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信邦衝五大事業 營運進補
信邦2021全年營收256.93億元再次改寫新高,展望2022年,公司訂下五大事業都要有雙位數成長的目標,整體營運維持穩健成長。信邦2021年12月營收21.73億元,月減3.48%、年增6.7%,第四季營收為65.45億元、季減1.69%、年增6.6%,累計2021全年營收為256.93億元,較2020全年219.19億元成長17.22%。信邦指出,去年12月營收較11月減少,主要是受到歐美年末假期及年度盤點、客戶端庫存調整所致,不過2021全年營收仍再次超越2020年,創下歷史高點,也是自2012年以來,連續十年改寫歷史新高的紀錄。另外,第四季合併營收創歷年同期新高,統計2021全年每月的營收表現,總計有九次改寫單月歷史新高紀錄。2021年MAGIC 5大產業銷售相較2020年,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成長21.96%、汽車產業成長57.76%、綠能及節能產業減少7.85%、工業應用產業成長26.07%、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成長23.03%。就產品別銷售比重,連接線組生產銷售占集團營收73.21%、而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占26.79%。產業別的銷售分布,通訊及電子周邊產業占合併營收28.10%、工業應用產業占27.14%、綠能及節能產業占24.03%、汽車產業占11.44%、醫療及健康照護產業占9.29%。五大產業中,綠能是信邦最為重視的成長動能,公司於日前法說會上提到,隨著環保、永續、淨零碳排等議題持續熱議,綠能產業前景依舊可期。儘管2021年風電受中國政策因素影響,需求大幅下滑,但信邦配合各國能源結構加速轉變,延伸風機相關產品,從風機風電等拓展到主控櫃及儲能控制系統、以及提供太陽能相關線束及系統整合服務,信邦看好2022年綠能相關業務會持續成長,目標占比超過四成以上。
 
貿聯併購德商 效益浮現
貿聯受惠併購德商LEONI工業部門,法人預估本季營收若不含併購的部分將季減5%,合併後本季營收可望季增27%,年增67%。同時,貿聯去年第4季營收以80.71 億元刷寫單季新高,在營收規模放大下,法人預估,去年第4季毛利率將達24.2%,優於去年第3季的23.7%。貿聯在1月21日完成LEONI工業部門併購,有助迅速拓展歐洲市場及工業領域。法人預估,併購案將助貿聯2022年、2023年合併營收分別達486億元、535億元,稅後純益各為37億元、44.5億元。貿聯1月已經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及海外存託憑證(GDR),以完全稀釋後股本16.9億元計算, 法人預估,貿聯2022年與2023年每股純益將各為22元、26.4元。貿聯主要生產電腦及周邊產品、汽車、醫療用連接器。 目前營收比重為:網通34%、汽車17%、醫療2%、工業 19%。貿聯表示,預期合併綜效將包括一,擴大跨事業群交叉銷售機會:增加工業應用的市占率,強化長期成長動能。二, 提升採購成本優勢:透過資源整合、分享和導入成功案例,達成區域採購的規模最適化。三, 短鏈優勢:一站式產品設計、製造以及跨應用技術支援,透過全球布局的短鏈優勢,快速回應客戶需求。法人表示,貿聯今年營運增長,除了來自併購LEONI工業部門的貢獻,還有本身產品組合改善。
 
優群1月營收估月減個位數,但Q1拚雙位數成長
年前最後提貨倒數,法人預期,連接器廠優群1月營收月減個位數,但首季營收目標仍將有兩位數成長,而雖英特爾新平台最新傳言又有略延後,不過DDR5轉換潮還是有機會於第二季末逐步展開,有助帶升公司今年營運成長,再拚高峰。優群去年營運倒吃甘蔗,根據法人的預估,毛利率第一季落底後,有機會逐季回升,去年全年稅後盈餘略高前年,每股稅後盈餘7-7.2元,與前年相當,以往年公司現金股利配發率計算,今年配發去年現金股利可望趨近去年的5.6元。展望今年,公司首要的成長動能來自DDR5轉換,雖業界傳言,英特爾新平台轉換可能又會略有遞延,但第三季旺季前還是有機會上路,對優群等零組件廠來說,相關配件的世代交替可能會在第二季趨近下旬至季底間發酵,今年全年DDR相關產品靠產品單價提升的效益,會大過於出貨量的提升,營收貢獻增長可期。另外在微型沖壓件部分,其中Metal Fence除既有的穿戴式客戶外,據了解,另有一終端應用還處保密階段的產品,下半年有機會量產出貨,因該產品客戶訂單積極,法人預估,今年整體微型沖壓件佔比也會從去年的8%提高15%以上。

總體經濟

總體經濟

去年12月工業生產指數 連23
經濟部1月24日公布2021年12月工業生產統計,工業生產指數142.45,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率9.98%,為連續23個月正成長。全年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13.22%,指數創歷年最高紀錄,年增率也是近11年最大。統計處副處長黃偉傑指出,12月受惠全球經濟穩定成長,新興應用驅動半導體接單強勁,加上供應鏈失衡狀況逐漸紓緩,激勵生產量能,推升製造業生產指數達145.94,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0.57%,為連續第23個月正成長,全年生產指數133.62同創歷年新高,年增14.06%。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12月電子零組件業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19.87%,為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的主要貢獻,主因疫情加速企業數位轉型,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及車用電子等相關晶片接單暢旺,帶動晶圓代工產能滿載;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指數續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6.47%,主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熱絡,以及廠商擴增國內產能,加上供應鏈缺料問題緩解,部分訂單遞延生產。傳統產業中,受到國內部分烯烴廠停機定檢、鋼廠產線維修,加以汽車晶片短缺影響,廠商生產動能趨緩,致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汽車及其零件業分別年減2.20%、1.75%及9.32%;機械設備業則因全球景氣穩步成長,廠商擴大設備投資,半導體、5G 相關產業、自動化等設備需求續增,加上國內科技大廠擴廠挹注,指數創下歷年單月新高紀錄,年增5.38%。展望未來,統計處認為,隨各國積極推展疫苗接種、數位創新科技應用持續,以及主要國家擴大基礎建設刺激,全球經貿復甦步調將延續,加上受惠農曆春節前備貨效應,有助提升我國製造業生產成長動能,惟全球仍籠罩在疫情擴大供應鏈失衡風險中,恐減緩經濟成長力道,需持續密切觀察其對產業的衝擊,並妥為因應。黃偉傑說,1月製造業生產指數預估年增7.6至10.8%。至於近期疫情是否會影響1月工業生產,黃偉傑說,由於目前疫情多是單點發生,對於製造業影響最大是桃園自貿園區,現在是完全停工,後續看檢驗結果。目前分析園區內產業一半是製造業一半是物流業,主要以電子產業跟資通訊產業為主。如果停工在2周以內,預估對於營收影響1%,對於整體來說算還好,但若是擴大讓停工時間延長,供應鏈受影響就會讓大家比較擔心。

電子資訊

蘋果新品商機 紅鏈虎視眈眈

彭博報導,蘋果今年秋季發表會將一口氣推出14項新產品,為歷來最大手筆,有望為台積電、鴻海等台灣協力廠帶來強勁的訂單動能之際,法人指出,今年也會是紅色供應鏈擴大「吃蘋果」的關鍵年,包括立訊、舜宇、藍思、歌爾聲學與瑞聲科技,以及中藍電子等,都是台廠勁敵。其中,立訊是聲勢最浩大的紅色供應鏈,鎖定iPhone、Apple Watch等蘋果重點硬體產品,與台廠搶單。立訊正在江蘇省昆山市建造超大製造廠區,加上先前透過收購緯創大陸iPhone生產據點,壯大承接iPhone訂單能量,排擠緯創相關訂單,立訊大動作擴產,被視為挑戰鴻海與和碩這兩大iPhone代工廠。另外,立訊在2020年開始切入Apple Watch代工業務,如今已成為Apple Watch主力代工廠。市場傳出,立訊陸續卡位許多零組件,包含組裝蘋果第二代AR/MR頭戴裝置、成為mini LED SMT新供應商等。立訊快速在蘋果供應鏈壯大,合作夥伴包括電聲元件廠美律及旗下連接器廠宣德,可望受惠立訊擴大承接蘋果訂單帶來更多零組件商機。據悉,美律與立訊目前合作關係不變,目前包括大陸蘇州美特、惠州廠、東莞廠以及越南廠,雙方都透過合資設廠的方式進行戰略合作,藉此全力滿足蘋果需求。光學鏡頭也是紅色供應鏈與台廠爭搶「蘋果光」的重要戰場。大陸光學鏡頭廠舜宇取代日商康達智,擠進iPhone 13供應鏈後,與大立光及玉晶光分食訂單,雖然目前供貨占比仍低,預期今年下半年新一代iPhone,iPhone鏡頭訂單仍由三家供貨,預期後置鏡頭包括長焦、廣角及超廣角,大立光仍囊括多數訂單。業界人士分析,即便大立光高階手機鏡頭龍頭地位穩固,近年面臨紅色供應鏈競爭,不論是頭號勁敵舜宇,或是虎視眈眈的立訊集團、瑞聲科技都是一條龍整合布局,就連去年吃下康達智連雲港廠的音圈馬達(VCM)廠中藍電子,也想藉此擴大鏡頭布局,搶iPhone訂單,都是台廠必須留意的對手。

擴大美國市場利基,岳豐今年續拉高菲律賓廠貢獻

疫情帶動美國消費市場供應鏈重整,零組件廠商岳豐(6220)因有整合研發製造到通路倉儲能力,與美國主要通路關係加深,內部評估,雖短期還是會受運價、船期等變數影響,但電源線與網路線今年的需求都看旺,公司也會適度調整報價;而去年4月投產的菲律賓廠,去年效益還不明顯,今年將提高生產效率,扮演集團銷美產品的主要生產重心。岳豐去年營收成長逾10%,但前三季受到各項原料上漲、運費飆等衝擊,前三季每股稅後盈餘由前年2.18元,驟降至0.95元,法人預期,公司上季營收創高,毛利率將溫和回升至兩成。因應中美關稅的調整,岳豐去年4月菲律賓租用廠房也投產,原規劃銷美的產品將陸續轉至當地生產,第一階段以電源線為主,但公司坦言,因受到當地疫情反覆的缺工影響,去年菲律賓廠的生產效率遠不入如預期,導致部分銷美產品還是得由無錫廠支援,不過隨歷經三個季度以上的練兵,加上全球疫情影響經濟活動將逐步緩解,今年菲律賓廠生產效率應可提升。根據內部規劃,菲律賓一、二廠的總產能可與原來東莞廠相當,目前先生產電源線,今年銷美網路線在元宇宙、低軌衛星等基礎建設帶動下,客戶訂單也很強,也會逐步規畫轉往當地生產。而大陸當地生產區域中的東莞廠,原三分之二租用地已到期還給當地政府,另保留三分之一產能與無錫廠搭配,作為供應中國內需與歐洲市場使用。 岳豐表示,雖短期運費看來還是上漲,但公司主要使用貨櫃規格報價未再創高,只是成本還處高峰,部分運能還是影響客戶出貨時程。不過也因疫情後的產業鏈重整,客戶越來越重視能整合研發生產、物流倉儲與品牌通路的供應商能力,岳豐與Lowe`s、亞馬遜、Costco等通路客戶關係更趨密切,有助長期供應比重再提升。

伺服器迎好年,受惠組裝廠出列

去(2021)年伺服器產業遭遇供應鏈嚴重不順,IC長短料問題讓伺服器組裝廠出貨遭到壓抑,展望今(2022)年,由於美北四大CSP(雲端服務供應商)持續增加資本支出,加上Intel、AMD推出新平台刺激需求,以及去年訂單遞延挹注下,市場預期,今年各家伺服器組裝廠將有顯著成長,其中以資料中心客戶為主的廠商,將享有更為強勁的增長空間。遞延訂單挹注+CSP續擴大資本支出,今年動能強勁 伺服器組裝廠自去年第2季開始,明顯感受到長短料所帶來的影響,短料主要是8吋晶圓相關的網通IC、電源管理IC等,也擴大到一些小型料件。各家料件缺口至少都有1成以上,進而影響出貨表現。並且到了去年第3季料況普遍進一步惡化,至去年年底才稍微舒緩。 展望今年,受惠5G、AI、元宇宙相關應用發展,以及企業/民眾依賴雲端服務趨勢不變,大型CSP業者持續擴建資料中心以滿足需求,市場預期,今年美北四大CSP資料中心伺服器需求將持續增溫,又以Meta預期增幅最為強勁,其他包括微軟、Google、亞馬遜也將維持成長態勢。市場預期,在去年因長短料所遞延的訂單挹注,以及CSP業者持續擴大資本支出帶動下,今年若料況問題不再惡化,伺服器市場將迎來強勁成長。 白牌模式享有更高幅度增長 另方面,近年因雲端服務興起,隨著CSP業者規模壯大,業者會以如何節省成本、創造經濟規模為考量。以往的商業模式,CSP是向伺服器品牌業者如Dell EMC、HPE採購伺服器,但已無法滿足資料中心業者需求,因此CSP開始針對自己所需的資料中心運作環境開伺服器硬體規格,跳過傳統品牌業者,直接交由ODM業者生產所需伺服器,形成ODM Direct模式(ODM直接銷售)。根據研調機構統計,近年白牌伺服器出貨量持續成長,於伺服器市場滲透率由過往2-3成提升至向4成靠攏,預期未來滲透率將持續拉升。預期資料中心擴大資本支出、伺服器白牌化最大受益組裝廠為廣達(2382)以及緯穎(6669)。 廣達以資料中心客戶為主,去年受到長短料影響,伺服器出貨僅成長近1成、低於內部預期,由於部分訂單將遞延至今年出貨,加上CSP資本支出持續增加,廣達擁有四大CSP客戶,加上5G專案陸續發酵,預期今年伺服器會有較為強勁的雙位數成長。而以資料中心客戶為主的緯穎訂單需求亦正向,包括微軟、Meta、亞馬遜等資料中心客戶資本支出都將增加,若料況逐步走順,市場預期,今年緯穎合併營收有機會成長雙位數、並優於伺服器產業平均。另方面,英業達(2356)目前雖以傳統品牌伺服器客戶佔比較高,不過今年在CSP業者轉換新平台後,取得更多供貨量,且不論是北美或中國CSP業者,公司都取得更多訂單,預期今年英業達資料中心客戶拉貨動能將強於往年,使得整體伺服器出貨成長動能看增。品牌伺服器與資料中心客戶佔比約各半的神達(3706),由於目前長短料缺口仍在,料況仍需逐季檢視,不過目前伺服器接單需求仍強勁,今年料況若走順,伺服器出貨估有機會成長雙位數。此外,鴻海因為整體營收規模龐大、且仍有一定比重為iPhone組裝,且外界更為關注電動車的發展,使得其伺服器業務經常被市場忽略;鴻海過往伺服器貢獻主要來自品牌伺服器客戶,近年積極拓展CSP客戶成效漸顯,CSP佔伺服器比重已超過3成,預期今年來自CSP的訂單需求將持續強勁。

印度PC需求動能強 雙A搶市占

自2021年第三季起,印度PC市場已連續五季出現年增走勢,除部分教育需求外,SMB(中小企業)和大型企業推動的需求明顯帶來拉抬效益。看好印度推動數位印度計畫,可望成為推升Chromebook下一波需求動能的新興市場,台雙A品牌加速布局印度,其中宏碁除在當地既有的組裝產線已從桌機擴增納入筆電產品,預計於今年全力搶攻當地標案市場,華碩亦從商用SMB領域搶進,同時導入Chromebook的商用機款拚擴市占。依Canalys調查顯示,印度PC市場在去年第三季以530萬台出貨總量,再度刷新其歷史單季紀錄。兩大台品牌廠該季也交出好成績,宏碁在桌機及筆電皆有近翻倍年增的勁揚,推升其單季在印度PC市場出貨達39.8萬台,年增96%,其中筆電出貨近23萬台。華碩則有37.6萬台、年增近41%,其中36.3萬台的筆電出貨量更刷新其在當地自家紀錄。Canalys指出,除了來自消費端需求,隨印度經濟、商業活動復甦,大型企業及SMB的採購更確保各PC產品線的強勁增長。疫情的不確定性迫使印度教育機構必須維持混合學習模式,Canalys因此預期,平板及筆電需求將持續受惠政府及教育單位釋出的標案,維穩高水位。去年起,印度首先針對近4千萬名大學生,推行「數位印度計畫」,預計要在2025年前滿足每個大學生人手一台數位學習電子產品的目標。TrendForce認為,短期內,印度受限網路基礎建設緩慢,加上官方標案報價偏低,Chromebook產品要在該市場形成具規模的總量仍有不小難度。不過,長期來看,印度仍有機會成為新一波推動Chromebook需求動能的新興市場。儘管去年下半年全球Chromebook出貨總量遽降,宏碁仍以市占率逐季成長的走勢,在全球Chromebook拿下第四季的市占之冠。除了在歐洲地區即囊括了47%的高市占,在亞太地區也拿下46%市占,居雙區龍頭,同時在北美市場也有位居第二大的表現。宏碁為目前主要供應Chromebook產品的品牌廠中,少數具有「印度製造」之供應優先權的業者,有利其在印度嚴訂得標者須有至少五成出貨於當地製造下,取得後續Chromebook或教育筆電之相關標案。宏碁亦正加快當地組裝產線從桌機擴增至筆電產品,以因應印度市場需求。另一方面,華碩則自去年下半年起,積極擴展Chromebook產品線在印度市場的布局,除了針對學生需求推出的平價機款,更同步聚焦商用領域搶進當地SMB市場。華碩看好其在印度消費型PC場、尤電競產品在當地已積累相當品牌度與市占,將有助其取得在該市場的Chrome PC發展先機。

蘋鏈迎最強拉貨潮

彭博資訊報導,蘋果今年秋季發表會將史無前例發表14項新產品,涵蓋iPhone、MacBook筆電、iMac桌機、iPad、Apple Watch、AirPods等六大類產品線,為蘋果歷來「最澎湃」的發表會。隨著14項新品齊發,法人看好鴻海、台積電、大立光、廣達等供應鏈將感受強大的拉貨潮。遭點名的供應鏈均不對單一客戶與訂單動態置評。法人指出,蘋果秋季發表會是蘋果年度最重要的新品發布盛事,若如彭博披露,今年將一口氣推出14項新品,將使得今年成為蘋果供應鏈進入「史上最忙的一年」,按過往蘋果新品拉貨時程推算,預計第3季末至第4季將是協力廠出貨動能最強勁的時刻。彭博資訊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在「Power On」專欄表示,蘋果今年秋季發表會將一口氣發表14項新產品,包括四款新iPhone(暫名iPhone 14、iPhone 14 Max、iPhone 14 Pro、iPhone 14 Pro Max),升級版的入門款MacBook Pro筆電、更新版的大螢幕iMac桌機、新款Mac Pro電腦、重新設計的MacBook Air、第二代AirPods Pro無線耳機,三款Apple Watch(Series 8、SE以及Rugged)、低階iPad,以及新款iPad Pro平板等。他說,多數的新裝置預料在秋季問世,但新款iMac也可能提前發表。蘋果正計劃在3月或4月的春季發表會,率先推出幾項新品,可能包括支援5G功能的iPhone SE、搭載A15晶片且改版的iPad Air,也可能發表至少一款Mac。科技網站AppleInsider指出,蘋果已為九款新iPad和三款新iPhone,提交申報文件,所以春季可能不只發表一款iPad。科技網站MacRumors也披露,蘋果可能會發表一款配備M1 Pro晶片的Mac電腦,可能是高階的iMac、也可能是Mac mini,但大部分的Mac新品資訊,包括Mac Pro和改版後的MacBook Air,預料在秋季登場。

VR技術突破 和碩:2022年是元宇宙拐點

和碩技術長黃中于表示,2022年是元宇宙的拐點,VR將出現技術突破、暈眩感降低,讓配戴VR硬體長達兩小時成為可能,並且因此而帶動社交、會議、教育等VR需求大量出現,帶領元宇宙進入第二代市場與產品發展階段,而AR的技術與市場需求也會有所提升。由亞太遊戲高峰會主辦的元宇宙商機版圖解析論壇中,黃中于表示,第一代元宇宙以遊戲為主,第二代元宇宙重點是教育、社交,第三代元宇宙將進行至類似電影「一級玩家」般,以完全沈浸式體驗展現並表達人類的情感與想像力,不需要與物理世界、現實世界相符合。他進一步指出,三代元宇宙的進展,與VR頭戴裝置的配戴時間息息相關,解決使用VR硬體時帶來的暈眩感,是VR普及的關卡之一,元宇宙第一代產品技術只能維持半小時不暈眩,玩玩遊戲差不多,第二代在螢幕更新率拉高至120Hz、延遲降低、6自由度追蹤精準性增加下,可舒適不暈眩的時間有機會拉長至兩小時,正好符合遠距上課、開會、社交所需時間,並將帶動這類應用的快速成長,如果要推進至第三代元宇宙的應用,他預估用戶動輒會使用VR裝置6小時,除了長時間不能引發暈眩外,VR頭戴裝置的重量必須比現有產品更輕、最好跟眼鏡差不多,才能讓用戶用的久,而處理器高效能與電池續航力之間的平衡、散熱,也是需要面對的挑戰。黃中于認為,VR頭戴裝置的技術突破在2022年將會實現,可望成功挑戰配戴兩小時不引發用戶暈眩,元宇宙將因此而推進至第二代,社交、教育、會議等需求都會順勢而大量出現,帶動2022年成為元宇宙市場發展的拐點。而在AR方面,黃中于則認為,AR對運算要求相對更高之外,目前AR在B2B工業、工廠應用上,最大的挑戰是不論移動速度快慢、角度變化,AR眼鏡內的虛象與現實場景能不能隨時緊貼,不過2022年一樣可以看得見AR技術與需求有所提升。至於和碩在元宇宙的進展上,黃中于表示,和碩投入VR、AR已經有5、6年,在光學、電池、機構件、散熱、配重、定位技術,都是真的有技術實力。

高通看好5G毫米波 台鏈10檔有戲

智慧機IC大廠高通(QCOM)發布優於市場預期的財報及財測,並看好5G毫米波市場展望,將驅動台股5G毫米波(mmWave)相關供應鏈2022年展望看俏。高通發布2021年第四季財報(台灣會計年度為2021年第三季),繳出優於市場預期,單季營收93.21億美元,年增43%,稅後淨利29.16億美元,年增75%,EPS達到2.55美元,高通上修2021年5G智慧機晶片預估至5~5.5億顆,加上5G毫米波市場展望正向,2022年第一季起OEM廠採用旗下高階Snapdragon(驍龍)晶片,出貨量將年增21%。5G毫米波市場部分,高通表示,美國營運商已積極建置,日本營運商則已開始商用,中國地區商業化情況看法正向,預期2022年初的北京冬奧有望加速中國毫米波商業化速度,為高通高階智慧機晶片挹注成長動能。統一投顧董事長黎方國表示,有了高通的「掛保證」,台股的5G毫米波供應鏈2022年前景展望將具有想像空間。目前支援5G毫米波的終端產品包括蘋果iPhone 13、夏普、三星等,至於OPPO、TCL、HMD、中興、摩托羅拉、VIVO、榮耀、小米也規劃2022年陸續推出支援5G毫米波的5G智慧機。5G毫米波智慧機採用類載板(SLP, Substrate Like PCB)架構高階材料,高階筆電及平板也採用高階HDI架構。台光電在5G智慧機材料的市占率預期比4G智慧手機材料更加提升,穩居智慧機材料世界第一地位。2021年底台光電購入廠房及土地,擴增產能,未來業績可期。

數位轉型發展助攻ESG永續目標

疫情擾亂了全球的生活步調,反而加速數位轉型的發展,並且重新定義了新的商業模式。數位轉型不純粹只是全球趨勢,也是臺灣改變產業體質的關鍵機會。

數位轉型能夠節能減碳?

有研究認為數位化會造成未來用電量激增,像是大型資料中心的處理器消耗的能源與1,000兆瓦以上的大型發電廠提供電力一樣多,且資料中心還要額外能源防止伺服器和周圍建築物過熱。AI的碳足跡更大,美國麻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訓練一台大型AI機器產生的碳,平均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駕駛汽車製造的排放量五倍。但也有研究結果佐證,數位轉型不僅是對資訊管理有幫助,在氣候減緩上也能帶來節能減碳的效果。根據ICT公司Bitkom的調查,有效的數位化運用,可讓德國在十年內減少約120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模型還推估,如果企業進行「漸進式(Moderate Digitalisierung)」數位化,將提生產線自動化和效率,能有效減少35百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如果採取「加速擴漲(Beschleunigte Digitalisierung)」模式,減碳量可高達61百萬噸。而參與該調查的公司,也有四分之三的比例認為數位科技已經協助他們降低碳排放量了。

以永續眼光看待每件事,數據力也要跟上

數位化包括無紙化、遠距工作,依賴大量數據的傳遞、累積、存取及保護、分析運用乃至消滅,使得數據資產(Data Assets)取代有形資產(Tangible Assets)成為未來企業競爭力之關鍵。上述的每個流程越到位,通常也伴隨著更精確掌握了碳排放。首先碳排放、碳足跡及碳稅皆是以「數據」來衡量,如果不能精準掌握每項生產活動的碳排放數據,根本無從達成碳中和的目標。因此數位化、完整的數據管理可視為碳中和、循環經濟及封閉循環供應鏈的基礎建設,在此過程中,科技和數據分析能力至關重要,以便即時監測整條供應鏈的碳排放量,找出最值得優化的節點,像是為物流公司算出最佳配送路徑,降低服務過程的碳排放量;製造廠和上下游共享碳排放數據,合力研發更永續的製程。

數位轉型就靠雲端數據

以鄧白氏為例,我們與全球D&B Accelerate合作夥伴創建資料湖(Data lake),提供給客戶、供應商、合作夥伴共同儲存與使用,將鄧白氏的數據分析與其先進的技術平台透過API串接。國際數據公司IDC 2021年度研究報告顯示 ,持續採用雲端服務能在未來三年減少超過10億公噸的碳排放量。相較於傳統的企業機房,雲端使企業節省購置機台及占地等延伸成本,亦大幅減少伺服器浪費,鄧白氏臺灣近幾年將本地伺服器導入雲端,至今減少62.5%本地伺服器配置,也大大降低碳排量。當2050年淨零排放已成為全球對抗氣候變遷的共識,各產業面臨低碳轉型,企業也亟需落實永續發展策略。在做好基礎建設的任務,並累積龐大的資料量後,便能期待透過管理平台與分析工具,從數據中辨識出具備商業價值的洞察。最終,在數位科技的全面應用下,企業能優化營運流程、保持業務敏捷性,並且快速回應市場,彷彿內建一座動力源源不絕的自轉器,讓企業能穩定成長,邁向永續經營。

筆電遞延單出貨 五大代工廠首季營運淡季不淡

去年全球筆電出貨再度改寫新里程碑,統計五大代工廠去年第四季筆電出貨為首度單季突破 5000 萬台大關,達約 5220 萬台,季增 9%、年增 5%,反映供應鏈料況改善,廣達、仁寶 (2324-TW) 就認為,隨著料況改善,遞延訂單可望陸續出貨,助推今年首季筆電出貨淡季不淡,季衰退幅度也將小於往年。組裝代工廠經過年底拉貨旺季後,首季進入傳統淡季,加上農曆春節影響工作天數,過往筆電出貨平均季減幅落在 15-20%,過去兩年則因疫情攪局,打亂生產步調,不過,業者認為,隨著企業對抗疫情已有經驗,今年產業將回歸正常季節性需求。全球最大筆電代工廠廣達因消費性機種比重較同業高,往年首季筆電出貨衰退幅度均達約 2 成,但去年下半年以來受供應鏈料況影響,部分訂單有遞延出貨狀況,廣達指出,部分未滿足訂單將遞延至本季出貨,預期筆電出貨季衰退幅度將小於往年水準,後續還要關注貨運物流塞港、變種病毒等影響。仁寶同樣認為,本季筆電出貨仍將受季節性因素下滑,但考量部分訂單遞延出貨,加上商用機種需求仍強,估整體筆電出貨仍將較去年同期 1310 萬台,年增 1 成以內,季減幅度也可望收斂至 10-20%。除廣達、仁寶外,緯創、英業達、和碩對首季出貨動能也不看淡,英業達認為,在料況持續改善、遞延訂單效應,本季營運將淡季不淡,估筆電、伺服器出貨季減幅都將從往年逾 2 成,收斂至 10-15%,緯創也估本季筆電出貨將保持年對年成長。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