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正淩Q1營收年增衝三成;光通訊/車用動能強
鴻碩健和興中探針新增TESLA美規出貨 營運吃補
總體經濟
電子傳產動能強勁 110年製造業產值16兆元攻頂創高
連23紅…外銷訂單創最強1月 甩淡季陰霾
電子資訊
智慧製造大聯盟 今年力推減碳
實施碳中和成為全球新趨勢,歐盟規劃2023年起逐步課徵碳關稅,我國也訂出2050年淨零減排目標。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會長柯拔希表示,節能減碳、淨零碳排已納入今年台灣智慧製造大聯盟工作重點,具體而言,將爭取政府對企業購買提升效能、減少碳排的智慧機械,給予投資抵減及節能補助。柯拔希說,毫無疑問的,碳中和已是各國方向一致的發展目標,歐盟規劃2023年起,逐步對水泥、電力、肥料、鋼鐵及鋁業等產業,課徵碳稅,美國、日本及韓國也陸續制定減碳進度,台灣的時程,是2050實現淨零碳排。機械業雖非耗能產業,但做為設備供應商,如何製造出低耗能、環境友善的生產設備,配合全球減碳的趨勢,是產業發展的重要關鍵。他舉台積電為例,電力消耗占其碳排放約六成,也因此,台積電及蘋果等企業,都要求其供應鏈廠商,使用節能或減碳的生產設備,而智慧機械及智慧製造可優化生產效率及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是製造業面對碳中和議題的最佳解方。因應此一趨勢,大聯盟今年把推動淨零碳排,納入工作重點。柯拔希強調,智慧製造透過智慧機械遠端診斷、監控電力使用量及耗電量,展開減排偵測,設備改善進而減少生產製程排碳量,或生產過程使用「綠電」或負碳產品,都是企業未來減碳的切入點。過程中,大聯盟希望政府輔導並鼓勵廠商,進行碳足跡及碳排量盤點,對於企業使用高效率馬達或綠能、綠電設備給予補助,廠商設備汰舊換新而導入節能減碳的智慧機械,也提供投資抵減,如此一來,才可讓台灣產業在2050年時,可邁向淨零碳排的目標。
台積 傳通吃蘋果5G射頻訂單
供應鏈傳出,台積電憑藉先進製程擠下三星,通吃蘋果第五代行動通訊(5G)相關射頻(RF)晶片訂單,最快有望應用於今年推出的新一代iPhone 14。台積電2月21日不評論單一客戶訂單動態。市場人士分析,相關晶片將採用台積電6奈米製程生產,預期年需求將超過15萬片。業界認為,RF相關網通晶片升級至6奈米製程投片將是趨勢,由於台積電先進製程產能最大且生產品質與良率穩定,蘋果仍是台積先進製程最大規模買家。依據Statista研究庫數據最新資訊顯示,推估2021年台積電來自蘋果相關營收占比拉升至25.4%,估計主要是蘋果在旗艦機種市占率提升,且自主開發晶片的用量大增,也大舉填補華為旗下海思受制美國出口管制無法取得台積產能的缺口。台積電6奈米製程隸屬於7奈米家族,也是當年在台積電營收占比最大的先進製程,整體應用範圍已橫跨高階至中階行動產品、消費性應用、人工智慧、網通、5G基礎架構、繪圖處理器、以及高效能運算,其中6奈米RF製程(N6RF)是該家族最新成員。台積電的6奈米RF製程是2021年台積電技術論壇時首次對外發表,當時已強調支援5G智慧型手機所需,提供支援5G時代的先進射頻技術,並改善5G智慧機衍生晶片尺寸與功耗提高的難題。檢測業先前也預測,今年市場重頭戲不在5G晶片升級,反而是5G或WiFi 6╱6E都需要的RF收發器晶片將激起新火花,並因傳輸規格升級,將成為兵家必爭之地,順勢刺激半導體先進製程投片需求。台積電去年已在公司部落格更新6奈米RF製程說明,由於智慧機主機板面積每多出一平方毫米,將讓電池的體積不得不縮小同樣比例,也影響電池續航力,因此讓主機板上的大型元件5G RF收發器縮小,將能釋放面積空間。依據台積電去年技術論壇資訊顯示,6奈米RF製程針對6GHz以下及毫米波頻段的5G射頻收發器提供大幅降低的功耗與面積,同時兼顧消費者所需的效能、功能與電池壽命,亦將強化支援WiFi 6/6e的效能與功耗效率。
工具機聯展 商機470億元
疫後首個工具機聯展2月21日登場,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這是今年全球首發的工具機大展,預估此次展會潛在訂單將上看17億美元(約新台幣470億元)。「TIMTOS x TMTS 2022工具機聯展」昨日登場,包括蔡總統、行政院長蘇貞昌、經濟部長王美花、美國在台協會處長孫曉雅,以及貿協董事長黃志芳、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工具機公會理事長許文憲等人均出席。蔡總統表示,面對疫情衝擊、地緣政治變化以及各國提出2050碳中和目標,台灣更應該朝整合資通訊產業、精密機械產業及智慧製造技術驗證場域,一起組成國家隊,共同拓展市場,讓台灣成為智慧製造整體解決方案的最佳夥伴。貿協董事長黃志芳表示,今年的工具機聯展有兩個趨勢一個亮點,包括全球供應蛻變為區域製造並趨向新興領域發展;亮點則是台灣工具機朝智慧製造轉型升級,正向全世界展出成果。黃志芳表示,此次聯展意義不凡,不但是疫情後台灣最大的國際展覽,也是2022年初全球首發的工具機大展。今年展覽有來自16國家或地區海內外廠商齊聚一堂,聚焦「智慧製造」及「智慧關鍵零組件」兩大主題,展出內容囊括工業4.0、智慧製造解決方案及工具機完整產業供應鏈;共有950家廠商、使用5,100個攤位,規模創歷史新高。值得注意的是,機械業面臨各國邊境管制、全球供應鏈結構性改變及地球暖化等挑戰,以往的全球供應鏈正蛻變為區域製造模式,並趨向新興領域發展,如智慧移動、低軌衛星、航太等產業。黃志芳指出,今年展覽還有另外一項亮點,就是台灣工具廠朝智慧製造轉型升級,已經形成完整概念;近二年受疫情影響,各家廠商「在家練功」,今年展覽最新的智慧機種與應用全數出籠。以關鍵鍵零組件大廠上銀科技最新開發的智慧滾珠螺桿為例,就具備預測式維護、邊緣運算、自動化與關燈工廠、工業物聯網、3D列印、機器人、智慧與永續的產品等,完全符合製造業轉型工業4.0趨勢。在全球疫情衝擊下,台灣機械產業去年出口額達到278億美元,產值約1.3兆元,成長了27%,創下歷史新高,到今年1月,已經連續17個月正成長。此外,機械產業提供超過30萬個就業機會,扮演了安定國內就業的重要角色。
伺服器新平台,散熱效能要求再拉升
伺服器產業受惠於供應鏈供料狀況漸順,使得散熱零組件拉貨力道轉趨正向,加上新平台晶片效能提升之際,對散熱的要求也連帶提升,據了解,Intel Eagle stream平台功耗達350W以上,目前客戶多將散熱模組當中的熱管改採熱板,甚至採用水冷方案,使得產品平均單價提升不少,對散熱模組廠來說再添動能。從市場需求來看,由於北美雲端服務供應商、中國資料中心等客戶持續增加資本支出,相對對於高速運算的需求提升,而晶片大廠Intel推出Eagle stream新平台,對手AMD也推出Genoa新代產品;供應鏈指出,預期新平台市場滲透率將逐步提升、供應鏈拉貨力道也逐步增溫。新平台對於散熱模組來說,通常比起前一代產品ASP可望提升2-3成左右,主要是因功耗提升下,方案的複雜度也會增加,以Intel先前的Whitley平台來看,比起前一代產品就增加了一根熱管。除此之外,就散熱風扇來說,儘管風扇的尺寸、用量不會變,但ASP也同樣增加1-2成左右。另外熱板比起熱管來說,由於具有散熱更均勻、效能更高且設計更簡潔等特色,因此在伺服器產品當中滲透率也逐步攀升。除了氣冷方案之外,水冷方案也是台廠著力的技術目標。以雙鴻、尼得科超眾來說,技術方案主要是透過水循環的方式用幫浦、管線進入機台當中帶走熱能;以高力來說,則是採用浸末式,將熱源晶片組放置於不導電液體當中。業內人士分析,資料中心由於使用多台伺服器,一個機櫃中使用4-8個CPU或GPU;目前一個機櫃中使用多套氣冷散熱模組,當熱能再提升、氣冷無法解決之後,水冷方案就會成為勢在必行的方案。進一步觀察台廠之於伺服器產業的狀況,目前伺服器領域佔營收比重較大的是奇鋐,佔比超過30%,出貨產品包含風扇、機殼、熱板等,過去除了美系客戶之外,也在去年第4季起拓展到多家中系客戶,在客戶數量、份額也逐年墊高,伺服器營收佔比將逐步往40%靠攏。而雙鴻的伺服器產品線營收佔比約15%左右,今年上半年Intel Whitley滲透率持續提升、市場需求旺,客戶包含多家美系資料中心,訂單量暢旺,且有多家客戶對於下一世代採用熱板、水冷方案態度積極,有望下半年陸續放量貢獻。另外,尼得科超眾的伺服器與網通產品約佔營收3-4成,也同樣看好今年伺服器訂單的成長性,且該產品線有利於毛利率與產品組合表現。至於風扇大廠建準的伺服器與網通產品線約佔營收30%左右,出貨多家品牌與資料中心廠商,今年擺脫中國生產端廠區轉移逆風,且先前不少訂單更是遞延到今年,加上原有訂單量的成長,目前訂單到明年上半年都將呈現供不應求,生產稼動率維持高檔。而高力伺服器液冷系統業務則以單一中國客戶為主,短期訂單量較穩定,今年營運主要成長性來自於Bloom energy代工燃料電池反應盒(Hot Box),由於客戶對於今年訂單需求激增,預計將在下半年大力拉貨,因此高力提早在上半年就已經開始積極生產,稼動率幾乎滿載。整體來說,伺服器應用領域普遍對於散熱廠商來說毛利率較高,且今年訂單量相對穩定成長,加上新平台的滲透率提升,也帶動產品平均單價走揚,相對增添了今年營運動能,後續則應持續關注銅價成本的變化。
華碩引領工廠AI升級 推智慧沖壓瑕疵檢測方案
華碩智慧物聯網團隊與沖鍛設備廠「金豐機器」於國際工具機大展中推出「智慧沖壓瑕疵檢測」解決方案,採用ASUS IoT AISVision智慧視覺軟體工具包,不僅較傳統AI開發專案節省80%時程,亦可改善過往仰賴人工目視檢測,帶動傳統金屬加工產業數位升級。 ASUS IoT AISVision智慧視覺軟體工具包,應用於金屬沖壓、塑膠射出及電子零件組裝等工廠,透過光學及物理元件表現特性,讓AI學習瑕疵資訊與訓練模型,進而提高辨識效率與精準度,如:刮痕、壓傷、髒汙等,甚至能分辨夾藏在同心圓、髮絲紋中的瑕疵,優化生產流程,同時更導入最新的異常檢測(Anomaly Detection)技術,能將過去耗費數小時的模型訓練,大幅縮短為數分鐘,滿足快速建模的應用需求。華碩全球副總裁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張權德表示,「全球化競爭日趨白熱化,金豐機器採用ASUS IoT AISVision智慧視覺軟體工具包,預先將智慧瑕疵檢測導入沖壓製程,不僅為工廠生產供應鏈提供完美解決方案,提高企業獲利與競爭優勢,更是協助台灣產業進行AI轉型、升級的楷模。」金豐機器總經理曾盛明表示,「金豐近年來著眼沖壓產業應用,同時藉由IoT及AI等先進IT技術為架構,整合沖鍛用戶作業及管理問題,做全面性推展,期望以加值服務及軟體為終端用戶創造更高價值。」工廠自動化逐步邁向人工智慧物聯網與工業4.0時代,海量數據分析將改善品質、優化流程,提升產業再造,華碩智慧物聯網團隊深知AI機器視覺與邊緣運算扮演重要角色,除提供製程最佳化、削減成本、促進流程品質與效率,更有機會讓企業提高營收之餘,創造全新商業模式;未來將瞄準物聯網裝置應用市場,大量運用AI加速處理龐大數據,為客戶提供多元智慧解決方案,強化供應鏈體質,前進國際市場,為AI智慧製造樹立全新標竿。
測試介面廠接單 熱到下半年
新冠肺炎疫情加快各產業的數位轉型,同步推動5G及WiFi 6/6E等新一代無線通訊技術世代交替加速進行,隨著電子產品生產鏈長短料問題逐步獲得紓解,5G及WiFi 6/6E晶片銷售暢旺,業界看好出貨量將逐季創下新高到第四季,並將同步帶動高頻高速測試介面方案強勁需求,包括精測、雍智、穎崴等直接受惠。由於5G及WiFi 6/6E的低延遲優勢,在後疫情時代將加快各產業的數位轉型速度,終端應用不再侷限於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包括電動車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ADAS)等車用電子、智慧工廠的工業自動化及企業專網、智慧家庭及智慧城市、雲端到邊緣高效能運算(HPC)等新應用全面崛起,帶動相關晶片出貨持續創下新高。現階段業界看好5G市場滲透率將在今年達到五成,今年5G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上看7.5億支,至於5G路由器或固定無線接取等消費終端裝置(CPE)出貨量亦呈現倍數成長。至於WiFi 6/6E在解決晶片缺貨問題後,出貨動能大躍進囗市場滲透率快速拉升,而WiFi聯盟預估今年WiFi 6裝置出貨量上看23億個,WiFi 6E裝置出貨量亦達3.5億個。隨著5G手機晶片或數據機晶片、WiFi 6/6E無線網路晶片、以及配套射頻IC等出貨暢旺,對於高頻高速、預燒(burn-in)老化、晶片功能及可靠性等測試介面方案需求強勁。包括精測、雍智、穎崴等測試介面業者雖然第一季仍面臨傳統淡季壓力,但預期3月後就會進入重拾成長動能,且樂觀看待今年營收表現將優於去年。精測第一季進入營運淡季,受到工作天數減少及疫情遞延驗證影響,元月營收月減40.7%達2.5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減少6.5%。精測表示,看好5G及HPC終端新應用蓬勃發展,將帶動微機電(MEMS)及混針探針卡銷售逐季成長,對今年營運優於去年抱持樂觀看法。雍智元月合併營收月減13.9%達1.1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8%。雍智的5G及WiFi 6/6E測試載板已獲國內IC設計大廠採用,應用於電源管理IC及射頻IC的IC老化測試載板訂單能見度看到下半年。穎崴元月合併營收月增13.6%達3.14億元,與去年同期相較成長57.9%。受惠於5G、HPC運算等市場快速起飛,對高速高頻的高階測試治具需求轉強,穎崴高階邏輯IC測試座及預燒老化測試座訂單能見度已看到下半年,高毛利同軸測試座(Coaxial Socket)出貨放量,探針卡接單亦持續轉強。
智能車蓄勢待發 卡位好時機
觀察1月全球電動車銷售,根據東吳證券統計,大陸車廠如比亞迪、理想、小鵬等年成長皆逾100%,歐洲銷售達12.7萬輛,年成長48%及滲透率達19.5%,美國也有6.2萬輛,年成長75%及滲透率達6.2%,銷量全面表現亮眼,有利布局智能車基金,掌握電動車與智能化投資契機。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指出,全球車市因疫情導致供應斷鏈,影響傳統車廠銷量,但電動車卻逆風成長,DIGITIMES Research統計及預估,2019年全球總銷量220萬輛、市占率僅2.2%,2020年銷量成長突破300萬輛,2021年電動車銷量更較前年翻倍,總銷量上看660萬輛、市占率來到近9%,2022年將進入產量大爆發黃金期。台新ESG環保愛地球成長基金經理人蘇聖峰表示,隨科技日新月異,各國政府紛紛將車聯網、聯網汽車、智能汽車列為重要發展方向,大力支持智能車產業發展,加上車廠、電信商和第三方服務業者推波助瀾,帶動智能車快速發展。據TrendForce 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報告,預估2025年新車市場聯網汽車的數量將接近7,400萬輛,滲透率達80%。群益創新科技基金經理人黃俊斌認為,電動車已是各國際大廠競相發展布局領域,市場預估2021年累積銷量成長率達139%,2020~2025年複合年成長率上看45%,市場需求強勁,許多台廠早已切入相關供應鏈,在全球電動車供應鏈中扮演要角,全球電動車滲透率持續提升下,後續發展可期。日盛全球智能車基金研究團隊強調,電動化、智慧化相互融合的智能電動車,已是未來發展大趨勢,調研機構統計,2020年全球智能座艙市場規模已超過440億美元,預計2025年將上看738億美元,可望引爆新商機,建議可透過聚焦電動車/智能車股的主動式基金,選股掌握產業長期需求爆發機會。
今年七款新Mac 台廠利多
彭博資訊「Power On」時事通訊記者葛曼(Mark Gurman)指出,蘋果公司今年將發表七款新Mac,其中包括自行開發M2晶片的四款Mac電腦裝置,包括13吋的MacBook Pro、Mac mini、24吋iMac,以及改版後的MacBook Air。法人預期,M2系列晶片仍由台積電(2330)獨家操刀生產,同時挹注台系供應鏈廣達、鴻海、雙鴻、GIS-KY、新日興、富采全年營運動能。蘋果今年新款Mac以及MacBook系列積極導入M2處理器,藉此強化產品效能,並降低對英特爾的依賴,同時宣示自家處理器晶片的研發實力已足夠跨足筆電、桌機等領域。蘋果還沒提供關於M2效能的暗示,但葛曼認為其CPU運算速度會略快於M1, 同樣有八核心架構,但GPU可增加到九或十核心。被點名的供應鏈均不評論單一客戶訂單動態。廣達與鴻海為蘋果MacBook系列主要代工廠,去年蘋果MacBook改換自家設計M系列處理器,帶動廣達筆電出貨量創下歷史新高、達7,530萬台,年增25.9%。廣達預估,由於零組件缺貨加上海運塞港問題,目前手上訂單仍無法完全出貨,加上遞延訂單持續出貨,預期今年首季營收較過往季節性下滑幅度減少,市場看好,廣達首季營運有望「淡季不淡」。葛曼預期,蘋果今年將發表七款新Mac,包括搭載M1 Pro晶片的新款Mac mini、搭配M2晶片的13吋MacBook Pro、配備M2晶片的Mac mini、裝有M2晶片的24吋iMac、搭載M2晶片且重新設計的MacBook Air、可選配M1 Pro與M1 Max晶片且螢幕更大的iMac Pro,以及尺寸縮小一半的Mac Pro等。葛曼說,蘋果計劃3月8日舉行今年首場新品發表會,重頭戲雖是5G iPhone SE和iPad Air,但他預期蘋果當天也將發表至少一款新Mac。最近申報資料也顯示新款Mac即將問世,蘋果已登記至少三款新Mac,其中一款還登錄為桌上型電腦。他說,蘋果計劃5月或6月推出更多Mac,也希望尋求開發者支持效能超強的Mac Pro晶片,因此他猜測蘋果最快在6月的全球開發者大會發表這款裝置,秋季出貨。
華為騰訊快手扮要角
「東數西算」概念正火熱,大陸科技巨頭如華為、騰訊早已率先布局。華為雲自2017年起就在逐步加大在西部樞紐節點的數據中心布局,每年投資額皆在人民幣數十億左右;騰訊貴安七星數據中心在2018年便正式開啟一期試運行;而短視頻平台「快手」稱,該公司首個大規模數據中心位於內蒙樞紐節點,並將採用大量國產晶片。據陸媒《證券時報》報導,華為方面人士表示,華為在2017年便提出「南貴北烏」的雲數據中心布局,在貴安新區和烏蘭察布大數據產業園均規劃建設超大型數據中心基地,遠期服務器均達到100萬台以上,目前均已投產使用,未來60%-80%的數據中心將布局西部,積極踐行「東數西算」。而騰訊在2018年5月正式開啟貴安七星數據中心一期試運行;2018年6月,重慶的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一期投用,可容納10萬台服務器;2020年4月,西部雲計算數據中心二期開工,計畫打造騰訊在西南地區的第一個Tbase園區,建成後,騰訊將具備20萬台服務器運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