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信音今年成長靠車用續航,毛利率力求止跌
Type-C的下一步計畫將讓誰受惠?
衝刺5G雲端商機,佳必琪攻客戶三路並進
總體經濟
實質薪資負成長 近5年首見
主計總處17日發布去年(2021)12月及全年薪資調查,經常性薪資年增率於12月連續第三個月超過2%,惟受物價大漲影響,去年全年「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04%,為五年來首度負成長,顯示薪資增幅追不上物價漲幅。國勢普查處副處長陳惠欣表示,受僱人數於12月升至817萬人,已比三級警戒前(4月)增加,其中製造業增加8千人,但批發零售、藝術休閒、專業科學、其他服務業等內需型服務業仍未完全恢復,其中藝術休閒業仍比4月少了1.1萬人,這說明疫情對勞動市場的影響仍在。去年12月經常性薪資4.4萬元,年增率2.65%,為連續第三個月超過2%。以全年而言,平均每月總薪資55,754元,其中以海洋水運業高達147,586元,年增率47.4%最耀眼,陳惠欣表示,這是受惠於海運業景氣大好所致,此外,其他金融服務業(主要是金控公司)122,233元、證券期貨業114,546元,這三個行業的薪水相對較高,惟其他汽車客運業(遊覽車)29,261元、美髮美容業29,888元相對較低。主計總處也公布「實質薪資」統計,去年全年平均每月經常性薪資(月薪)43,211元雖成長1.93%,但由於物價漲幅更大,經物價平減後的「實質經常性薪資」降至41,422元,年減0.04%,為五年來首度負成長。長期以來,實質經常性薪資備受各界矚目,兩年前台灣實質經常性薪資長期低於2001年、2002年,迭遭揶揄倒退16、17年,自2020年起升至41,437元,終於不再倒退,惟2021年又略降至41,422元,出現負成長。不過,陳惠欣表示,若以總薪資觀察,去年「實質總薪資」仍有0.96%的正成長,由於近年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績效獎金、加班費)占總薪資比重已升至22%,因此總薪資這項統計更可以看出國人購買力的變化,從實質總薪資仍呈正成長看來,去年國人實質購買力仍略呈增加。電子資訊
健和興 車用產品展望佳
健和興17日公布1月份自結損益,營收4.3億元,較去年同期3.87億元成長11%,稅前獲利1.04億元,較去年同期0.76億元成長逾30%,單月稅前每股盈餘為0.67元。健和興近年受惠綠能、電工、車用等產品帶來動能,營運成長顯著,2021年獲利創新高。健和興2021年自結稅前獲利為10.92億元,稅後獲利為7.84億元,較2020年同期的4.74億元及3.67億元,分別成長130.39%及113.54%。以實收資本額15.57億元計,健和興2021年稅前每股盈餘為7.03元,稅後每股盈餘為4.98元。健和興主要產品包括綠能/電工連接器、家電連接器、汽機車連接器,2021年營收比重分別為70.4%、10.1%、19.5%。其中,受惠車市持續回溫帶動車電需求持續放大,公司看好今年車用類產品有不錯的展望,尤其新能源車快速成長,相關充電設備如充電槍持續成長可期另外,全球環保意識增強,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產品需求走揚,健和興已有不少相關產品,如太陽能發電用的接線盒,用於太陽能模組之間的串接、太陽能模組與逆變器之間的連接,以及風力發電機組的電工端子產品,用於電力傳輸,公司預期,今年太陽能儲能相關產品也會有不錯的需求。
伺服器新平台,散熱效能要求再拉升
伺服器產業受惠於供應鏈供料狀況漸順,使得散熱零組件拉貨力道轉趨正向,加上新平台晶片效能提升之際,對散熱的要求也連帶提升,據了解,Intel Eagle stream平台功耗達350W以上,目前客戶多將散熱模組當中的熱管改採熱板,甚至採用水冷方案,使得產品平均單價提升不少,對散熱模組廠來說再添動能。從市場需求來看,由於北美雲端服務供應商、中國資料中心等客戶持續增加資本支出,相對對於高速運算的需求提升,而晶片大廠Intel推出Eagle stream新平台,對手AMD也推出Genoa新代產品;供應鏈指出,預期新平台市場滲透率將逐步提升、供應鏈拉貨力道也逐步增溫。新平台對於散熱模組來說,通常比起前一代產品ASP可望提升2-3成左右,主要是因功耗提升下,方案的複雜度也會增加,以Intel先前的Whitley平台來看,比起前一代產品就增加了一根熱管。除此之外,就散熱風扇來說,儘管風扇的尺寸、用量不會變,但ASP也同樣增加1-2成左右。另外熱板比起熱管來說,由於具有散熱更均勻、效能更高且設計更簡潔等特色,因此在伺服器產品當中滲透率也逐步攀升。除了氣冷方案之外,水冷方案也是台廠著力的技術目標。以雙鴻、尼得科超眾來說,技術方案主要是透過水循環的方式用幫浦、管線進入機台當中帶走熱能;以高力來說,則是採用浸末式,將熱源晶片組放置於不導電液體當中。業內人士分析,資料中心由於使用多台伺服器,一個機櫃中使用4-8個CPU或GPU;目前一個機櫃中使用多套氣冷散熱模組,當熱能再提升、氣冷無法解決之後,水冷方案就會成為勢在必行的方案。進一步觀察台廠之於伺服器產業的狀況,目前伺服器領域佔營收比重較大的是奇鋐,佔比超過30%,出貨產品包含風扇、機殼、熱板等,過去除了美系客戶之外,也在去年第4季起拓展到多家中系客戶,在客戶數量、份額也逐年墊高,伺服器營收佔比將逐步往40%靠攏。而雙鴻的伺服器產品線營收佔比約15%左右,今年上半年Intel Whitley滲透率持續提升、市場需求旺,客戶包含多家美系資料中心,訂單量暢旺,且有多家客戶對於下一世代採用熱板、水冷方案態度積極,有望下半年陸續放量貢獻。另外,尼得科超眾的伺服器與網通產品約佔營收3-4成,也同樣看好今年伺服器訂單的成長性,且該產品線有利於毛利率與產品組合表現。至於風扇大廠建準的伺服器與網通產品線約佔營收30%左右,出貨多家品牌與資料中心廠商,今年擺脫中國生產端廠區轉移逆風,且先前不少訂單更是遞延到今年,加上原有訂單量的成長,目前訂單到明年上半年都將呈現供不應求,生產稼動率維持高檔。而高力伺服器液冷系統業務則以單一中國客戶為主,短期訂單量較穩定,今年營運主要成長性來自於Bloom energy代工燃料電池反應盒(Hot Box),由於客戶對於今年訂單需求激增,預計將在下半年大力拉貨,因此高力提早在上半年就已經開始積極生產,稼動率幾乎滿載。整體來說,伺服器應用領域普遍對於散熱廠商來說毛利率較高,且今年訂單量相對穩定成長,加上新平台的滲透率提升,也帶動產品平均單價走揚,相對增添了今年營運動能,後續則應持續關注銅價成本的變化。
NB新品連發 台鏈看旺
PC品牌廠瞄準開學季,戴爾(DELL)近期在台發表旗下電競品牌Alienware一系列新品,包含14吋至17吋輕薄電競NB及旗艦級電競機種,上半年陸續在台上市,可望為相關代工廠仁寶、緯創筆電業務增添柴火。宏碁為遠距教學、居家學習做好部署,也推動筆電購機優惠,希望刺激上半年台灣市場筆電買氣。Alienware在台推出電競專用螢幕、筆電、桌機、耳機、滑鼠到鍵盤等一系列產品。Alienware表示,全球各地的玩家數量成倍增加,Alienware為2022年備受期待的新遊戲積極準備,在2022年CES期間推出多款新品,包括纖薄的14吋電競筆電、強調強大性能的15吋與17吋電競筆電機種。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rce數據顯示,去年度全球電競筆電出貨總量約1,802萬台,聯想居龍頭,其次依序為華碩、微星、宏碁、惠普、戴爾,戴爾出貨量為133.4萬台、市占率為7.4%;戴爾新品上市,相關筆電代工廠仁寶、緯創可望受惠。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先前表示,今年第1季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PC出貨可能季減,接下來有望逐季成長,第4季會是全年最高峰;緯創則表示,上半年仍面臨缺料問題,受到淡季及去年第4季基期較高影響,預估今年第1季筆電出貨將季減,相較去年同期有望年增個位數百分比。
正崴綠能應用佔比逐年墊高;不排除提高盈餘配發率
複製台灣綠能產業成功模式,零組件大廠正崴跨足美國,亞利桑那州新廠預計第二、三季投產,合資的加州充電站年底前營運,法人預期,今(2022)年綠能產業營收佔比有機會衝刺雙位數,未來將逐年成長,2024年後達峰。而雖正崴2021年獲利將低於2020年,但不排除可能提高現金股利配發率,股利政策預計3月董事會討論。正崴日前宣布美國綠能投資案,主要分為兩部分,包括亞利桑那州新廠與加州合資的充電站,前者將租用現有廠房與接手現有設備,生產電池、儲能設備等綠能零件,第二、三季將量產;第二部分則預計將與美國儲能設備廠商合資,參與加州充電站的營運,近期在確認最後簽約事宜,外界估計,若一切順利,年底前該充電站應有正式營運機會。而目前正崴來自綠能的營收貢獻,主要來自子公司森崴能源,另有自己的事業群從事國內儲能設備的營運,法人推估營收佔比約在5%左右。2022年除森崴能源外,亞利桑那州新廠與加州充電站也會加入營運,另台灣儲能營運也會增加,法人預期,綠能應用佔比將持續提高至5-10%,隨森崴能源在國內標案逐步進入認列高峰,2024年後綠能佔比將呈三級跳。法人也估計,正崴2021年受到成本影響,獲利將呈現年減,但2021年每股稅後盈餘還是有機會超過2.5元,為維持相對穩定的股利水準,公司不排除於2022年提高現金股利配發率的可能,高於近兩年的六成多水準,隱含殖利率仍可期。
歐建低軌衛星網 台廠吃補
歐盟力挺低軌衛星服務,將斥資60億歐元(約新台幣1,855億元)打造安全通訊的低軌衛星網路。法人分析,全球第二大低軌衛星廠商OneWeb大股東包括英國、法國等資金,具「歐洲血統」,可望成為重要受惠者,昇達科、台揚、明泰等台灣供應鏈可望受惠。歐盟近年積極加速寬頻上網普及,除了都市以外,同時也要提升偏遠地區寬頻上網及企業廠區的專網需求,除光纖寬頻及5G網路外,低軌衛星也是重要寬頻上網的技術之一。這次歐盟宣布斥資打造低軌衛星,是歐盟史上最詳細的規劃,60億歐元預算當中,由歐盟委員會支付24億元歐元,其他資金則來自歐盟成員國及供應商。根據外電媒體報導,歐盟內部分析,歐洲擁有自己的衛星網路相當重要,透過此計畫可望提升歐盟網路通信的安全性及自給性,並確保歐洲及非洲有更好的寬頻上網服務。業界分析,OneWeb是全球第二大低軌衛星廠商,規模僅次於SpaceX。OneWeb雖曾歷經破產,但之後獲得英國政府及印度、法國、日本企業資金支持,具有歐洲血統,可望優先取得相關資金擴充實力,並成為未來歐盟重要的低軌衛星夥伴。台灣不少科技廠與OneWeb合作,其中,昇達科的使用者終端收發器已打入OneWeb供應鏈,並量產供貨,此外,地面站閘道器產品也與OneWeb討論中。台揚是全球知名衛星收發器廠商,搶進全球低軌衛星商機,並與OneWeb密切接觸。與台揚同為鴻海集團的建漢也積極布局低軌衛星,台揚負責室外,建漢以室內接收器為主。明泰則布局天羅地網的網路基礎建設,去年與合作夥伴鐳洋、台燿、金像電,以低軌衛星高效能用戶終端開發及供應鏈整合計畫,拿下經濟部低軌衛星補貼技術開發案。據了解已經取得OneWeb技術規格,正積極研發中,預計今年可望送樣驗證,搶進低軌衛星商機。
FII擴張陸智慧工廠業務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執行長鄭弘孟表示,將擴大中國大陸及越南的智慧工廠自動化業務。由於新冠疫情和全球晶圓短缺所造成的供應鏈中,大大刺激了高科技應用,以及大數據驅動解決方案的需求。日經引述鄭弘孟的話指出,「FII的目標是協助十個行業的十家領先企業得到燈塔工廠認證,賦能100家領先企業數位轉型,向1,000家公司推出數位解決方案,並在2025年前為5萬家中小型企業提供諮詢服務,從而建立企業可長可久的擴產模式」。「燈塔工廠」是大規模使用機器人、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等智慧製造技術的工廠,並獲得世界經濟論壇認證。根據FII的數據,截至2020年,鴻海集團已經有四家經過認證的燈塔工廠。除了賦能其他公司實現自動化外,FII本身還生產伺服器、雲計算和網路產品,以及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的機構件,阿里巴巴、 蘋果、亞馬遜、谷歌和騰訊都是其客戶。鄭弘孟說:「我以實際的例子向客戶展示,即使面對新冠疫情影響,我們的收入和利潤仍在增長,我們就是個實證。」他說,去年越南受到疫情斷斷續續影響約兩個月,但該公司越南的收入仍然保持穩定,盈利能力也有所上升,因為其採用科學數據驅動的管理手法,有助於提高決策效率。鄭弘孟說,疫情和全球供應緊縮是該公司的主要驅動因素,因為它們正在以自身經驗賦能客戶利用機器人、數據分析和人 工智能調整製造環節。他說,中國的一家汽車客戶去年採用了FII的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並設法將其年產能從6萬輛增加到10萬輛,而無需擴大工廠空間。FII 列出了中信戴卡和敏實集團,以及汽車製造商廣州汽車集團和廣州海鷗住工。
五年來全球僅一成企業落實減碳 台灣進度落後
波士頓顧問公司(BCG)的數據科學團隊公布最新調查指出,儘管全球有85%的企業深度關切減排議題,但在過去五年中,只有約一成(11%)的企業成功實現減碳的願景(達成減碳目標的75%以上),突顯出企業要將理念化為具體行動仍面臨不少困難。BCG調查涵蓋全球九大產業的1,290家企業,以了解企業進行碳盤查和減排的狀況。調查顯示,僅9%的企業有能力完整計算所有範疇的排放。參與調查的企業甚至估計,其碳排計算結果的錯誤率約落在30%~ 40%區間。BCG認為,目前逾九成企業無法做到完整碳盤查。企業對碳排計算的掌握度愈高,減排成效就愈顯著。BCG董事總經理暨全球合夥人陳美融說,「企業如果無法掌握自身的碳排量,如何能追蹤並設定正確的減排目標呢?以減重作比方,減重有許多方法,但如果沒有精準的磅秤,如何能衡量成果?」陳美融指出,企業如果沒有攤開來分析生產原料的排放,往往會嚴重低估排放量。舉例來說,有一家酒商將其玻璃瓶根據供應商、顏色、材質與產地等詳細分析後,發現相關碳排量較原先計算高出 45%。BCG 發現,國際上有愈來愈多品牌客戶受碳稅等壓力影響,很快將轉而要求供應商配合其減碳規範。台灣許多企業為價值鏈上游的製造代工,勢必要加快腳步,建立減碳能力,才能維持競爭力。陳美融強調,減碳在國際上已成爲各大跨國品牌的當務之急。台灣有許多身處上游的廠商,必須開始思考具體的下一步,不能僅僅將減碳視為「有做就好」的公益行為。陳美融指出,相較於國際,台灣企業在減碳的行動上進展較緩慢。許多台灣企業的低碳策略仍停留在設目標、出報告的階段,尚未意識到這樣完全無法因應淨零政策帶來的碳稅衝擊,即便設定了減碳目標,也鮮少有能力去落實計畫。陳美融指出,減碳與 ESG 過去常被認爲是企業的額外成本。BCG的經驗卻顯示,企業如果透過智慧化與綠能化營運達成減碳目標,同時也能優化營運,並有助於營收增長。BCG調查顯示,能因應未來趨勢並成功轉型的智慧化企業,其淨利潤比產業平均高出16%。
陸去年平板電腦市場增逾2成 今年續看成長
根據IDC平板電腦季度追蹤報告顯示,去(2021)年第四季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742萬台、年增20.9%;累計去年全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約2,846萬台、年增21.8%,創近7年出貨最高增幅。以全球來看,由於需求趨緩,全球平板電腦去年第四季出貨量年減11.9%、達4,554萬台;累計去年全年全球平板電腦總出貨量年增2.9%、達1.68億台,創2016年以來最高水準。IDC全球移動設備追蹤專案高級分析師Anuroopa Nataraj表示,儘管去年對平板電腦市場是個不錯的年份,但由於許多國家地區的市場需求已過了高峰期,出貨量開始減少。然而,由於平板電腦仍然是很多用戶在虛擬學習、遠程工作和媒體使用等的首選方式,預期未來一段時間平板電腦的出貨量仍將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前的水準。中國平板電腦市場與全球市場類似的是,由疫情引發的使用平板學習、辦公和娛樂的需求將會長期存在,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逐漸養成,使用頻率也明顯高於疫情之前;但與全球市場不同的地方在於,隨著各手機廠商陸續進入平板市場,原有參與者也不斷加大相關投入,將會繼續促進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的繼續增長。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中國平板電腦消費市場出貨約640萬台、年增28.8%,大部分廠商在此次「雙十一」及年終促銷中加大優惠力道,推動消費市場繼續穩步增長,尤其是「雙減」 政策影響下,部分家長的教育焦慮感使得平板電腦在教育上的使用需求依然強勢,而學科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也並沒有影響線上學習的模式;但蘋果的嚴重供貨不足仍使得消費市場表現略微低於預期。去年第四季中國平板電腦商用市場出貨量約102萬台、年減12.4%。商用市場依然面臨嚴峻挑戰,因預算緊張和中國地方各級政府面臨換屆,使得政府和教育採購明顯萎縮,分別年減85.9%和14.1%;教育採購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更偏向電子黑板,電子班牌等班級使用設備,平板電腦更多往消費市場遷移,由學生或家長自己購買。企業採購雖然保持年增12.2%,但增幅為去年全年最低,季減14.5%,顯示在經濟大環境下行壓力下,企業採購未來也不容樂觀。IDC中國高級分析師郭天翔表示,在連續保持兩年的小幅增長之後,去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終於迎來了爆發;而穩定的用戶需求、廠商加大投入及行業參與者的增加,將推動今(2022)年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繼續保持成長態勢;而目前平板電腦的硬體發展趨同化嚴重,需依靠軟體和系統的優化來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雙A新事業布局 齊攻電動車、NFT領域
品牌雙 A 宏碁、華碩在遠距商機爆發下,去年營運同繳佳績,展望未來,雙 A 近期積極鎖定電動車、NFT 等領域布局,宏碁2月17日就宣布投資新創團隊思偉達創新科技,跨入 NFT 領域市場,電動車方面,雙 A 也先後與華城旗下華城電能共同布局。電動車、NFT 成為科技產業積極布局的新領域,繼宏達電將推出 NFT 平台後,宏碁也宣布策略投資思偉達創新科技,未來雙方將結合區塊鏈、跨國技術資源,進一步瞄準產業數位化市場。思偉達創新科技是在 2017 年創立,為國內區塊鏈技術開發先驅,2018 年上線推出亞洲第一間去中心化交易所,值得關注的是,思偉達 2020 年 7 月也曾攜手華碩旗下華碩雲端,為科技部、國家高速網路中心建置台灣第一代區塊鏈基礎平台建設,率先導入食安溯源系統。搭上去年 NFT 熱潮發酵,思偉達推出 Jcard 這咖 NFT 交易平台,陸續發行峮峮、國際橋牌社、朱銘美術館、霹靂布袋戲、聯合報報時光等 NFT 數位商品,也與宏碁子公司倚天酷碁聯手推出電影 NFT 數位紀念品,瞄準元宇宙商機,雙方也因此深化合作關係。不只區塊鏈、NFT 領域,雙 A 在電動車布局中也沒缺席,華碩除投資三輪物流電動車新創蓋亞汽車外,去年就攜手華城電能,在台北市內湖建置全台灣首座兼具 CCS1、CHAdeMO 等雙充電介面的 DC 直流快充設備,並導入旗下邊緣運算方案,打造 AI 車牌辨識充電站。宏碁則是在上月初宣布策略性投資入股華城電能,未來規劃進一步整合集團旗下建碁、宏碁通信、宏碁智通、宏碁智醫、宏碁資訊等資源,致力發展智慧解決方案,也凸顯雙 A 已不只是在既有電腦業務上競爭,在新事業布局上雙方也積極拉攏夥伴,壯大自身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