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車用及高速運算助攻 多家零組件廠1月營收超旺
焊錫相關廠商昇貿1月營收衝上9億元大關,以9.02億元創歷史新高,月增5.96%、年增40.91%;已是連續3個月刷新歷史新紀錄。昇貿近年積極轉型高階市場,產品應用持續擴增,成功布局高附加價值且技術門檻較高的應用領域,包括半導體高階封裝製程用錫膏、電動車、網通、綠能、Mini LED等多項新領域,都順利通過客戶認證並拿下訂單,也跨入低軌衛星供應鏈,為營運帶來強勁動能,隨著產品組合優化,獲利可望有顯著提升。正凌搶搭上Nvidia在AI及元宇宙等高速運算列車,1月營收1億元,月增44.01%,年增31.5%,為歷史次高。正凌近年積極轉型聚焦醫療、航太、運輸、工業及通訊五大市場,開發著重高速、抗震、強固、抗衝擊及防水需求連接器,並與信邦策略聯盟,跨足新領域的效益逐步顯現,近年積極布局車用連接器的詮欣,效益也逐步顯現,1月營收來到1.99億元,為6年來新高,年增32.24%,月增35.77%,表現也相當亮眼。
總體經濟
電子零組件出口連33紅
作為我國出口龍頭產業,電子零組件出口已經寫下連續33個月出口正成長,財政部指出,1月電子零組件相關原料進口金額表現維持高檔,預期將可反映在2月出口表現上,讓電子零組件出口迎來連34紅的成績。財政部指出,在出口需求的帶動下,我國海關進口額已經來到連續第15個月正成長,進口規模350.7億美元,金額為歷年單月第三高,其中與電子零組件相關的部分有二,分別是原物料及資本設備進口。在原物料的部分,1月進口值250.5億美元,占總進口值七成以上,較去年同月大增60.5億美元,漲幅高達31.9%,主要是礦產品、電子零組件、基本金屬及塑化原料等四大工業原料的進口增幅最大。電子資訊
Type-C風潮延燒 祥碩營運加分
Type-C風潮持續延燒,在歐盟力推智慧手機接口導入Type-C效應下,就連中國也提出智慧手機需要全面改用Type-C接口。法人看好,高速傳輸IC廠祥碩有機會全面大啖智慧手機Type-C控制IC訂單,大舉從PC市場跨入智慧手機供應鏈。在英特爾(Intel)、超微(AMD)等PC平台大廠力推帶動下,USB 4介面逐步成為市場主流,由於USB 4介面主要使用Type-C接口,且Type-C具備電力傳輸(PD)及資料傳輸功能,因此除了PC市場之外,智慧手機也開始掀起Type-C風潮,舉凡OPPO、Vivo及榮耀等行動品牌大廠都開始在新機導入Type-C接口。由於Type-C開始從筆電、智慧手機一路延燒到行動周邊配件、物聯網(IoT)及車用等相關市場都開始導入Type-C接口,由於Type-C線材開始統一電子終端產品,因此為減少線材浪費,歐盟開始推動智慧手機市場統一採用Type-C接口,現在就連中國也開始同步推動智慧手機品牌導入Type-C接口。法人看好,在Type-C風潮帶動下,祥碩有機會從PC市場跨入智慧手機供應鏈,全面大啖智慧手機Type-C主控端(host)及MUX晶片訂單,推動祥碩開拓新市場。事實上,祥碩在PC供應鏈當中的USB控制IC市場已經占有重要地位,當中外掛式的USB控制IC不僅獲得英特爾認證打入OEM/ODM供應鏈,且攻入行動周邊市場當中,整合USB介面當中的高速傳輸晶片組更獲得超微長期委外代工,顯示祥碩在USB市場技術相當堅實。祥碩2022年1月合併營收達5.79億元,雖然表現仍低於2021年同期營收,不過已經較2021年12月大幅成長53.9%,顯示營運表現正逐步回溫。法人指出,超微在2022年已經成功獲得晶圓代工以及IC載板廠更多產能支援,且2022年又將推出新架構的產品線,可望讓祥碩拿下更多的委外訂單,2022年業績表現亦將持續回溫。
CNS安規認證助攻 起而行充電樁搶全球市場
起而行綠能科技是工研院衍生公司的成功代表,為台灣市占最大的充電樁供應商。從成立初期的5人團隊,如今已是55人陣仗,股本增至1.8億,除了立德科技、僑威2家原始股東,後來引進士林電機、廣源投資2家策略型股東,並由股東代工生產。電動車發展速度超出預期,對汽油車及油電車的衝擊也超乎想像。因應環保要求,若要以符合七期排放標準的油電車替代電動車,看來愈來愈不可行。起而行總經理簡金品表示,充電椿是具有成長百倍潛力的產業,電動車產業蓬勃,使產業鏈更加壯大,充電椿為基礎建設,起而行直接受惠,已具備年出貨一萬支充電椿的能力。簡金品表示,起而行不只做標準型產品,更專長於客製化,除機械停車位充電,也全面發展對應2、3、4輪甚至電動大巴的解決方案,產品從單向L2交流7.7kw、三相22kw,到L3快充機350kw直流快充。簡金品說,可雙向充放電的V2G智能充電椿,讓電動車成為移動電源,歐日等國已具體落實。台灣邁向電力自由化及需量反應,積極追趕發展,台電在金門、台北、台中陸續設置驗證場域,起而行為唯一參與廠商,在北市發展5G燈桿也扮演充電樁代工角色。由於實力被看見,中油130多個加油站的電動機車充電椿,泓德能源成立星舟快充,規劃今年設立至少200個充電站,都找上起而行。國內電動巴士也都配備該公司研發的「黑盒子」充電控制盒,加上去年電動大巴充電椿出貨逾百台,合計內銷占六成營收,四成外銷歐美日及東南亞,與國外車廠接觸,不排除引進ODM業務。起而行協助制定CNS安規,全系列產品都通過認證,並採用適用各品牌電動車的CCS規格,有助於打國際盃。總體來看,起而行市場拓得很廣,不綁定單一客戶,是中油唯一供應商、電動大巴唯二製造商,因此取得國內最大市占。成立5年來,去年營收倍增至2億以上,規模雖不若成立半世紀的台達電,卻贏得「小台達電」稱號。簡金品表示,今年國內外業務同步推展,但基於謹慎的財務策略,嚴控風險、接單相對保守。
5G平價iPhone投產 蘋鏈歡呼
蘋果正在啟動生產iPhone SE3,外界預期,可望在3月中下旬上市,由於新機價格可能與上一代差不多,卻配備5G與升級到A15處理器,可望搶占更多Android手機市場比重,將為供應鏈增添第1季成長力道。蘋果iPhone供應鏈包括晶圓代工的台積電,組裝廠鴻海與和碩,鏡頭廠大立光與玉晶光,PCB的景碩、華通、臻鼎與台郡,機殼的鴻準等。外電報導,蘋果已啟動iPhone SE3規模生產,預計3月中亮相,新機最快在3月底上市,新機價格跟上一代不會有太大區別,配備卻大幅提高。為配合iPhone SE3生產,目前雖是傳統淡季,卻進入招工旺季。iPhone最大代工廠鴻海旗下鄭州富士康iDPBG事業群在新春開工之際,立即招募普工,推薦獎金最高可達人民幣8,000元,打響今年開春普工招募第一砲。由於第1季通常是傳統淡季,鴻海鄭州廠新春開工隨即招募普工,可看出鴻海今年第1季需求相當暢旺;同時為彌補農曆年前返鄉流失的人力,新春開工招募普工,也可補足工廠人力需求。外電則報導,2022年的iPhone SE是一個幅度比較小的更新,這款手機正進入生產流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為了保持性價比,蘋果希望靠它搶占更多Android的市場。之前,歐亞經濟委員會的數據庫中已出現相關監管型號,其中iPhone SE對應有三款,分別是A2595、A2783和A2784。即將推出的iPhone SE將是SE系列第三代機型,外傳它將增加5G。知名分析師先前指出,新 iPhone SE將提供5G網路,這也讓新iPhone SE成為最平價的5G iPhone。處理器方面,目前仍在販售的iPhone SE(2020)機款搭載A13仿生晶片,外傳新iPhone SE有可能採用iPhone 13機款的A15仿生晶片。售價方面,由於iPhone SE系列是平價機種,定價必定不能讓消費者覺得貴。外傳新iPhone SE起售價落在399美元,與iPhone SE(2020)相同。
正崴攻綠能 赴美設廠
正崴2月11日代持股100%之子公司Foxlink Arizona Inc公告,Foxlink Arizona Inc.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租賃廠房做為生產基地,投入於綠能相關產業,生產製造充電站、電池組裝及儲能設備等產品,此基地將是正崴首次在美國新增的生產據點。正崴目前在美國的洛杉磯、聖荷西及西雅圖分別有研發及行銷據點,但沒有生產基地。看好綠能產業成為各國必要發展的產業之一,正崴集團除了在台灣投資森崴能源公司,再將綠能相關事業擴展到美國市場。正崴並計劃跟美國當地儲能設備廠商合作,在加州合資建立充電示範站,結合直流快充180Kwh的充電站與500kwh儲能設施,因應未來高度成長的電動車及快速充電需求。因電站營運會面臨電費飆漲、電力生產成本高漲的挑戰,充電示範站結合儲能設施,以削峰填谷的方式,降低充電站帶來的電費負擔,減低電力公司發電的壓力。
NB組裝五強 淡季不淡
去年12月國內五大NB組裝廠出貨量月持平達1,790萬台。展望今年第1季,法人預估出貨量將季減12%,優於季節性的季減15~20%,主因為部分訂單遞延,以及缺料狀況正逐漸改善,看好英業達、仁寶、鴻海、廣達等供應鏈營運表現。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台新投顧協理范婉瑜表示,以去年第4季各家廠商NB出貨量來看,英業達為560萬台,年增8%,優於原先市場預估的年持平;廣達為1,990萬台、季增14%,符合預期。此外,緯創為750萬台、季增14%,優於原先預估的季持平;和碩為310萬台,季增7%,優於原先預估的0~5%;仁寶則為1,600萬台,季增5%,優於原先預估季減0~5%的幅度。分析師表示,展望今年第1季,市場預估NB出貨量將季減12%,優於季節性的季減15~20%,主因為部分訂單遞延至本季出貨,以及缺料狀況正逐漸改善。各廠商來看,仁寶預期第1季出貨仍將受季節性因素下滑,但考量部分訂單遞延出貨,預期整體筆電出貨將優於往年,估出貨將年增10%以內。英業達預期在料況持續改善下,加上遞延訂單效應,首季營運可望淡季不淡。緯創去年第4季基期較高,預期本季出貨將較上季下滑,但與去年同期相較仍保持成長。廣達方面,預期去年第4季仍有部分訂單未滿足,將遞延至本季出貨,筆電出貨將淡季不淡。
立訊攜奇瑞 進軍電動車
同為蘋果鏈代工、且被視為鴻海對手之一的陸廠「立訊精密」將進軍電動車領域。據11日晚間公告,立訊精密預計將與奇瑞新能源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門從事新能源汽車研發及製造。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為了代工「Apple Car」進行準備。21世紀經濟報導,立訊精密公告稱,與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為雙方奠定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與此同時,立訊精密控股股東「立訊有限」擬以人民幣100.54億元購買青島五道口持有的奇瑞控股19.88%股權、奇瑞股份7.87%股權和奇瑞新能源6.24%股權。公告還顯示,立訊精密與奇瑞新能源擬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專門從事電動車整車研發及製造,為立訊精密汽車核心零組件業務提供前沿的研發設計、量產平台及出海口,致力於實現公司成為汽車零部件「Tier 1」(車廠一級供應商)領導廠商的中長期目標。據陸媒「第一財經」指出,分析認為,消費電子企業進軍電動車成為趨勢,因電動車被視為下一代手機級別的產品,且汽車產業向互聯網化、智慧化發展,加上相應的移動計算場景的交集,其中最具有經驗和積累的就是手機供應鏈,且有望借助跨界擺脫過於長期的「低利」困境。不過,電動車事業十分燒錢,對於利潤不高的電子供應鏈企業來說,能否持續投入資金是未來一大挑戰。也因此,業內人士通過「第一財經」表示,對這立訊精密這一巨額投資看法不一。有部分觀點認為此舉有利於立訊精密開拓新業務板塊並且為後續蘋果汽車代工業務打下基礎。但也有觀點認為,目前新能源汽車賽道擁擠,未來難免會產生洗牌,尤其在入局時間節點上,立訊精密已經走在了同行之後。以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鴻海為例,其過去幾年在電動車領域動作頻頻。從與拜騰、法拉第未來(FF)等合作到投資車廠,打造電動車生態系的企圖逐步清晰。
電動車元件大單在手 2檔營運向前衝
車用晶片雖然今年仍然全球大缺貨,導致一線車廠被迫停工或減產,但車廠卻全面加快電動車轉型,隨著美國、中國、歐盟的燃油車禁產禁售時程接近,市場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滲透率將超越30%,法人看好專攻電動車功率元件及模組導線架的界霖、電動車充電槍大電流探針供應商中探針大單到手,今年營運將續創新高。美國、歐盟、中國等三大汽車市場正在加快電動車普及。歐盟已提案將在2035年全面禁止搭載內燃機的汽車新車銷售,美國設定電動車銷量在2030年前占新車銷量50%目標,中國預期2025年電動車銷售要占新車銷量20%,2035年中國電動車核心技術要達國際先進水準。根據各國汽車協會資料統計,2021年全球汽車銷售僅7,100萬台,與2020年低點相較僅成長3.8%,主要受到車用晶片嚴重短缺影響,但全球電動車銷量在2021年卻增長超過100%,前三大市場依序為中國、歐洲、美國。DIGITIMES Research認為隨著油車禁產禁售時程接近,碳排放標準趨嚴,車廠為避免支付碳稅及巨額罰款,開始加速「油轉電」的數位轉型,並持續加碼投資電動車事業部並視為核心事業,預估2025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將達2,850萬台,市場滲透率將超越30%。國際IDM廠今年全力衝刺電動車內建功率元件及模組出貨,導線架界霖直接受惠,去年合併營收年增45.7%達63.32億元創下新高,今年元月營收年增8.9%達5.49億元亦為歷年同期新高。由於電動車出貨放量帶動車用功率元件及模組需求爆發,界霖功率導線架訂單能見度看到下半年,順利打進車用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供應鏈,供不應求情況下價格順利調漲,並獲得國際IDM廠簽訂長約。中探針受惠於美系大廠MagSafe磁吸式充電技術滲透率提升,以及真無線藍牙耳機(TWS)充電針、記憶體測試探針等接單暢旺,去年合併營收年增23.0%達29.63億元創下新高,隨著布局多年的美規電動車充電槍、電動自行車及滑板車(e-Scooter)充電針等開始出貨,今年元月營收年增28.0%達3.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中探針車削件已切入美系電動車大廠,AC充電槍的美規及歐規產品均已準備就緒,預估第三季電動車充電槍應用規格可完備。
陸企固樁電動車市 全球搶鋰大戰鬧內鬨
中國業者近年對鋰礦的狂熱,很大原因是電動車市場的快速升溫,其中動力電池占了電動車將近一半的成本,鋰正是其中的重要原料。中國作為全球電動車產銷大國,但鋰礦資源並不豐富。數據顯示,全球鋰礦主要集中在智利和澳洲,分別占總量的43.8%和22.4%,中國僅占7%。加上新冠疫情干擾供應鏈與國際地緣關係緊張,更令中企危機感「爆棚」,紛紛搶著到國外買礦。在中企全球四處「搶鋰」下,寧德時代、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紫金礦業等業者的名字頻繁出現在國際媒體上。中企動作頻頻、砸錢毫不手軟,帶給美企雅寶(ALB)等外國業者莫大壓力。有時中企搶得兇,還會出現自家人打自家人的情況。譬如2021年國際最知名的搶鋰大戰,絕對非中國兩大鋰電巨頭贛鋒鋰業和寧德時代搶奪加拿大鋰礦開發公司千禧鋰業莫屬,雙雄為了買下千禧鋰業不斷喊高價碼,甚至心甘情願付對方高額違約金。最終千禧鋰業被贛鋒鋰業所持股的美洲鋰業買下。這起搶礦案只是2021年中國各大企業海外囤礦的縮影,10月上旬,紫金礦業也砸下近人民幣(下同)50億元,從寧德時代手中奪下加拿大新鋰公司。中企瘋搶鋰的後果,最明顯的兩件事,其一就是全球鋰價暴漲。早期鋰的價格每噸只有3萬元,目前每噸已漲至33萬至34萬元,漲幅達到10倍。其中,車用電池所需的碳酸鋰2021年報價在暴衝逾倍後,2022年漲勢未緩。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鋰的供給面臨吃緊疑慮,未來報價恐愈漲愈高。上游原料漲價迫使中下游廠商壓力倍增,2021年10月,中國多家頂尖動力電池廠商如比亞迪、國軒高科、鵬輝能源等,不得不宣布漲價來平衡成本。在中國號稱「國民神車」的五菱NanoEV,日前也傳出全系列車款將在虎年春節後調漲3千元。另一個後果,就是包括歐美及礦產國對中國的「搶鋰」關注度大幅提升,部分鋰礦產國由此了解自身份量,同時為避免礦權旁落他國,開始採取護礦行動。近日市場傳出,南美洲「鋰三角」: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均有意將鋰礦收歸國有,一旦如此,勢必推升業者海外收購成本與風險,更將讓鋰礦價格居高難下。
陸啟動新基建穩經濟 5G成要角
當前大陸政府積極啟動新基建穩經濟,「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新型基礎設施」。5G建設成為發展重點,大陸13個省份提出2022年5G基地台建設計畫,建設數量合計將達42.5萬座。專家預計「十四五」(2021~2025)時期,新基建投資規模將超過人民幣(下同)15兆元。證券日報11日報導,大陸官方政策要求「圍繞強化數位轉型、智慧升級、融合創新支撐,布局建設資訊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顯示大陸新基建項目將受惠於政策方針,在項目審批和資金籌措方面獲得支持,可望進入穩定、快速增長階段。工信部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大陸累計建成並開通142.5萬座5G基地台,建成全球最大5G網路,全年5G投資額為1,849億元,占電信固定資產投資比達45.6%。東方金誠高級分析師馮琳預估,未來四年,大陸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5G基地台和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新基建投資,整體將保持年均增速約17%。報導指出,大陸多地自2021年以來相繼推出「十四五」新基建規畫,使5G等新型資訊基礎設施建設覆蓋和應用加速普及。2022年截至2月10日,已有30個省(區、市)召開地方「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各地政府工作報告皆擬定新基建方針,貴州省等更提出「適度超前布局」。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2022年上半年大陸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需要宏觀政策適度發揮作用,基建投資提速正成為各地穩增長的重要推動力。政策支持應著重於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成本,強化智財權保護力度等,同時根據當地資源條件鍛造競爭力優勢。王青分析,在投資新基建建設過程中,官方需要進一步降低准入門檻,吸引社會資本充分參與,同時鼓勵市場競爭。
被動元件雙雄 喊谷底已過
受惠農曆年後消費性需求回升,加上伺服器、車用等應用強勁,以及大廠減產策略奏效,被動元件產業金虎年開春報佳音,國巨、華新科高喊谷底已過,訂單出貨比(B/B值)再度回到代表景氣擴張的1以上,擺脫去年第4季下游消化庫存,導致訂單萎縮的窘境。被動元件業者透露,去年第3季過後,手機、筆電等消費性電子產品市況開始出現雜音,拖累客戶端對被動元件的拉貨動能,多數被動元件廠積層陶瓷電容(MLCC)標準型品訂單出貨比滑落至1以下,且開始出現減產、調降報價等動作,協助終端降低庫存。因應先前市況降溫,全球MLCC市占率總和高達65%的日商村田、南韓三星電機、台灣國巨等三家巨頭,對標準品都有程度不一的減產策略,當時業界便預期,大廠減產效益搭配農曆年後需求回溫,以及車用、5G、工控等高階應用仍具強勁支撐下,將帶領被動元件產業迎向新一波向上動能,如今順利成真。國內被動元件龍頭國巨直言,農曆年後確實感受到需求上升的現象,看好需求逐步回溫是可以預期的狀況。華新科也說,去年第4季受美中關係緊張,加上疫情、塞港、缺工、缺電與電子業缺晶片等多項因素干擾,導致被動元件市況下滑,但今年首季已見到變化,隨著晶片供給逐步增加、疫情流感化、塞港問題趨緩,近期該公司進單有明顯改善,除工作天數影響外,看待本季營運審慎樂觀。被動元件大廠高層透露,觀察整體成品庫存水位,製造廠已經從先前的90至100天,降至70天左右;至於客戶端方面,則維持在合理的健康水位,主要是手機、筆電等單量漸漸升溫,而高階應用包括車用、伺服器、工控等仍為強勁,因此帶動被動元件業者訂單出貨比從去年第4季的低於1,回到了1以上,顯見產業已從底部開始走強。就基本面來看,國內被動元件雙雄元月營收都繳出不錯的成績單,國巨為暌違40個月再度重返百億元大關、達102.56 億元,改寫歷史次高,並且是歷年最旺的元月,月增24.8%、年增28%。國巨指出,元月營收勁揚,除了有併購奇力新挹注之外,受惠大中華區客戶於農曆年前增加備貨,以及工作天數回復正常,國巨自身也有約雙位數的有機成長,推升營收向上。華新科元月營收同樣在提前拉貨潮帶動下、達34.31億元,月增 17.1%。
缺料拖累 英業達Q1出貨走緩 筆電訂單看到Q2,伺服器業務可望在需求增揚下,帶動全年營運增溫
受到部分IC元件缺料影響,英業達今年1月筆電、伺服器出貨同步走緩,預期1、2月在季節性因素,以及缺料等雙重影響下,將使得英業達今年首季營收動能較去年第四季高峰收斂、季減幅達雙位數。惟展望後市,英業達手上筆電訂單能見度至少已達第二季,伺服器業務亦可望在品牌業者及CSP(雲端服務供應商)需求同步增揚下,成為帶動全年營運續增溫的主要動能。英業達自結1月合併營收396.41億元、微幅年增0.65%,但在受到IC相關元件缺料影響下,筆電出貨量較去年12月的180萬台下修逾16.6%、降至150萬台,伺服器出貨亦走緩,單月營收月減24%,不過仍站上歷史同期第三高。英業達表示,受到電源管理IC、控制IC及USB、音源等相關IC元件短缺影響,筆電出貨動能在1、2月持續受壓,加上接連的新年、春節假期等季節性因素,預計今年第一季筆電出貨將較去年第四季下修10~15%。同樣受IC元件缺料影響的還有伺服器產品,尤在部分新機種出貨動能被壓抑下,內部保守預估首季伺服器出貨也將有較上季約15%的下修幅度。法人看好HPE(慧與科技)對伺服器新機需求持續拉升,維穩其今年第一季對英業達釋單比重估達約五成。另外,Amazon及Google對於雲端服務,以及雲端Ai運算伺服器的採購量,皆同步較上一季增溫,預計英業達該季對於兩個業者的出貨比重,皆將占達內部出貨的一成以上,同時也能為其伺服務營運挹注動能。法人並預期,英業達在品牌伺服器廠訂單能見度高,雲端伺服器亦受惠Google、Microsoft及Amazon等美系CSP需求持續增長,預期2022全年英業達伺服器業務,將有雙位數增長力道,為帶動集團整體營運再成長的主要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