伺服器需求水漲船高。揮別去年伺服器出貨深受短料缺貨之苦,加上今年英特爾及AMD推出新的伺服器平台(PCIe5),預計帶動可觀的換機潮。台灣素有「伺服器製造王國」的美譽,各大雲端服務平台商對伺服器需求愈來愈大,為打造客製化的伺服器及降低成本,跳過品牌廠直接與代工業者(ODM廠)接觸,造就白牌伺服器的市占率持續上揚,為台灣的ODM廠商挹注強大利多。華立從日本引進的5G高頻基板(CCL)近年攻入搜尋引擎大廠的資料中心伺服器,持續協同原廠參與新世代的雲端伺服器材料開發,近日傳出好消息,在兩大伺服器廠商的新平台取得CCL供貨權,在PCB板層數增加及換機潮的趨動下,高頻基板銷量穩定成長;另方面各大CSP業者積極佈局元宇宙的相關應用,華立也將耕耘AI級的高端伺服器市場,為未來高頻基板的營收動能增添柴火。雲端需求帶動的伺服器超級循環,新平台開始支援DDR5新規格,連接器相關廠商將搭上平台世代交替的商機。華立銷售的耐高溫尼龍材料已成功打入需採用SMT製程的DDR4記憶體連接器,目前正在各大連接器廠測試DDR5下一代機種,主力客戶為兩大伺服器平台的第一線供應商,預計第2季後開始放量,銷量將隨伺服器出貨升溫;在車載LED照明及高速連接器的應用也大有進展,近年在新能源車崛起及汽車電子化的大勢下,跨入電動車的零部件開發,通過認證後訂單將具續航力。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PC疫外熱銷 出貨衝十年新高

根據最新產業數據顯示,拜疫情期間居家上班熱潮帶動強勁需求所賜,2021年全球個人電腦(PC)出貨寫下將近十年來最高,儘管缺貨與供應鏈瓶頸影響去年第四季業績,但預料疫情帶動的PC銷售熱潮短期不會退燒。IDC數據指出,2021年PC市場(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和工作站)出貨成長14.8%至達3.49億台,創2012年以來最高紀錄。此外, 第四季PC出貨量較前一年同期攀升1%至9,270萬台。另據Gartner資料,去年第四季出貨較前一年同期縮減5%,此為連續六季增長後首見衰退。至於2021全年,Gartner估計出貨成長9.9%至3.398億台。

兩家機構數據各異,主要因為對PC定義不同。

自前年疫情爆發以來,遠端工作與線上學習趨勢帶動PC需求回溫。IDC提到,若不是零件供應短缺,2021年PC銷售增長將不僅於此,並預期零件供應吃緊的情況將延續到今年上半。Gartner研究主管北川美佳子(Mikako Kitagawa)表示,第四季表現疲軟歸咎於供應鏈問題和Chromebook需求減少,導致美國出貨大幅萎縮。IDC表示,儘管美國等市場的消費者與教育需求趨緩,但整體PC銷售仍會遠高於疫情前的水準。Canalys資深分析師杜特(Ishan Dutt)表示,2021年是PC史上的分水嶺,更加鞏固PC在工作、學習、娛樂的核心地位,自疫情以來,很大的需求來自於添購新電腦,而非汱換舊機。根據IDC資料,就2021全年來看,聯想出貨成長14.1%至8,190萬台,市占約23.5%居首,排名第二的惠普出貨增長9.3%至7,410萬台,拿下21.2%的市場,其次是戴爾出貨躍升17.9%至5,930萬台,市占17%,蘋果出貨增加22.1%至2,780萬台,市占8%,排名第五的宏碁出貨增長16.5%至2,390萬台,市占6.9%。

上市櫃永續發展路徑圖 3月上路

金管會帶頭上市櫃公司全力拚永續、減碳。金管會證期局局長張振山13日宣布,將在今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並將分二階段推動,第一階段資本額百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公司及鋼鐵、水泥業開始盤查碳排量並在2023年揭露在年報及永續報告書,2027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第二階段則是2029年全體上市櫃公司完成溫室氣體盤查的「查證」。金管會將在2022年2月邀集相關政府單位、上市櫃公司、金控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及第三方查證機構召開公聽會,並在今年3月發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張振山表示,在揭露對象上,會按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163家資本額百億元以上的上市櫃及鋼鐵及水泥產業從2023年起揭露、2025年101家資本額50~100億的上市櫃盤查個體公司要揭露,且資本額百億以上上市櫃及鋼鐵水泥業的合併報表子公司完成盤查、2026年1,482家資本額50億以下上市櫃盤查個體公司、2027年全體上市櫃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張振山指出,盤查結果將列在「年報及永續報告書」,揭露內容為溫室氣體直接排放(範疇一)及能源間接排放量(範疇二),而揭露及查證範圍將分階段揭露至與公司合併財務報表範圍相同。「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有五大核心策略。一是落實董事會永續發展責任;二是建立跨部會合作機制;三是接軌國際,串聯全球永續生態鏈;四是人才培育及輔導機制,厚植永續發展競爭力;五是建置ESG資料庫,建立資訊共享機制。

全球首例 比亞迪獲智利鋰開採權

全球電動車產銷急增帶動電池需求大增,中資企業爭奪原材料再下一城。作為全球最大鋰儲量國,智利礦業部當地時間12日宣布,將五份鋰開採合約中的兩份(各8萬噸),分別批給中國電動車大廠比亞迪智利公司,以及當地的北方礦業服務和營運公司(Serviciosy Mineras del Norte)。比亞迪2021年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年增231.6%、達59.4萬輛,排行大陸第一。在進一步往產業鏈上游鞏固原料來源後,有利其市場競爭力。比亞迪「A+H」股13日漲跌互現,比亞迪A股13日收跌0.27%至人民幣255.31元,比亞迪H股13日收漲0.3%至260.4港元。半年來,比亞迪A股、H股分別累計上漲4.08%、17.83%。澎湃新聞網13日報導,智利此前僅允許本國企業參與開發鋰礦。直到2021年10月,智利宣布向本國和海外公司提供五個各8萬噸的鋰產量配額,共計40萬噸的勘探與生產合約(接近2020年全球鋰資源的供應量)。得標者將獲得七年的勘探與開發項目,以及20年生產時間。比亞迪出價6,100萬美元得標智利8萬噸鋰礦開採合約,此事也得到比亞迪證實,成為第一個參與開發智利鋰礦的中國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升溫下,中國2021年新能源車產銷量分別達到354.1萬輛、352.1萬輛,年增均達1.6倍。市場分析,新能源車市場蓬勃發展,帶動鋰電池產業規模擴張,全球鋰資源呈現供不應求的趨勢。在保障供應鏈穩定與控制成本的需求下,中國各大電池製造商甚至是車企,紛紛開始在全球布局上游原材料產業。例如,中國鈷供應商華友鈷業2021年12月下旬公告,擬透過子公司華友國際礦業斥資4.22億美元,收購位於非洲辛巴威的前景鋰礦。經濟通通訊社報導,投行麥格理最新報告指出,比亞迪擁有多元化的純電動車產品組合,而且其將核心定位於中小型新能源汽車市場,預期比亞迪銷量於2021年至2023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可達52%,主因是其鎖定低線市場(即消費水準相對較低的三線至五線城市)及擁有強勁的產品線。

貿協挺台商 用手機賺元宇宙

繼2021以電動車產業成立推廣聯盟之後,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13日宣布,2022年將成立元宇宙產業聯盟,並與XRSPACE合作,現場展示貿協元宇宙「TAITRAVERSE」概念。他說,過去台商是一卡皮箱走天下,現在透過元宇宙推廣數位行銷、虛擬零售,要讓台商一支手機賺遍全世界。黃志芳強調,本著2021年快速有效建構「台灣電動車產業生態圈」的經驗與精神,貿協2022年2月率先以元宇宙推出產業趨勢論壇,辦理產業媒合會以及參加國際專業展。他表示,2021年貿協推出的MEGA EXPO就是外貿元宇宙的前身,2022將以打造沉浸式外貿元宇宙為目標,包括國際專業展預計有30展以上,由於疫情變數仍然存在,因應活動跨域化的趨勢,全面加速啟動敏捷式網頁及動態活動舞台模組,讓買主享受不一樣的VR體態。黃志芳指出,2021年台灣出口高達4,464億美元,成長29.4%,無論經濟成長或出口表現,都是全球最耀眼的國家。雖然新年度仍須與病毒共存,不過,相信疫情爆發期可望進入尾聲,可以說是the beginning of the end。黃志芳引述專家對疫情預測樂觀的表示,未來幾年,將可逐漸恢復實體活動。黃志芳還說,2022年氣候變遷、數位科技進步,及朝向區域經濟發展的腳步加速,此為全球發展趨勢,在此情況下,貿協關注方向包括協助企業進行精準數位行銷,實體交流活動則以ESG、電動車、元宇宙為工作重點,協助企業布局韌性供應鏈等。黃志芳強調,為分散市場,2022年將以美國、中東歐、非洲、新南向四大市場並重,10月將首次到美國辦理台灣形象展,並帶領供應鏈相關業者組成大型訪問團,訪問美國。至於新南向市場的拓銷策略,則是在原有1.0的基礎上,推動數位新南向2.0,將在馬來西亞、泰國、印度舉行台灣形象展,以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及智慧城市為展出的重點。2021年是貿協推動電動車產業元年,黃志芳表示,2022年貿協持續肩負起台灣電動車產業推手的任務,朝向建立台灣電動車展的國際品牌知名度、擔任全球車廠一階供應商、科技新創公司與台灣供應鏈合作的平台、培養電動車產業人才,以及強化創新及軟硬體整合能力。

IDC示警 電腦產業成長放緩

2021年PC產業受惠新冠疫情帶動的居家工作(WFH)、遠距教學及「宅經濟」龐大需求,帶動年出貨量年增14.8%,創下十年來新高。不過,研調機構IDC示警,隨著出貨高峰已過,預估今年PC成長將放緩,且對品牌廠宏碁、華碩及廣達、仁寶等相關供應鏈營運造成壓力。根據IDC數據顯示,2021年PC出貨量約3.49億台,重回2012年水準,較2017年低點成長34%;IDC指出,疫情推動PC出貨成長,但部分消費性及教育市場已被滿足,若無晶片缺貨問題,2021年PC出貨量會更大。2021全年聯想依然穩坐全球PC龍頭,其次依序是惠普(HP)、戴爾(DELL)、蘋果及宏碁,五大品牌廠年出貨都成長,其中,蘋果在自行設計的筆電處理器「M1」晶片效能強勁下,帶動去年出貨量達到2,780萬台,年增22.1%,成長幅度稱冠前五大PC廠。IDC示警,今年上半年仍有零組件缺貨問題,且隨著PC出貨高峰過去,預估今年成長將放緩。事實上,去年第4季PC表現已見端倪,儘管出貨仍續維持高水準的9,270萬台,且連續七個季度增長,但年增幅度已逐季縮小,上季僅達1%。顧能(Gartner)則指出,上季全球PC出貨量年減5%至8,840萬台,終止連六季成長的趨勢;Canalys的數據顯示,上季全球PC出貨量年增1%,去年全年成長15%至3.411億台,前五大PC製造商也與顧能、IDC相同。華碩去年PC出貨表現亮眼,對於今年,內部已訂定積極成長目標,將續創高峰;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先前指出,商業需求在過去半年明顯長,尤在部分企業、政府陸續返回辦公室後,桌機、顯示器產品也接續上升。PC供應鏈相關半導體廠商包括義隆、鈺太、偉詮電、茂達、大中、杰力、聯陽等。目前根據業界觀察,從去年下半以來,Chromebook、消費性機種的動能較弱。但進入今年,商用機種、伺服器應用的需求動能仍強,所以依照各家IC設計業者產品結構不同,外在整體市況會對業績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

大立光專利戰不打客戶 最終目的以戰逼單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13日在線上法人說明會中表示,大立光的專利網布局很廣,只要有侵權且不是自有客戶,就可能會提告;但自有客戶出現侵權行為,會以協商方式進行。法人解讀,大立光「以戰逼單」的目的明確。大立光內部坦承,會瞄準非客戶提告,主要目的就是訂單或者權利金;訂單當然是優先選項,也可能是兩者兼具,就看最後協商的結果。大立光在捍衛智慧財產權的態度一向相當強硬,從2013年開始啟動專利戰。首場戰役就是2013年6月對光學鏡頭主要競爭對手玉晶光發出戰帖,最終由蘋果出面協調和解收場;大立光之後改變策略,從終端品牌廠下手。最令市場震撼的是大立光2013年11月大膽狀告全球手機霸主三星電子,最終「以戰逼單」策略奏效,取得三星電子訂單,補足全球布局的最後一塊拼圖。大立光林恩平表示,大部分的專利官司都有可能在一定時間後和解,就看對方有沒有誠意。基本上不會打自家客戶,但若非自有客戶出現侵權行為,將會對該業者提告;自有客戶出現侵權行為,會以協商方式進行。大立光近10年來數度發起專利戰,從玉晶光、先進光、新鉅科等同業,一路告到大客戶三星,連沒有直接往來的惠普都告,轉向筆記型電腦市場。2021年再度發動專利戰,在台、美、韓廠之後,此次轉向大陸廠聯想集團旗下的摩托羅拉行動技術公司。當時市場就解讀,除了阻斷紅色供應鏈進逼外,對大陸一線品牌手機廠示警意味濃厚。13日媒體報導,市場傳出大立光憑藉強捍的專利組合,擊退大陸兩大競爭對手舜宇與瑞聲,獨拿大陸兩大品牌廠OPPO、Vivo高階鏡頭大單。一如既往,大立光並不願對此事件做任何回應及評論。至於與摩托羅拉行動技術公司的訴訟進展,大立光表示,至今對方仍未有回應,法律程序持續進行中。

十四五數位經濟規劃 挺6G研發

大陸國務院12日發表「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要達到10%。同時,要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路,加大對6G技術的研發支援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等,並強化對關鍵產品的自給保障能力,實施產業鏈的強鏈補鏈行動。華爾街見聞報導,為進一步推動數位經濟、產業數位化轉型,大陸國務院12日發布的「十四五」數位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大陸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達到45%等目標。資料顯示,2020年大陸數位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7.8%,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普及率為14.7%。在通訊技術方面,規劃提出,除了有序推進千兆光纖網路和5G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5G商用部署和規模應用,還要前瞻布局6G網路技術儲備,加大6G技術研發的支援力度,積極參與推動6G國際標準化工作。要推進空間資訊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加快布局衛星通信網路等,推動衛星互聯網建設。日經新聞網報導,目前各國通訊技術的較勁已升級至6G階段,根據專利調查企業網路創研報告顯示,中國在6G相關的九個主要領域裡,專利申請占比高達40.3%,位居全球首位。華為創辦人兼總裁任正非曾經表示,6G增長空間巨大,公司需取得專利。另外,規劃提到,要著力提升基礎軟硬體、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準,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實施產業鏈的強鏈補鏈行動。同時完善5G、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AI)、工業互聯網等重點產業供應鏈體系。規劃中還提出,要推動平台經濟健康發展,引導支援平台企業加強數據、產品、內容等資源整合共用,擴大協同辦公、互聯網醫療等線上服務覆蓋面。加快培育智慧銷售、無人配送、智慧製造等新增長點,有序引導多樣化社交、短影音、知識分享等新型就業創業平台的發展。

2025年元宇宙市場 陸占37%

對於時下最火熱的「元宇宙」(Metaverse)概念,大和證券最新報告預期,大陸政府會在此領域積極監管,但仍看好大陸2025年的市場規模達到300億美元,在全球市場占比將高達37%。大和還看好,大陸遊戲雙王騰訊、網易將在此商機中受惠,港股騰訊12日漲4.52%報480.8港元,網易港股漲6.79%報168.3港元。大和表示,「元宇宙」可能是大陸成為全球科技領導者的背後推手之一,該概念刺激軟硬體以及創新項目的需求,預計大陸至2025年相關市場規模將達3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約37%,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廣告收入將成為大陸市場的主要貢獻來源。2021年大陸政府重拳整頓網路業等許多行業,大和指出,綜觀過去兩年的監管措施,預計大陸官方對於「元宇宙」相關商業模式,會採取較積極主動的監管態度,但不會完全禁止,相信官方會製造動態監管環境,讓企業能進行發展、督促企業自我監管。大和認為,當前較可能被官方盯上的主要是結合區塊鏈的「玩賺(play to earn,P2E)」類型遊戲,相關業者短期或有監管風險。另一方面,預計與虛擬貨幣不同,非同質化代幣(NFT)將在大陸成為合法商品。在未來受益企業方面,大和看好,騰訊與網易有強大的研發實力打造出虛擬宇宙遊戲,騰訊有最完善的遊戲與社交網路,網易也有內容創新與培育IP的實力。與兩者相比,另一家知名網企字節跳動較缺乏遊戲開發能力,但強項是擁有大量海外用戶基礎及數據。倘若類似虛擬宇宙遊戲取得成功,大和預計,線下娛樂時間會被大幅壓縮,例如廣告、叫車、旅遊、媒體創作等網路平台業者將是潛在輸家。

對大陸出口創新高 陸委會:科技發展依賴台灣零組件

財政部數據顯示,2021年台灣對中國大陸出口佔比42.3%,仍居各市場之冠,規模1,889億美元再創新高,對於貿易依存度「不減反增」的討論,陸委會發言人邱垂正13日說,這是因為大陸科技發展,依賴台灣進口零組件。但他也強調,「兩岸經貿是台灣經貿重要一環,卻非全部。」邱垂正說,台灣的政策是發展多元的對外經貿關係,積極爭取參與雙邊經濟合作及區域經濟的整合,包括CPTPP、台美自由貿易協定(BTA)等,並加速推動新南向政策,以提升台灣對外經濟的格局、多元性及競爭力。至於對中國大陸出口屢創新高,邱垂正指出,按財政部關務署說明,隨全球經濟穩定復甦、創新科技應用及數位轉型,去年台灣進出口總值登歷史新高,對陸港、美國、東協、歐洲及日本五大貿易夥伴出口規模齊創新高。他說,其中,中國大陸方面因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需要,依賴自台灣大量進口的電子零組件及資通訊產品,去年台灣出口到中國大陸的商品中,電子設備及其零組件就佔超過六成。但邱垂正說,「兩岸經貿是台灣經貿重要一環,卻非全部」。至於大陸國台辦12日指出,台資企業可享RCEP優惠之因應,以及政府歡迎台商回流政策進展,邱垂正表示,2019年實施的「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已於今年1月10日獲核定方案延長三年,投資台灣三大方案並將加碼優惠貸款額度4,300億元,預計三年帶動企業投資台灣9,000億元。邱垂正說,依照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公布,截至今年1月7日為止,經濟部已核准255家企業申請適用回台投資優惠方案,投資金額達1兆390億元,預估可創造超過80,678個就業機會。

政策鋪路 電動車2022衝刺

電動車受到主要國家政策持續力挺,提出嚴格排放規範,及燃油車逐步退場時程,研究機構對全球電動車市抱持更樂觀看法,預估2020~2025年銷量年複合增長率(CAGR)將達45%,2025年銷量可望達2,000萬輛,且滲透率20.9%,凸顯2022年電動車後市向好不變,布局電動車相關基金好績效可期。日盛投信投資團隊分析,全球主要國家政策支持,2021年NYSE全球自動駕駛及電動車指數交出27%漲幅,更勝Nasdaq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指數、MSCI世界指數。且全球超過20個國家訂定汽車電氣化或燃油車禁售令,目標時程落在2025~2050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6有100多國簽署,四大主軸的減少煤炭使用、甲烷排放量、加速傳統燃油車轉型至電動車等,激勵2022年電動車市增量可觀。台新ESG環保愛地球成長基金經理人蘇聖峰指出,美國總統拜登簽署行政命令,聯邦政府2035年前全面改用電動車,並加速全國各地打造充電站逾50萬座。大陸更將電動車列為重點政策產業,預估2025年電動車占比將提高至20%,2035年前新車銷售50%為全電動車,凸顯電動車長線驚人成長速度,帶動商機可期。合庫AI電動車及車聯網創新基金經理人張仲平表示,全球整體目標2030年電動車佔整體車市銷量的30%,即未來10年電動車數量將會是六倍速成長。世界經濟論壇預估,2040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5億台,配套充電椿至少要有2.9億座,顯現商機無限,包括汽車充電插座及充電槍、車載充電機等都可多留意。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強調,歐美陸集中訂定2030~2040年禁售燃油車,及嚴格限制燃油車二氧化碳排放量,今明年隨晶片供應改善,電動化進程超預期,整體零組件供應鏈獲利前景將續看好。

電池成長將超越電動車

全世界掀起電動車浪潮,不僅促使汽車產業積極轉型,且對電池需求成長速度快過電動車,其引發的「電池荒」有望成為市場下一個投資契機。法人指出,看準電池未來供不應求現象難以緩解,未來營收有撐,鎖定電池中上游供應鏈龍頭,掌握電動車浪潮關鍵利基。中信電池及儲能ETF經理人詹佳峯表示,電動車的銷售在近年快速提升,雖然純電動車的滲透率仍低,但如果將混合動力車(包含輕度、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等)納入考量,其實全球銷售近五分之一的乘用車已經使用強度不一的鋰電池;台經院的研究更直接指出,未來十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預估將以21%年複合成長率成長,而電池生產量和容量成長率,將比電動車銷量成長還快。詹佳峯表示,目前的電動車多半仍是中小型車,未來受政府力推減碳政策,中大型車款也將逐漸轉向電動車,目前一台電動車約需7千顆鋰電池,中大型皮卡、SUV耗能更兇,對於電力需求更高,進一步推升電池需求;大量需求推升下,根據SNE Research,電池市場裝置預計將在2025年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且一路維持到2030年。另一方面,儲能電池也有望在減碳需求下起飛。詹佳峯表示,至2050年光電、風電等再生能源將提供全球近70%發電量,而綠能由於供電不穩定,需要儲能設配作為配套,根據ESS InfoLink預估,至2030年全球鋰電池儲市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30~40%速度成長。目前鋰電池供應鏈幾乎都集中在日本、韓國、大陸、美國、香港等區域,台股部分企業亦具成長潛力,中信電池及儲能ETF追蹤ICE FactSet電池與儲能科技指數,針對上述主要國家,篩選營收來源超過25%來自電池相關業務的龍頭企業,指數直搗電動車及儲能供應鏈核心,投資人可直接參與具代表性的受惠族群。第一金全球AI人工智慧基金經理人黃筱雲表示,電動車強調軟硬體整合,因此,除了電池、馬達、車用電子等硬體配備之外,掌握操控性能的AI人工智慧軟體,更扮演關鍵角色,成為各大車廠積極發展的重點領域。例如全球汽車業龍頭豐田,在去年4月便推出全新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Teammate,為豐田首度採用深度學習的AI人工智慧技術,可以協助駕駛因應各種路況、天候變化,為智慧電動車的發展鋪路。黃筱雲認為,電池儲能設備是電動車的心臟,而AI人工智慧系統則是電動車的大腦,甚至是靈魂,兩者缺一不可。對於電動車產業有興趣的投資人,應該同步掌握兩大技術核心的投資機會。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