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胡連電動車布局進入收割期 今年營運再戰新高
受惠歐美亞市場布局效益逐步顯現,車用連接器廠胡連去年營收改寫新高,展望今年,胡連董事長張子雄表示,今年營運可望雙位數成長,希望營收、獲利均能挑戰新高,隨著電動車新客戶及新開案挹注需求暢旺。張子雄在記者交流會中表示,受到全球汽車熱賣的影響,目前汽車市場需求暢旺,2022第1季訂單能見度相當高,預期第1季業績淡季不淡,動能除了來自深耕多年的歐美、東南亞市場效益開始顯現外,大陸汽車零件市占率仍僅個位數,未來成長空間還很大。其中美系電動車大廠動能強勁。張子雄表示,2021年大陸地區電動車銷售約350萬台,市場預估今年電動車銷售將成長至550萬台到600萬台,目前胡連電動車連接器系列新產品已順利切入大陸電動車大廠比亞迪、小鵬汽車、蔚來汽車及理想汽車,美系電動車大廠電池管理模組連接器交貨品項擴大,都將挹注新動能。胡連在去年順利進入美系電動車大廠電池管理模組連接器供應商,並開始出貨,今年出貨品項將再擴增,受惠於美系新能源車客戶在上海廠擴廠,今年營收占比貢獻將從不到1%,預估成長至3%。除了四輪車外,胡連在二輪電動車已陸續打入一階(Tier 1)供應商,進入開花結果收成期,義大利知名車廠線材將從2月開始出貨,為全新的營運動能。另外也將與台灣電動機車龍頭廠,攜手前進中國大陸及印度市場。另外,胡連去年與李爾公司簽署最終合資協議,在揚州成立汽車零部件貿易合資公司,兩家公司已於去年第4季開始合作,今年會加速驗證以及全面性評估合作效益,初步來看,胡連全部產品李爾都會採用,期待未來發揮的效益,也預期此合作2023年會有跳躍式成長。
看好車用發展,泰碩啟動擴產
看好車用布局,零組件廠商泰碩啟動擴產,上月底車用產線已增到2條,今年不排除有機會擴產至3條以上;目前最大客戶為陸系新能源車龍頭,出貨產品為中控系統散熱模組,也已與該客戶共同開發電池、LED頭燈、鏡頭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的散熱方案。法人也預期,公司今年營運可望恢復兩位數成長,獲利增長優於營收。 受到向客戶轉嫁成本與產品組合調整,法人預期,泰碩去年第四季毛利率將回升到近兩成,去年毛利率逐季走升,全年每股稅後盈餘可望超過2.2元,近三年的現金股利配發率都高於六成。展望今年,法人點出首要的成長動能來自車用,公司與陸系新能源車大廠開發的中控系統散熱方案,去年下半年開始擴大出貨,整體車用的營收佔比由上半年的低個位數,第三、四季分別拉高到5%及7%水準,先前車用產線也已滿載,去年底已啟動擴產。泰碩表示,去年底已將原僅一條的車用生產線,擴增至兩條,今年有機會陸續增加到三條以上,擴產速度會視客戶實質需求而定。公司也強調,在該客戶中控系統的散熱領域,雙方合作已久,且認證時間較長,享有先行者優勢,目前也已攜手開發電池、LED頭燈、鏡頭或ADAS等相關散熱應用,不排除今年會有除中控系統外的其他合作領域開始出貨。法人點名,泰碩今年兩大營收成長動能,會來自車用與伺服器,其中車用營收佔比目標衝10%;另去年營收佔比14%的伺服器,在新平台轉換會帶動散熱模組量價齊揚下,今年預期會有10-15%的成長動能,整體營收目標兩位數成長,全年毛利率增至兩成,年對年改善,獲利增幅將勝於營收。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手機鏈面臨砍單
摩根士丹利(大摩)最新通路訪查顯示,中國大陸智慧機製造商準備於元月底前降價清庫存,但由於通貨膨脹因素,使銷售面臨挑戰;預期在高存貨壓力下,半導體相關零組件將出現10%~15%的砍單壓力。大摩發布最新報告指出,在雙11銷售結束後,大陸Android智慧型手機需求急凍,不但手機庫存明顯增加,相關零組件的庫存同樣成長,特別是射頻(RF)半導體影像感測器、行動裝置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觸控與驅動整合晶片(TDDI)、甚至5G系統單晶片(SoC)。大摩執行董事暨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示警,農曆年後大陸智慧機砍單潮恐將來臨,遞延效應將影響第2季台系半導體廠表現。不過,有些台廠仍是大摩看好標的,例如,智慧機相機畫素提高,有利影像訊號處理(ISP)升級,因此大摩仍看多聯電(2303)、世芯-KY,給予「優於大盤」的投資評等。大摩雖然調降聯發科今年的5G系統單晶片(SoC)出貨量,但仍維持聯發科「優於大盤」的投資評等,主要是肯定聯發科平均產品銷售單價(ASP)提升、毛利率持穩。另外,大摩對於宏捷科、京元電子及台積電都維持「中立」評等,對精測、穩懋及聯詠則是給予「劣於大盤」評等。至於整體亞洲科技股,大摩偏好大型價值股及趨勢主題股,尤其是遭到大量賣壓但前景良好的股價合理個股,預期今年電動車主題概念股將持續有出色表現,部分「舊科技」股的股價則出現合理價位。例如,合晶可望受惠於半導體資本支出成長,立積受惠於WiFi 6滲透率提升,祥碩為高效能運算(HPC)概念股,都是值得注意的台廠。大摩指出,今年面臨美國聯準會(Fed)貨幣政策趨緊、經濟及企業獲利成長下滑,科技股的投資風格也會發生變化。去年市場預期將迎來復甦,因此科技股的本益比擴張。今年局勢改變,進入本益比壓縮、獲利壓抑、波動上揚的階段,到下半年科技股才趨於樂觀。
6G技術標準 最快2027確立
根據前幾代行動通訊技術發展的經驗,從技術開發、相關標準制訂到商業化服務推出,大約需要十年左右。針對6G發展時程,聯發科在「6G願景白皮書」中提到,第一版的6G標準可能於2027年或2028年發表。聯發科指出,6G關鍵趨勢,包括市場對通訊系統性能需求將進一步推升,以支持新的殺手級應用,且資料傳輸速率將增為5G的十到100倍,配合超低延遲,以滿足進階應用需求。再者,總可用頻寬也將增加到50GHz以上,實現無處不在的全球網路連接,包括目前蜂巢網路還沒覆蓋的地區。聯發科已是全球智慧手機晶片市占龍頭,並在5G時代躋身領先行列,全力衝刺擴大行業內話語權。聯發科強調,該公司將延續在5G領域的積極投入,在6G技術標準化與商用推動上發揮整合優勢,攜手產官學研各界,以領先群之姿推動6G產業發展。
鴻海FII邁向大數據公司
鴻海集團衝刺新能源車、半導體生態系和工業元宇宙等三大當紅領域,旗下工業富聯(FII)扮先鋒。FII執行長鄭弘孟1月18日表示,將透過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服務、專業知識領域、實證,打造FII成為大數據公司,全力衝刺業績成長。鄭弘孟昨天出席「2022商周線上圓桌造局者論壇」,釋出以上看法。在新能源車方面,FII以輕量化、省電化及智能化的需求為布局目標。半導體方面,他認為,半導體晶圓製造是大數據的行業,掌握設備及製程參數更精準,在疫情、地緣政治和晶片缺貨中就能勝出,FII可透過打造燈塔工廠,改善半導體企業的效益。工業元宇宙方面,他說,這是FII既有實力,利用大量的精益化過程,透過數據採集、傳輸、運算、人工智能及區塊鏈,提升生產管理的效益。鄭弘孟強調,FII遍及全球12個國家及地區,運用各種數據輔助決策進行,是推動數位轉型的重要關鍵。他舉例,疫情期間,企業決策者如何在第一時間確保同仁安全、又兼顧營運順暢,就必須用科學方法採集和數據解讀,將全球各生產基地的數據整合在防疫平台上,以利經常滾動調整政策。鄭弘孟說,FII是一個A(人工智能)+B(大數據)+C(雲服務)+D(專業領域知識)+E(實證) = 大數據公司,未來將聚焦新能源車、半導體生態系和工業元宇宙等三大數據驅動領域,推動業績持續成長。至於如何讓團隊願意「聽數據說話」?鄭弘孟說:「讓別人願意聽數據說話,最重要是收集的數據正確,而且在這些數據上的分析和討論是正確的。」他強調,具體來說的步驟包括 : 首先是明確目標,以結果為導向,確定哪些是有用的數據。其次是通過科學的採集方式,獲取盡可能多的相關數據。第三是建立合適的數據模型,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分析邏輯。然後是數據的可視化和應用。
健和興2021年獲利 年增逾一倍
綠能/電工、車用需求強勁,健和興2021年獲利創新高,1月17日公布2021年自結稅後損益為7.84億元,較2020年3.67億元成長113.54%,稅後每股盈餘4.98元。受惠年前備貨潮挹注,健和興12月營收創新高,4.77億元、月增12.9%、年增28.5%,累計2021全年營收為47.9億元、年增41.7%,創歷史新高。健和興2021年12月稅前損益為1.04億元,稅後損益為0.84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0.46億元及0.35億元成長,以實收資本額15.57億元計,2021年12月稅後每股盈餘為0.53元。累計2021年稅前損益為10.92億元,稅後損益為7.84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4.74億元及3.67億元,分別成長130.39%及113.54%。以實收資本額15.57億元計,健和興2021年稅前每股盈餘為7.03元,稅後每股盈餘為4.98元。健和興主要產品包括綠能/電工連接器、家電連接器、汽機車連接器,2021年分別占營收比重70.4%、10.1%、19.5%。公司看好今年車用類產品需求強勁,尤其新能源車充電槍成長持續成長可期,另外也預期太陽能儲能相關產品也會有不錯的需求。UPS不斷電系統也是健和興看好的產品,公司表示,跟隨5G基地台建設,去年UPS就有不錯的表現,今年亦持續看好,由於5G基地台採分散式架構,小型基地台提升對低容量UPS的需求,大型基地台也需要On-line UPS支援,預期是繼資料中心建置需求之後,迎來新一波成長動能。
ILO:全球就業市場復甦遲緩
據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最新預估,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使全球2022年就業市場復甦仍然遲緩,全球就業可能要至少兩年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準,今明兩年失業人數仍達2億人以上。ILO預估,今年全球失業人數由去年的2.14億人降至2.07億人,估計2023年再降至2.03億人。ILO周一公布《全球就業和社會展望:2022年趨勢》報告指出,今年全球工作時數大約比2019年第四季、也就是疫情爆發前還低1.8%。該機構預估,目前預估今年全球工時減少,約合流失5,200萬個全職工作,比去年5月預測今年流失2,600萬個工作相比,工時赤字比原估更嚴重。ILO總幹事萊德(Guy Ryder)表示,許多因素皆影響就業市場復甦趨緩,包括Delta、Omicron等新的變種病毒傳播,每次變種病毒出現,就會導致部分全球經濟停擺,尤其打擊觀光、國際旅遊產業的復甦。他提到,「疫情已經延燒兩年,就業市場前景仍然脆弱,復甦之路依舊緩慢且不確定。」該機構指出,全球就業復甦也相當不平均,即便富國的人力市場愈來愈吃緊,但窮國失業情況未見太多改善。
疫情打亂全球就業市場,一開始全球失業人口暴增,失業率飆升,隨著美國等富國重啟經濟,人力需求也隨之而來,促使企業急於招募人力。但在此同時,許多窮國因缺乏疫苗,導致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美國等較富裕國家的人力需求急速反彈,去年12月失業率降至3.9%,許多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已接近或達到完全就業。ILO預估,2023年所有富國的失業人數會回復到疫情前的2,900萬人,反觀開發中國家的失業人數在2023年可能仍達1.74億人,高於疫情前的1.57億人。
去年陸手機出貨量增14%
大陸手機市場年度成績單出爐,中國信通院1月18日公布報告顯示,大陸市場手機2021年全年總出貨量累計3.51億支,年增13.9%。其中,5G手機已成為主流,占全年手機出貨量的75.9%達2.66億支,較2020年增長63.5%。智通財經引述信通院數據指出,2021年12月大陸市場手機出貨量為3,340.1萬支,年增25.6%。其中5G手機占其中的81.3%,僅次於11月的82%,位居全年第二,約有2,714.5萬支,年增49.2%,顯示臨近年末銷售較強勁。回顧全年5G手機出貨表現,2021年2月出貨量一度觸底,僅有1,507萬支,高峰則是11月的將近2,900萬支,12月雖略微回落,但全年仍是有五個月出貨量皆突破2,500萬支。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大陸手機上市新機型共計56款,年增14.3%,5G手機有24款,下降7.7%,但仍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2.9%。累計全年大陸上市新機共有483款,年增4.3%。其中有227款為5G手機,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47%。信通院日前公布「2021年5G發展大事記」報告顯示,大陸5G終端於2021年加速滲透,截至2021年11月末,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4.97億戶,較2020年末淨增2.98億戶。另一方面,蘋果自推出iPhone 13以來,一舉奪得大陸市占冠軍,使大陸本土手機品牌備感壓力。但全年表現來看,大陸品牌仍具競爭力,累計出貨量為3.04億支,年增12.6%,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6.6%,上市新機型累計438款,年增6.3%,亦占有90.7%。智慧型手機方面,2021年全年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3.43億支,占有97.7%出貨量,年增15.9%,上市新機累計404款。12月單月出貨量則為3,268.5萬支,年增29.6%,市占率亦超過97%。
台積電擴大採用 磷酸鋰鐵電池市場夯
台積電調整高效能運算電腦機房的供電架構,改採磷酸鋰鐵電池直流供電系統,改善電力使用效率。隨著台積電擴大採用,磷酸鋰鐵電池市場未來前景備受關注。台積電繼先前決定將不斷電系統以綠色環保的鋰鐵電池取代鉛酸電池,台積電目前進一步調整高效能運算電腦機房的供電系統,以磷酸鋰鐵電池直流供電系統,取代過去的電源供應器及外部不斷電系統。除調整供電架構,台積電還開發浸潤式冷卻技術,估計機房的電力使用效率可望改善,伺服器的耗能減少15%至30%。台積電的浸潤式冷卻技術是與供應商台達電、技嘉、智邦及3M合作,設計可裝載低沸點惰性絕緣冷卻液的氣密槽,直接將需散熱的伺服器浸泡於槽中,透過自然循環散熱,將槽內各系統與晶片均勻維持於攝氏50度,不僅創造良好節能效果,晶片運算效能還可增加10%。台積電浸潤式冷卻技術已於去年第4季在晶圓12B廠成功試行,預計今年第1季導入晶圓18A廠,目標於119年起每年減少4億度耗能。較受市場關注的是,隨著台積電擴大採用,磷酸鋰鐵電池市場成長可期。
村田福井廠染疫 被動元件供應鏈添變數
Omicorn疫情來勢洶洶,影響被動元件供應鏈,日商村田福井廠爆逾百人染疫,產線自15日開始局部停工,儘管村田澄清對出貨、生產影響很小,但是因天津也爆發疫情,至少六家日、韓、美被動元件廠於當地設廠,目前尚未傳出停工災情,但疫情若未能降溫,被動元件供應鏈添變數。日本媒體日經新聞報導,福井村田製作所轄下武生事業所爆發群聚感染,部分產線15日開始停工,16日新增五人確診,使得累計確診人數攀升至116人,居家隔離人數累計達1,256人。據了解,村田主攻高容MLCC,市場關注短期供需狀況。村田強調,此次部分產線停工對整體生產,出貨的影響很小。村田17日股價不受影響,仍上漲0.41%,收在9,100日圓。儘管村田強調影響不大,然而Omicorn疫情席捲全球,除了村田福井廠產線局部停工之外,大陸天津為另一個被動元件廠生產重鎮,當地已因疫情,統計有羅姆半導體(Rohm)、多家車廠產線暫時停工,目前復工時間未定。根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統計,在天津設廠的被動元件廠包括韓廠三星電機,日廠有京瓷、Panasonic、Nichicon、太陽誘電,此外,美系廠商AVX在天津也設廠,因此即使尚未傳出被動元件廠停工,天津的疫情仍頗受業內關注。中國大陸是被動元件廠主要生產基地之一,蘇州、東莞、昆山、湖南、無錫、湖北等,是日、韓、台廠的產能大本營;其次東南亞如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是被動元件產業製造重鎮,中國大陸、東南亞的產能重鎮遭疫情襲擊,一度是2020、2021年推升被動元件價格上漲的主因,如今疫情再燒回中國大陸,供應鏈的應變能力再度面臨考驗。疫情衝擊被動元件產線,在庫存消化進入尾聲之際,市場聯想有助於標準品邁向供需平衡,被動元件類股17日聯袂翻紅,龍頭股國巨上漲9元,500元整數大關失而復得。
陸拚碳中和 發電需求增2倍
大陸喊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願,能源巨頭荷蘭皇家殼牌公司(Royal Dutch Shell Plc,下稱殼牌)測算,大陸需要在未來40年,將發電量提升至當前的三倍,且太陽能與風力在發電中占比要提升至八成,整體能源消費中石油與煤炭將被壓縮至僅剩8%,如何實現可靠的可再生能源電力網路成為大陸重點課題。殼牌1月17日發表「中國能源體系2060碳中和報告」,當中指出,倘若大陸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該經濟體須盡可能實現電氣化普及,並投資可再生能源以及其他低碳、無碳能源。電力普及化將大幅提高發電量,報告分析,大陸電力在最終能源消費的占比將從當前的23%提升至2060年約60%,2060年最終電力消費總量將增加兩倍,達到目前的三倍,建築業、輕工業、道路客運等運輸業將基本實現電氣化。增加發電量又要實現碳中和,大陸就必須擺脫當前以火力為主的發電體系。殼牌表示,太陽能和風力在發電中占比,需從當前的10%提升至2060年的80%,在目標願景中,大陸太陽能和風力在發電中占比將在2034年超越煤炭火力,成為最大電力來源。報告指出,大陸至2060年整體能源消費結構將轉型成以太陽能、風電、核能為主,占近七成。屆時石油、煤炭將被大幅壓縮不足一成,其中石油和煤炭的六成將被拿去用於發電,剩餘四成能源將以低碳燃料為主,用於如航空等難以電氣化的行業。當中重點是氫,殼牌估算,氫的消費量將自2030年後指數成長,從當前極低水平成長至2060年每年17艾焦耳。制氫將成大陸用電量大增的理由之一,預估制氫需求至2060年將刺激電力需求成長25%。殼牌表示,大陸至2060年,航空、工業將成主要排碳因素,靠電力、能源生產的減少來實現碳中和。為實現碳中和,大陸需在未來10年投資建設可靠可再生能源電力網路、確立當地低碳製造業市場領導者地位、通過氫能與生物能源展開重工業轉型、有序實施煤炭轉型退出、制訂綜合政策和建立行業聯盟。預計大陸在2030年至2060年間,政府主導的碳價格將提高至少四倍。
各國監管緊箍咒 纏縛科技廠
跨國科技大廠正面臨史上最大規模法規監管,不僅頻繁遭到歐洲、亞洲、美國政府調查,且各國新法更嚴格限制科技大廠排擠同業,甚至限制人工智慧的應用領域,將直接威脅科技大廠獲利。谷歌、Meta(原臉書)等跨國科技大廠早已引來各國政府關切,但至今各國調查甚至是裁罰都不足以影響科技大廠獲利及股價表現。全球前五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合計9.31兆美元,較五年前高出將近三倍,同一期間標普500上市公司市值合計只增加將近一倍。Evercore網路研究部門主管馬哈尼(Mark Mahaney)認為情況即將改變,因為未來科技大廠不再能輕易透過併購來壯大勢力。去年11月英國競爭及市場管理局以阻礙市場競爭為由,下令臉書出售先前購併的動態貼圖公司Giphy。臉書雖然選擇上訴,但在人工智慧領域卻不得不服從新規定,在去年11月宣布關閉人臉辨識系統。推特近期為了配合新法規,已在至少六國調整營運方式。推特全球公共政策部門主管麥克斯維尼(Sinead McSweeney)表示:「最新一波法規監管是完全不同的格局。」谷歌近日也遭到法國主管機關罰款1.5億歐元(約1.7億美元),原因是妨礙用戶拒絕網站追蹤。谷歌全球事務副總裁沃克(Kent Walker)表示:「現在檯面上問題實在太多。處境艱難是因為新法上路後企業必須在短時間內執行,所以我們在法規頒布前就得著手準備。」科技大廠認為科技業日新月異確實需要新法規監管,但面對特定法規帶來的影響仍舊有所遲疑。以網路社交平台為例,麥克斯威尼擔心新法要求網路平台加強管理線上內容,可能間接妨礙言論自由。長期不滿受到欺壓的小型科技公司雖支持政府加強監管,卻擔心新一波監管很可能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搜尋引擎開發商DuckDuckGo執行長韋恩伯格(Gabriel Weinberg)表示,谷歌近年三度遭到歐盟反壟斷主管機關裁決,總計罰款金額超過90億美元,依舊難以動搖谷歌市場地位。
緯穎去年賺近5個股本,再締新猷,後市看旺,將擴產五至六倍
雲端伺服器大廠緯穎第四季自結合併損益,單季營業利益34.2億元,稅後盈餘為26.14億元,雙雙改寫歷史次高紀錄,EPS達14.95元。 累計去年營業利益為113.87億元,稅後盈餘為86.48億元,雙創歷史新高,EPS 49.46元。展望今年,緯穎指出,因應遠距工作、線上教學以及各種AI應用需求,雲端資料中心產業將持續成長。惟整體供應鏈風險仍在,公司透過與上下游客戶供應商協同合作,在未來兩、三年持續擴展全球據點,以達到目前五到六倍的產能規模,維持營運穩定及彈性。緯穎去年第四季合併營收568.79億元,季增25.66%,年增8.3%,刷新紀錄,營業淨利34.2億元,季增26.7%,年減3%,稅後淨利26.14億元,季增率29%,年減4.3%,EPS 14.95元。其中,毛利率8%,為6季新低,營益率6%,淨利率4.6%,同為去年高峰。累計去年合併營收1926.26億元,年增3%,創歷史新高,惟因通膨與新台幣升值,毛利率、營益率、稅後淨利率分別年減0.1個百分點至8.1%、5.9%、4.5%,EPS 49.46元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