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迎接Type-C換線潮…鴻海大贏家
歐盟提案在歐盟地區出售的電子裝置統一採用USB Type-C連接埠,若通過,有約二年實施轉換期,法人認為,此舉除為相關晶片廠帶來商機,也會引發新一波「換線潮」。蘋果連接線供應商中,鴻海集團供貨量最大,將是大贏家;正崴與良維等線材廠也沾光。其他Type-C連接器廠如嘉澤、宏致等也受惠。目前蘋果MacBook、iPad、AirPods等產品都已轉用Type-C接口,只剩iPhone採用自有的Lightning介面。業界人士分析,隨iPhone在歐盟、中國大陸等地表態將統一連接介面,此舉將加速蘋果將iPhone充電接口由Lightning更換為Type-C。市場傳出,蘋果今年找上多家連接器供應商,要求送樣使用在手機上的Type-C樣品。業界認為,今年蘋果在Type-C的態度較往年積極,加上歐盟、大陸推動法案,使未來的Type-C發展潛力相當大。正崴去年因缺料所苦,營收受衝擊,隨2022年第1季缺料獲得緩解,有部分遞延產品將於第1季出貨,加上藍牙耳機、運動手環、智慧筆等獲得新客戶,看好今年全年營收將優於去年。針對今年營運成長動能,正崴表示,零組件產品方面將以耳機、手機之連接器,高速傳輸線(USB 4.0),電動車模組與零組件,筆電與音箱電源供應器等為主。良維近年積極爭取美系客戶訂單,除筆電、平板等線材,也瞄準手機線材;良維已規劃設立新廠搶商機。
 
佳必琪電動車接單雙喜臨門 打進歐美系大廠供應鏈啖大單
連接線束廠佳必琪電動車布局雙喜臨門,傳出打進美系電動車龍頭供應鏈外,也拿下歐洲電動大巴訂單,供應電池電控以及車內傳輸線束,公司看好今年車用將有顯著成長。全年營收可望 2 成,上看 40 億元,挑戰 6 年新高。據了解,佳必琪新增的美系電動車客戶是特斯拉 (TSLA-US),但公司強調,與客戶都有簽署保密協定 (NDA),不便評論單一客戶,但新的客戶、案子一直都有在合作,今年營運正向樂觀。除拿下特斯拉訂單,佳必琪也打進歐洲在地電動大巴供應鏈,同樣供應電源電控以及車內影音設備傳輸線束。佳必琪看好,在電動車應用出貨放量、缺料狀況舒緩下,今年車用營收可望成長 20-25%,增幅優於去年的 10%。佳必琪另一大客戶 Sony 先前也釋出新一代頭戴式裝置 PlayStation VR2,市場預估今年將進入量產;佳必琪與 Sony 合作已久,是遊戲主機、手把、VR 設備的 Type C 連接器及線束最大供應商,也交貨部分內部零件,可望成為 Sony 此次新品下的最大受惠者。雲端網通應用方面,佳必琪表示,除了 10G/40G/100G 光收發模組持續出貨給美系一線雲端大廠外,400G 產品也送樣認證;電信端也與美國、日本客戶接觸,今年出貨也將持續向上,佳必琪也規劃將台北廠產能擴增 1 倍,因應強勁需求。佳必琪 1 月營收 3.6 億元,月減 5.3%、年增 14%。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Type-C商機來了 台廠競逐

外電報導,歐盟希望在今年底前達成協議,讓境內各種電子產品,包括筆電、平板、手機、電子閱讀器、智慧表、藍牙喇叭等,充電傳輸接口都統一為USB Type-C規格。業界看好,鈺創、威鋒、創惟、祥碩、偉詮電等晶片廠將擁抱相關商機。歐盟執委會去年就提案,希望統一多種電子產品充電傳輸接口規格,讓充電線能適用於不同品牌與種類的電子設備,這也意味蘋果獨樹一幟的Lightning接口將面臨生存挑戰。

電子連接產業20220217新聞

圖/經濟日報提供



中國大陸工信部日前也公告,為促進充電介面及技術融合統一,將力推充電介面、技術融合為主流規格Type-C。Type-C接口愈來愈普遍,外界觀察,可能受此政策影響最大的蘋果,是否會向主流規格妥協,還是積極邁向無線化,這都會牽動相關業者商機。創惟在Type-C Hub控制IC市場名列全球前幾大供應商,通吃蘋果及非蘋訂單。法人指出,隨Type-C 2.1標準頒布後,創惟已開始搶攻相關市場,最快今年逐步放量出貨,推升Type-C Hub控制IC相關出貨動能。另外,威鋒長期以來是蘋果周邊產品供應商,去年底與蘋果直接合作,推出全球首顆Device端的USB 4控制晶片。法人認為,若蘋果將Host端改為Type-C,威鋒可望受惠。鈺創在Type-C領域已與連接器大廠合作,以旗下「E-Maker」晶片成功獲得USB 4及Thunderbolt 4等兩大高速傳輸介面規格雙認證,目前已量產出貨。法人預期,在Type-C風潮帶動下,祥碩有望從PC市場跨入智慧手機供應鏈,大啖智慧手機Type-C主控端(host)及MUX晶片訂單。至於偉詮電,先前主攻充電器端的USB Type-C PD晶片,應用於筆電、手機與遊戲機,去年開始發展裝置端的PD晶片,可應用於平板與手機裝置,已開始出貨,目前尚未延伸到筆電應用,但後續商機仍可期。

Meta VR帶旺台系鏈

今年全球擴增實境(AR)/虛擬實境(VR)裝置出貨量有望優於預期,尤以Meta的Oculus Quest 2相關應用最被看好,帶旺玉晶光、亞光等供應鏈。科技市調機構TrendForce2月16日發表最新報告,上調今年全球AR/VR裝置出貨量將至1,419萬台,年增率為43.9%,成長動能來自疫情增加遠距互動需求,以及Oculus Quest 2壓價策略。TrendForce指出,微軟HoloLens 2和Meta Oculus Quest 2市占分別居AR、VR首位。元宇宙議題帶動品牌廠積極布局,刺激產品出貨表現,但目前AR/VR裝置市場並未出現爆發性成長,歸因於零組件短缺問題以及新技術開發難度兩大因素。此外,考量裝置外觀與體積,使得光學技術難度較高的Pancake設計成為高階新產品的首選方案,並搭配眼球追蹤等各種追蹤回饋技術,以提升使用者沉浸式體驗,都影響到新品開發進程。由於仍未有新品威脅,TrendForce認為,至少要等到2023年才有可能見到其他品牌廠產品取代目前Oculus或微軟主流地位。玉晶光已是Meta Oculus、索尼VR頭盔供應商,因應Meta等AR/VR等訂單需求,玉晶光日前宣布將在台灣及大陸廈門分別投資5.89億元、21.99億元,合計27.88億元資本支出,預計下半年開出後,將挹注新營運動能。玉晶光總經理郭英理日前透露,因應客戶訂單需求,今年將適度加碼擴充產能,至於新資本支出將聚焦元宇宙應用的大鏡片及小鏡頭等,估計最快今年第3、4季會有一些量(出貨)。玉晶光董事長陳天慶也看好VR/AR鏡頭今年出貨放量,成為營運成長動能之一。TrendForce預估,Oculus在兩年內將推出進階版Quest產品,達到700美元等級硬體性能,同樣採取補貼策略,將產品定價壓到約500美元,屆時高階消費市場規模有望擴大。由於商用市場更注重硬軟體整合效益,主導商業系統、軟體及平台的廠商更具優勢,蘋果成為AR/VR裝置市場另一焦點。

廣達具殖利率保護;今年伺服器動能強勁

廣達受惠去(2021)年NB未消化訂單將遞延至今(2022)年第1季出貨,預期第1季NB出貨季減幅度有望收斂至2成以內、優於往年水準,展望後市,廣達今年NB出貨目標要優於產業平均,伺服器則有雙位數成長,今年整體營運看正向。法人估計,廣達去年EPS有機會達8元以上,預期現金股利配發金額將提高,目前隱含殖利率逾6%以上,下檔具保護。廣達去年營收達1.13兆元、成長3.54%,創歷史新高,其中NB出貨7530萬台、則成長25.94%,法人預期,廣達去年EPS有機會達8元以上,預期現金股利配發金額將提高,以此估之,目前隱含殖利率逾6%以上,下檔具保護。廣達1月營收1008.00億元,月減19.20%、年增6.83%,其中NB出貨600萬台、月減80萬台。展望第1季NB出貨,由於去年第4季未消化訂單遞延至今年第1季出貨,因此以往廣達因為消費機種比重較高,第1季淡季NB出貨季減幅度會大於產業平均、達約季減2成上下,不過今年第1季NB出貨季減幅度較過往相比有望收斂、有機會低於2成幅度。展望後市,廣達今年NB出貨目標要優於產業平均,伺服器則有雙位數成長,今年整體營運看正向。伺服器方面,去年受到長短料影響,廣達出貨僅成長近1成、低於內部預期,由於部分訂單將遞延至今年出貨,加上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資本支出持續增加,若今年料況走順、不再惡化,預期今年伺服器會有較為強勁的雙位數成長幅度。

AR/VR裝置出貨量上修 今年全球將大增43.9%

Oculus Quest 2助攻,市調TrendForce調升今年全球AR/VR裝置出貨量,由原先預估的1202萬台、上修至1,419萬台,幅度達17.9%,比去年出貨量大增43.9%,微軟HoloLens 2和Oculus Quest 2市占率分別在AR、VR居首位。雖然市場期待蘋果、Meta、索尼預計下半年推出的新產品將進一步刺激出貨量成長,不過TrendForce認為,上述新品上市時間可能遞延,無法對AR、VR增添明顯的成長力道。疫情帶動的遠距商機持續刺激VR硬體出貨量成長,而智慧工廠、工業4.0也帶動以B2B應用為主的AR硬體接受度上升,即使去年大部分時間,全球最熱賣的Oculus Quest 2出貨都飽受半導體零組件缺料的阻撓,在第四季之前出貨量多只有訂單量的1成左右,去年全球VR/AR硬體合計出貨量還是達986萬台、繳出年增近97%的成績單。隨著部分零組件交貨不再是出貨瓶頸、消費者對VR興致未減,市場傳出Meta對Quest 2訂單量目前仍維持在每個月100萬台水準,TrendForce也提高今年VR/AR硬體出貨量預估,原先TrendForce預估今年VR/AR合計出貨量為1202萬台,在Quest 2放量助攻、微軟策略性壓低Hololens 2價格下,TrendForce將今年VR/AR全球出貨量拉高至1419萬台,調升幅度達17.9%,並比去年出貨量大增43.9%。TrendForce表示,元宇宙帶動品牌積極布局,可是AR/VR硬體並未出現爆發成長,仍與零組件短缺有關,而且新技術開發有待時間克服,其中,VR/AR硬體外觀與體積使光學技術難度較高的Pancake設計,成為高階新產品的首選方案,並搭配眼球追蹤、6DoF等各種追蹤回饋技術,中間有許多細微的調整都會影響使用者體驗,需要時間測試,連帶影響新產品開發的進程。

鴻海代工電動車 開放預購

鴻海電動車事業再邁大步,為美國新創夥伴Fisker代工生產的電動乘用車正式開放預購,以低於3萬美元(約新台幣83.4萬元)、比特斯拉平價車款「Model 3」更便宜的價格搶市,預計2024年交車。由於價格極具吸引力,有望激發強大買氣,助攻鴻海營運。鴻海正規劃首批電動巴士將在3月上旬交付台灣客運業「南霸天」高雄客運,總量約三、五十輛。鴻海為Fisker代工生產的電動乘用車則是鴻海在電動乘用車首發,其正式開放預購之後,鴻海集團將透過電動巴士、電動乘用車在電動車領域「舞雙劍」,動能十足。鴻海目前車用事業主要以零組件收入為主,2021年營收100億元,今年預計將翻倍至200億元。隨著今年起電動大巴、乘用電動車陸續進入量產,整車組裝業務將為鴻海車用事業新貢獻。美系外資指出,鴻海電動車業務發展正步上正軌,以高效率和戰略方式建立電動車生產能力,對鴻海今年下半年開始逐步交付電動車預期不變,目標至2025年在全球電動車產業取得5%市占、挹注300億美元營收。鴻海此次為Fisker代工的車款名為「PEAR」,是Fisker發表的第二款電動車,稅前補助前建議售價為2萬9,900美元起,將在鴻海美國俄亥俄州廠生產,未來年產量為25萬輛 。Fisker在新聞稿中強調 「直覺操控、跑車駕馭、智慧容納,且著重業界第一」。Fisker執行長 Henrik Fisker說:「PEAR將標榜最新的技術,是設計優美,價格實惠的都會行動工具」。外媒Electrek分析,所謂業界第一,可能指的是售價。尤其業界低於3萬美元的電動車,在美國僅有日產汽車一款,但已有多年未更新。Electrek認為,若PEAR補助前售價只賣2萬9,900美元,2024年推出時應能迅速爭取到廣大用戶。市場看好,PEAR訂價比特斯拉的平價車款「Model 3」更便宜,有助拓展市場,將能迅速推升為其整車組裝的鴻海俄亥俄州廠產能利用率。盤點鴻海今年電動車布局,除電動巴士3月交車,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印尼、泰國與美國等地的電動車布局都有進展,預計3月與印尼企業敲定投資案,泰國電動車產線預計今年開工,最快2024年上半年量產,與Lordstown合作的Endurance電動皮卡車款,最快第3季量產。

Gogoro最快3月底在美掛牌

電動機車龍頭Gogoro財務長布魯斯.艾肯(Bruce Aitken)2月16日證實Gogoro在美國那斯達克掛牌上市進度,3月第一周就會明朗化,最快第1季底有望看到Gogoro掛牌,換言之,該公司最快3月底可望在美掛牌上市。據了解,Gogoro將以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方式上市,Gogoro今年元月宣布Engine No.1成為新一輪投資者,Engine No.1昨日以越洋連線方式與Gogoro共同發表談話,主題聚焦Gogoro的上市計畫、公司發展規畫及Engine No.1投資考量。Engine No.1投資組合經理愛德華.孫(Edward Sun)表示,Engine No.1從評估到確定投資耗時五年,2017年與Horace(Gogoro共同創辦人陸學森)碰面,近年逐漸從電動機車轉入能源市場,跨入比硬體更高毛利的訂閱制服務,吸引Engine No.1評估投資。此外,Gogoro商業模式是減碳的科技性作法,尤其陸學森找來英特爾和宏達電高層人才,讓公司治理朝健全發展,隨著中國大陸、印度、印尼等海外地區逐漸成長,各地合作夥伴共同投入,發展空間愈來愈大。Gogoro不僅將赴美上市,並已對市場完整布局。Gogoro進軍大陸、印度、印尼市場。在東南亞的未來不斷強化跟當地強勁夥伴合作。此外,鴻海長期在電動車產業布局,Gogoro是電動機車的No.1,Gogoro定位為「能源服務公司」,鴻海則是在推動過程中最佳生產供應後盾,兩家本來專精不同領域,合作上是強強聯盟,兩家合作把電動車市場大餅做大,Gogoro的強項在開發新事業,比較擅長能源生活的體驗設計及服務生態創新。Gogoro也說明,印度和台灣的市場很像,都是政府希望藉由補助推動消費者轉型,台灣市場在Gogoro還沒加入時,電動機車市占率不到1%,現在台灣已來到10%,台北則有20%,印度類似台灣,且印度市場更大,如果比照台灣模式發展,規模會很可觀。Gogoro與印度最大機車製造商Hero® MotoCorp Ltd.在當地共組營運智慧電池交換網路,合資公司後,團隊積極進行各種合作技術會議,換電站預計今年第4季會在新德里開始舖設,第一階段會有50個據點,再視實際需求持續增加,未來會根據消費者採買電動車區域增加充電站,系統會根據銷售建議設站的計畫。

思科攜台廠 攻5G專網

國際網通大廠思科看準企業未來網路需求將走向混合式工作環境,外電報導,思科將參加月底登場的世界行動通訊大會(MWC),主打5G企業私網及WiFi 6E。法人表示,思科已與中華電信、仁寶等策略合作,攜手台廠搶進全球5G企業私網市場。5G專網的垂直場域應用可望成為5G時代商機最大市場,除全球各大電信設備商及電信業者加入,亞馬遜、思科也搶進。外電報導,思科將在MWC 2022公布5G企業私網(又稱5G專網)的戰略,打造整合5G及WiFi網路的解決方案與商用模式,將以自己研發的核心網路加上基地台等供應商,一起搶進全球市場。思科強調,將與全球服務供應商及技術合作夥伴共同提供5G專網管理服務,在台已與中華電信合作,持續深化5G垂直場域應用。中華電信去年與思科簽訂合作備忘錄,深化5G新技術、雲維管系統與5GC整合介接、5G垂直應用E2E(端到端)服務測試,搭配台廠O-RAN設備進行整合測試,以推進台灣5G技術發展。過去思科也與經濟部工業局合作,打造台灣第一座5G NSA(非獨立組網)開放測試平台,和碩、仁寶、英業達、明泰、中磊、智易、盟創、啟碁、智邦、華電網等都是合作夥伴。仁寶也與思科策略合作,搶進日本等專網市場。思科2月16日表示,看好營運數位化及企業快速拓展需求,辦公室體驗及混合式工作將被重新定義,思科推出協助業界首個高階Wi Fi 6E存取點、5G專網託管服務、高功率交換器交換器等解決方案。思科認為,網路是驅動混合世界中生產力的重要動能。根據思科在《科技的未來》研究報告中訪問來自34個市場中超過39,000名資訊長、IT決策者,以及企業員工。有高達93%台灣受訪者認為,工作謀生主要方式取決可靠的網路連線。思科指出,65%台灣受訪者表示,將在居家或辦公處所升級至WiFi 6E。計劃投資5G專網的受訪者中,有66%是為更快的速度、55%為更高的可靠性,47%為支援更高質的影像串流。

2021年全球EV銷量年增109%,特斯拉稱王

獨立分析公司Canalys週一(2月14日)公布,2021年全球電動車(EV)銷售量年增109%至650萬輛,同一時間全球整體車市僅成長4%,EV佔整體轎車市場的9%。所謂的EV包括電池動力車(BE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Canalys指出,中國大陸、歐洲佔2021年全球EV銷量高達85%的比重。2021年中國大陸EV銷售量達320萬輛、較2020年增加200萬輛,佔當地整體新車銷量的15%、較2020年高出一倍。2021年歐洲EV銷量達230萬輛、新車銷量佔比為19%。特斯拉(Tesla)Model 3為2021年歐洲最熱賣EV車款。Canalys分析師Ashwin Amberkar指出,歐洲EV需求持續強勁,EV佔許多歐洲國家新車銷量的四分之一以上,但消費者必須要有耐心,因為新款EV的等待時間長達9-12個月。Canalys表示,由通用汽車公司(GM)與其他兩家中國企業成立的合資企業(上汽通用五菱)所推出的五菱宏光迷你EV依舊是中國大陸最熱賣EV車款,特斯拉Model Y、Model 3分別名列第二名、第三名。中國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CPCA)週一公布,2022年1月特斯拉中國(Tesla China)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較2021年12月所創下的史上最高紀錄(70,847輛)下跌15.5%至59,845輛,與2021年1月相比成長286.5%。Canalys統計顯示,2021年美國EV銷量僅達535,000輛、新車銷量佔比為4%。特斯拉主宰美國EV市場、市佔率逼近六成。2021年特斯拉全球EV市佔率為14%、名列第一,高於福斯集團(Volkswagen Group)的12%。上汽(包括上汽通用五菱)以11%的市佔率名列第三,比亞迪(BYD)名列第四、市佔率為9%,斯泰蘭蒂斯(Stellantis N.V.)名列第五、市佔率為6%,BMW集團(BMW Group)、現代汽車集團(Hyundai Motor Group)的EV市佔率均為5%。

面對紅色供應鏈的競爭 台灣要有遠慮

隨著中美貿易科技戰的發展,美國尋求「去中化」,同樣的,中國也在尋求「去美化」。美國企業在擔心中國大陸報復之下,慢慢地就會把大陸市場的代工商機轉交給中國大陸廠商,以便和中國大陸政府換取未來不受懲罰的籌碼。另外,透過中國大陸廠商的第二代工來源,也可以和台灣廠商競爭,降低採購價格,一石兩鳥。近年來中國大陸廠商立訊、藍思、舜宇,逐步取代台灣的可成、緯創、大立光在中國大陸的部份市場,可見一斑了。因此,中美科技戰固然給台灣帶來龐大的商機,但是面臨兩強對峙,也會面臨不少的壓力。因此,廠商必須兢兢業業,加速創新,提升競爭力,否則躺在家裡也會中槍。在大陸市場上,面對大陸廠商紅色供應鏈的進口替代,廠商的因應有所不同,例如可成尋求升級轉型,轉往電動車發展。而緯創則和藍思合作、策略聯盟。專注於手機鏡頭的大立光,在對手舜宇的技術開發成功後,訂單遭到排擠,未來如何轉型、多角化或是尋求新的應用方向也值得注意。鑑此,國家面對紅色供應鏈的進口替代,必須要有一套更長遠的戰略。台灣現在最強的是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最強的就是台積電、聯電等公司。因此,強化半導體上游原料、化學材料,以及下游機械設備的外國廠商來台投資,進而帶動本土廠商的發展,才能增加縱深。缺乏本土材料、設備,技術沒辦法扎根,一旦中國大陸挖角人才,再進口更先進的設備、材料,台灣很容易就被超越。在IC設計產業上,台灣的IC設計工程師比較缺乏對晶圓製造、封裝測試的了解,因此不易調整參數,提高設計的效率。未來在理工科系上,應強化對半導體產業整體結構的了解等核心課程,才能進一步強化台灣IC設計產業的競爭力。同時,科專計畫應該補助半導體對其他產業的應用、擴散效果,例如半導體的晶片,可以應用至農業,透過AI晶片驅動無人機來施肥;應用至醫療器材,可以發展達文西手臂;應用至服務業則可以專注於精準行銷、精準醫療;應用至機械,則可深耕智慧製造等。再者,電子輔助設計(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技術、客戶,有70%以上都掌握在美國IC設計公司手上,台灣未來的空間相當有限,因此或許可以考慮另闢蹊徑,發展矽光子相關的輔助設計(PDA;Photonic Design Automation)工作,並整合中下游的晶圓製造、封裝測試,開創一片新的藍海、新產業,以及嶄新的應用。另一個值得正視的課題是,五缺問題的解決,尤其是水電的問題,已經到了必須調整能源政策的時刻了。如果無法突破,那麼產業前往海外投資,槓桿海外的土地、人才、資金、水電的資源,或許也是一個不得不然的選擇。但是,在廠商外移之後,仍可以和國內產業、技術、人才接軌,避免產業的空洞化,也值得正視。此外,政府應該成立一筆基金,發展自主性的材料跟設備,因為缺乏材料設備零組件,技術沒辦法深耕,如此一來,只要競爭對手挖角人才,進口最先進設備,很容易就彎道超車。過去的面板、LED之所以逐步被中國大陸超越,就是這個道理。台灣的半導體(台積電公司除外,因它具有自行開發零組件、設備的能力),如果沒有增加上游材料、下游設備的自主研發能力,產業不易生根,很容易就被取代。但這些材料、設備成本很高,風險也大,如果沒有政府協助,消除早期開發的風險,企業投資意願不高。雖然在普通的零組件設備上,台灣已經具有一定的實力,如果可以由政府協調大型工具機廠商,如透過台灣機械業大廠,整合相關的零組件廠商,取得國外的技術授權,台灣就有提供第二設備來源的實力。另一方面,基金也可以考慮投資第三代(化合物)半導體,它具有低耗能的特性,對電動車、半導體的發展有加值效應。但化合物半導體的材料、基礎科學及零組件的發展,台灣仍有所不足,值得政府協助。整體而言,中美科技戰及美國去中化,帶給台灣廠商很多新的商機、搶單轉單的效應。但同時在中國大陸積極建立自立創新能力,尋求去美化之際,美國品牌商也開始起心動念,尋找第二替代來源的發展,也帶動了中國市場紅色供應鏈的進口替代。對於長久在中國大陸發展的台商以及台灣母公司也會帶來重大的挑戰。企業在新形勢之下,必須加速海外布局、升級轉型。而政府也應該有更宏觀的格局,設立基金發展原材料設備產業,並加強材料設備的本土化,使技術、零組件、設備等產業在台灣深耕,而不會輕易被中國大陸廠商所取代。

摺疊機待蘋果助燃 2024出貨上看3千萬支

研調機構看好,未來幾年摺疊手機在蘋果的加入戰局下,在2024年總量將達3,000萬支,且在售價上也會相對親民,相較現在下降一半,也是快速提升用戶比例的原因之一。研調機構Canalys預估,2024年摺疊智慧機的年出貨量將達到3,000萬支,此數據也象徵,2021年至2024年摺疊智慧機的複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53%。Canalys也表示,摺疊機除未來幾年快速成長外,平均銷售價格(ASP)也將從2019年的售價下降,到2024年約落在1,000美元左右。Canalys數據顯示,2021年摺疊手機的全球出貨量約890萬支,年增長148%,相較一般智慧型手機多出了7個百分點,但其中高端Android手機的出貨量卻下降了18%,因此,Android手機製造商正在積極更新產品型態,以利未來待蘋果推出摺疊機後,方可和其一較高下。目前非蘋陣營中有摺疊機的包括三星、華為、OPPO以及小米,但台灣市場中僅三星引進販售,其他業者都還在觀望中。摺疊機市場目前仍處於初期階段,市場均認為待蘋果推出摺疊新品後,將可以帶動市場快速成熟,另外,Google也傳出年底有機會推出首款摺疊機新品。目前關於蘋果摺疊機的相關訊息有限,去年外電即報導過,iPhone摺疊機將以掀蓋式設計,螢幕展開時可達9吋,相機規格也會大升級,進階成四鏡頭,但推出時間恐要再等等,預計落在2023年。

鴻海江西設公司 攻輕量材料

鴻海集團衝刺高端精密元件,鎖定蘋果高階新機與新能源車輕量材料邁大步,日前籌備於江西贛州投資人民幣50億元(約新台幣220億元)設立贛州富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不僅凸顯鴻海集團高效率的投資決策模式,尤其相關產品毛利高,也將為集團帶來充沛的獲利動能。鴻海元月26日代子公司工業富聯(FII)旗下河南裕展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公告,取得贛州富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交易總金額為人民幣50億元。天眼查App最新資料顯示,富聯精密科技(贛州)有限公司已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為許興仁,註冊資本人民幣50億元,經營範圍含有色金屬合金製造、通用零部件製造。業界指出,FII近年動作頻頻,尤其針對高端精密機構件、新能源車以及半導體項目都有涉獵,由此可見其在本業持盈保泰之外,也大幅度轉型以提升集團毛利。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