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嘉澤去年獲利創新高/EPS 33.32元;擬配息16元
連接器廠商嘉澤昨(21)日公布去(2021)年財報,受惠桌機、伺服器等產品需求暢旺,嘉澤2021年稅後淨利達34.72億元,較2020年成長約27%,每股盈餘(EPS)33.32元,獲利與EPS均創下歷史新高;董事會並通過擬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6元,股利也創下新高。展望今(2022)年,受香港疫情和俄烏情勢影響,法人預期,嘉澤第一季營收動能可能略低季初預期,季對季先看持穩,且因去年同期有低價庫存,首季毛利率恐呈年減,但第二季營收將會有正常季增表現,營收仍有拚高機會,今年營收年增率還是有機會達兩位數成長,而下半年靠英特爾新平台轉換效益擴大,對毛利率挹注較大。
 
華立去年獲利創新高/EPS 12.05元,擬配息6.8元
報導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今(22)日公布去(2021)年度財報,全年歸屬母公司淨利28.4億元、每股純益達12.05元。華立表示,去年在5G、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新興科技引領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5G高頻基板及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3C與車用高機能工程塑膠及光電顯示器用的材料與IC出貨動能強勁,公司更大舉跨足綠電產業,太陽能電廠建置容量已達54MW,推升獲利刷新歷史紀錄。此外,華立董事會通過去年盈餘分配,每股擬配發6.8元現金股利。華立去年第四季營收達186.1億元、年增18.3%,毛利14.8億元、年增12.4%,本業獲利達7.8億元、年增56.6%,稅後淨利8.08億元、年增67.9%,每股稅後淨利3.24元,營收、淨利皆創歷年同期新高。華立去年全年營收705.2億元、年增19.4%,毛利59.8億元、年增24.6%,因費用控制得當,營業利益為30.7億元、本業年增高達45.8%,稅後淨利31.1億元、年增52%,創下每股盈餘12.05元之佳績。華立亦指出,316日本本州東岸近海連續發生兩次地震,由於原廠生產基地因遠離震央,故未受到此地震影響供應無虞;近年各家晶圓製造大廠產能持續滿載,華立身為半導體先進製程上游原材料的關鍵供應商,在供貨緊缺的大環境下,仍全力滿足主力客戶需求,帶動光阻液、電子級化學品及特殊氣體、CMP研磨液營收衝出雙位數的成長力道。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仁寶攻5G智慧應用商機,智慧展秀全新5G小基站

仁寶於今(22)日宣布,推出多款5G NR整合小型基站,包含SUB-6及mmWave等不同解決方案的小型基站及多種無線接取終端裝置,滿足戶外與室內應用情境,加速5G時代網路部署速度,降低各場域建置門檻,相關解決方案皆在今日展開的《2022智慧城市展》台北展區亮相。仁寶本次現身的新品,也針對5G企業專網、智慧終端連網以及5G遠端協作,展出更加成熟的應用場景,進一步將智慧城市應用落地。仁寶智慧型裝置事業群副總梁志賢指出,身為智慧裝置的領導業者,仁寶致力於發展更多應用情境,讓智慧城市技術真正實現在日常生活中;5G應用是智慧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仁寶發表的多項新品橫跨Sub-6與mmWAVE技術,不僅開啟全新的連網速度時代,更為討論許久的企業專網、車聯網與智慧工廠應用帶來突破性的可能,隨著使用場景逐漸成熟,也預期小基站將會在提升5G覆蓋率的時期發揮關鍵影響力。仁寶自2020年起發展5G智慧應用解決方案,並推出5G小基站、5G通訊模組、5G無線網路分享器以及5G智慧穿戴裝置等全場域皆可支援的完整產品組合,逐步推升其在5G應用領域的領導地位。根據最新的市場研究報告指出,全球5G小基站市場規模將在2028年達到179億美元,5G基礎建設的部署正在加速,全球移動通訊系統(GSMA)統計,2019年5G連線數僅1000萬,但到2025年將快速成長至20億左右,5G小基站的市場增長不容小覷。本次仁寶發表的Oak 5G Indoor/Outdoor系列將天線配置全面提升,大幅增加數據傳輸速率和準確性,更將網路訊號有效增強,強化室內覆蓋範圍以及戶外長距離傳輸的能力,以高效能網路打造業界最快的5G小基站。搭載全新處理器與仁寶5G終端應用技術的解決方案,有更大的彈性可滿足不同產業場域布建的需求,亦可提升延伸開發的可能性,強化產業發展,為5G世代開啟無限想像。5G毫米波低延遲、高速傳輸的優勢使相關應用備受市場關注,由仁寶打造的Hinoki Indoor 5G 毫米波RAN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端對端的毫米波應用需求,也能串接仁寶的各種毫米波終端設備,包括毫米波模組、5G無線網路分享器(MiFi)、路由器,以及混合實境(MR)裝置,形成完整的智慧應用解決方案。此外,仁寶本次亦於台北展區加碼舉辦多場跨產業智慧城市應用開放式研討會,展覽期間至展場體驗另享有5G MiFi以及5G Dongle的展期特惠神秘驚爆價,展現物聯網裝置大爆發時代下,仁寶如何透過最快、最安全的5G裝置,協助各產業提升關鍵任務的控制並優化行動通訊的連線品質。而為加速港灣再造,與2022智慧城市展共同進駐南台灣,仁寶也在高雄展出帶來多項亮點,包含由仁寶旗下神寶醫資推出,日前榮獲2022台灣精品獎的AI智能輔聽器、BoostFix智復寶居家復健感測器,以及備受奧運國手肯定的Stampede智能運動地墊,讓高雄民眾實際體驗智慧醫療帶來的便利。仁寶集團旗下負責醫療應用的神寶醫資總監范瑋益表示,運用仁寶的醫療產品,神寶醫資積極與各縣市醫療院所合作,將產品應用於民眾的醫療照護,且近年來不僅止於治療,更向前一步將體適能轉化為預防醫學的一環。

和碩推多項5G產品,看好展業機會

今(2022)年數位轉型智慧城市展,和碩(4938)展示5G O-RAN專網技術以及相關產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台灣目前疫情相對受控,但經歷此次疫情而生的網路使用習慣也出現新模式,網路管理日常生活的情況也將增加且多元,樂觀看待5G帶來的產業契機。和碩在智慧城市展中,展示5G O- RAN專網的核心前瞻技術、智慧製造管理應用、專網垂直整合應用與軟硬體研發成果,和碩指出,透過不同應用場域的建置,提升5G專網應用在智慧製造、衛星通訊防災備援系統、智慧運輸等的可實現性,促進產業數位轉型。和碩指出,和碩提供的5G O-RAN核心技術與端到端解決方案,提供客戶更彈性、快速、客製化的服務,並善用x86設備研發實力,來降低硬體成本與提升後續硬體 設備採購及維護升級之便利性。和碩表示,和碩自主開發的5G專網,讓不同產業類型與規模的客戶更容易導入並瞭解專網優勢,如高速率低延遲,即時穩定傳輸品質,資安保障的客製化專網服務,創造更有效的營運模式。此次推出兩款符合ORAN規格的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今年下半年,和碩也將推出與微軟、伸波通訊合作的衛星通訊解決方案,結合微軟全球網路服務基礎架構與衛星服務,提供新竹市消防局第一線救災與緊急應變通訊服務,透過5G O-RAN 與衛星通訊技術來強化受災或偏遠地區的通訊能力與通訊系統的備援能力。此外,和碩也結合國內在地廠商,在台北市政府旁完成三杆一箱的5G智慧杆建置,讓散落在各角落的智慧應用設備和技術互聯互通。童子賢指出,台灣目前疫情相對受控,但經歷此次疫情而生的網路使用習慣也出現新模式,網路管理日常生活的情況也將增加且多元,樂觀看待5G帶來的產業契機。

華為5G手機市占 稱霸大陸

儘管近年遭到美國制裁,但機構最新報告顯示,大陸資通訊大廠華為仍以將近三成市占率,奪下大陸5G手機市場冠軍,其後則為vivo和蘋果等品牌。在各家手機大廠推動下,截至2021年底,5G手機在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占率達到28%,年增達2.3倍。IT之家22日引述每日互動「2021年5G手機報告」指出,華為依然是大陸民眾心目中的國貨第一大品牌,2021年市占率為29.2%,vivo則以15.4%市占率排名第二。蘋果推出的iPhone 5G手機熱潮持續,以14.1%市占率位居第三名,並較2020年底上升三個名次。此外,OPPO以13.6%的市占率排名第四,小米排名第五,市占率達11.4%。其後依序為榮耀、realme以及OnePlus等品牌。報告統計,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快速增長,5G手機在大陸智慧型手機市場占有率於2021年底已達28%,相較2020年同期的8.5%市占率,大幅增長2.3倍。其中,蘋果推出的機款雖不多,但iPhone 12系列搶占年度市占前三位,顯示品牌的超強影響力。華為旗下nova7系列、P40系列以及Mate30系列亦皆榜上有名。值得注意的是,前20名熱銷機型中,僅有四款為2021年上市機型,其餘皆在2020年上市。從消費面來看,相比於5G手機品牌高頻率推出新機,大陸用戶的更換速度略有滯後。報告分析,5G手機在2020年迎來第一波換機潮,但下一波換機潮尚未形成。消費方面,5G手機已在大陸市場漸趨普及。截至2021年底,大陸5G手機用戶中,高等消費水準的人群占比約24%,較2020年同等消費水準人群比例進一步縮小。

前2月陸手機市場出貨量年減逾22%,5G機型減11%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昨(21)日發布數據,今(2022)年1-2月,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累計4788.6萬支、年減22.6%;其中,5G手機出貨量3769.8萬支、年減11.0%,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8.7%。2月手機出貨量下滑更為明顯。2022年2月,中國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1486.4萬支、年減31.7%;其中,5G手機1137.4萬支、年減24.5%,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76.5%。手機廠商新發布機型也少於去年。2022年1-2月,上市新機型累計59款、年減27.2%,其中5G手機30款、年減37.5%,占同期手機上市新機型數量的50.8%。2022年1-2月,中國國產品牌手機出貨量累計3843.4萬支、年減27.9%,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80.3%。榮耀CEO趙明指出,今年中國市場手機出貨量會下滑,幅度取決於疫情及其他因素變化;此外,消費者換機週期延長至25至30個月,也造成出貨下滑。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認為,今年隨著零部件供應的緩和以及全球供應鍊和物流體系的恢復,預計全球智慧手機出貨持續增長、年增長可達7%。印度、拉美和亞太地區(不包括中國)都將保持高增長,歐洲持續回暖,中國和美國兩個成熟市場則會表現平緩。

大陸疫情升溫衝擊電子鏈? 童子賢:影響僅1-2個月

中國大陸近期新冠疫情升溫,包含深圳、東莞封城,上海也進入警戒狀態,影響電子供應鏈,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指出,預期對產業影響僅1-2個月,從全年角度來看影響有限,且現在是生產淡季,廠商應付的來影響。針對近期大陸疫情跟產業影響,童子賢表示,以和碩廠房所在的蘇州、上海廠區來看,在防疫上面進入戒慎小心狀態,但生產沒停止,就是局部有疑慮單位隔離開來,但整個廠區幾萬人還是持續運作。童子賢強調,大陸疫情短期衝擊產業在所難免,預估影響僅1-2個月,但工廠現在出貨不是零,且現在減少的,預期5-6月可能會補齊先前少生產的部分,從全年角度來看影響有限,且現在是生產淡季,廠商是應付的來影響。

NB四雄 唱旺上半年

市場預期個人電腦(PC)產業今年將邁入衰退,惟全球筆電代工廠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近期皆釋出上半年市況正面看法,多看好首季出貨淡季不淡,第2季雙位數季增長,但在俄烏戰爭、全球通膨、新冠疫情等外在大環境風險影響下,對下半年市況仍無把握。PC經歷2020、2021年狂飆出貨後,今年迎來產業轉折點,包含廣達、仁寶、緯創、英業達、和碩對全年PC市況轉趨保守,但業界普遍共識,今年出貨量將高於2020年疫情前水準,但在2021年高基期影響下,今年出貨量展望至多持平或小幅度個位數年減。仁寶看好遞延訂單加持及整體筆電需求仍強勁,今年首季出貨量將優於往年,預計第2季季增呈高個位數,甚至有機會挑戰雙位數成長;緯創同樣看好第1季表現,預期出貨量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且第2季將雙位數季增。英業達預期,今年首季筆電將出貨季減15%-20%,但將優於去年同期,且訂單能見度明確,預期上半年將逐季增長。和碩方面,儘管首季筆電季減20%-25%,但第2季將繳出季增25%-30%的好成績。廣達去年第4季出貨量1,990萬台,刷新單季新高。儘管今年首季仍有零組件缺貨干擾,但預期單季出貨量將優於往年同期季減兩成幅度,第2季估較首季增長,出貨季增幅度有望達高個位數,惟上半年整體出貨量恐低於去年同期。不過,業界普遍對下半年展望沒把握,仁寶總經理翁宗斌日前指出,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缺料及全球通膨將是今年景氣變數,仁寶原預估今年筆電出貨將持平或小幅增長,但因下半年變數多,現在修正為持平或小幅下降。

電池金屬供應短缺 福特電動車銷售目標恐難達成

隨著電動車風潮持續,各大汽車製造商紛紛制定電動車生產和銷售目標。不過,大摩 (Morgan Stanley) 分析師 Adam Jonas 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相關目標可能比投資人預期的更難實現,主因是電動車電池金屬原料短缺,恐難以滿足製造商需求。報告中指出,由於汽車製造商所訂定的電動車產量目標,與電池金屬原料的可供應量差距持續增大,很可能難以滿足製造商需求,越來越令人憂心。福特汽車 (F-US) 在日前公布了最新的電動車銷量目標,期望在 2026 年銷售量達到 200 萬輛。該公司也宣布斥資數十億美元用於擴大組裝和電池產能。但是,Jonas 表示,金屬的供應量恐怕不足以讓福特實現目標今年以來,電動車電池相關材料鎳和鋰的價格都上漲了近 80%。鎳價的上漲主要是由地緣政治擔憂所推動。俄羅斯供應全球約 10% 的鎳。而鋰價的上漲則是由於供不應求,隨著越來越多的車廠推出電動車,全球鋰礦市場的供應緊張。在此情況下,Jonas 福特將股票評級設為「賣出」,並將該股票的目標價定為 13 美元。Jonas 的擔憂不僅限於福特。他在 2 月份將通用汽車 (GM-US) 股票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持有」。當時也將目標價從 75 美元下調至每股 55 美元。他在週一又再度下調目標價至每股 50 美元。不過,仍然給予電動車巨頭特斯拉 (TSLA-US)「買入」的評級,並將該股的目標價設為 1,300 美元。

車輛中心攜手8家廠商組聯盟 拚創兆元車電產值

車輛中心結合義隆電等國內8家業者,共同成立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將發展台灣自主核心技術,建構車電產業鏈,期能開創兆元產值。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與義隆電、友達光電、奇美車電、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及品佳今天在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見證下,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布車用AI影像晶片與智慧座艙顯示模組產業聯盟成立。義隆電董事長葉儀皓表示,目前國內車用顯示晶片並無自主能力,產業發展受限,期望藉由籌組產業聯盟,整合台灣資通訊科技的優勢,帶動上中下游智慧車電產業鏈。葉儀皓說,希望將台灣過去資通訊科技成功的經驗複製到智慧車電領域,建立台灣車用IC顯示技術自主能力,開發出符合國際車用影像感測晶片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的應用模組及系統,並形成產業鏈,開創兆元產值。義隆電將提供車用AI晶片研發與製造技術,奇美車電提供AI影像辨識技術,友達光電提供車用暨座艙顯示技術,品佳提供晶片市場行銷及應用,中華汽車、華德動能、成運汽車、創奕能源提供系統搭載與市場應用,車輛中心將提供業界需要的測試驗證能量。林全能表示,車輛走向智慧化與電動化,台灣應建構智慧電動車自主發展能量,整車裡面的關鍵系統組件也要建立自主能量,需要產業跨領域投入。林全能說,聯盟未來除要拓展國內市場,包括公務車、大眾運輸系統大客車都會朝向電動車發展,並期許走向國際,打國際盃,將國內能量往外推動。

ODM料況逐步緩解?NB、伺服器不同調

疫情以來的供應鏈不順,以及所衍伸的長短料問題,一直糾纏著ODM廠,經歷兩年來的拉貨、供應鏈逐漸適應與疫情共存,使得供應鏈普遍認為,今年長短料問題有機會較去年逐步改善,其中,因為需求消長的差異,預期NB與伺服器料況改善的時間點也會有所落差,NB有機會在下半年進一步改善,伺服器因為需求維持強勁,要看到明顯舒緩還不明朗。

NB組裝廠目標暫未改變,但下半年需求看保守

疫情這兩年的居家工作、遠距辦公需求,推升NB拉貨大幅提升,不過隨著各國逐漸採取與疫情共存、恢復正常生活,研調機構普遍預測,今年NB市場將持平或個位數修正。近期烏俄戰爭又起,引發通膨可能壓抑消費、以及歐洲經濟可能受到衝擊,使得今年NB市場面臨持續下修的擔憂,多數NB代工廠,儘管目前尚沒有改變全年NB出貨目標,但都對於全年目標達成率語帶保留。仁寶指出,去年在看今年PC展望,原本預期今年PC出貨持平或小增,但若前述不利因素持續發酵,可能需求會有所變化,就有可能變成持平或小幅下降,需要持續觀察,對於今年PC市況轉為保守看待。緯創則指出,目前NB客戶釋出今年出貨成長10%的正向展望,目前看起來商用需求續強。不過緯創同時也提醒,儘管客戶展望樂觀,不過觀察目前包括缺料、塞港、戰爭等影響都是隱憂,以公司目前能見度來看,第1季出貨有望年增,第2季已經開始接單、也正向看待,不過下半年需求就需要謹慎看待。

NB終端庫存大多回到正常水位,長短料H2有機會走順

其實從品牌廠通路庫存的高低,更可以判斷NB拉貨動能是否會逐步趨緩。品牌廠華碩(2357)指出,一般所謂的健康通路庫存水位,基本上大約是8-12周之間,去年全球大部分通路水位偏低,普遍達6-7周,離健康水位差距達約3成;不過隨著供應鏈逐步改善、需求逐步被滿足,目前全球有3分之2的通路已經回到安全水位。隨著通路庫存逐漸回到健康水位,NB長短料情況也持續改善,供應鏈指出,目前僅剩下部分8吋成熟製程IC仍緊缺,譬如power IC,其他多數料件基本上已經不缺。若下半年因為通膨造成購買力下滑,NB長短料情況有機會進一步紓解。

伺服器應用面擴大、需求不減,長短料挑戰仍大

相較於NB長短料今年有機會看到較為明顯的緩解,伺服器因為客戶多為大型資料中心、企業客戶,基於5G、HPC、AI應用不斷擴大,這一類投資計畫所帶來的需求,相較於NB更為剛性,去年因為缺料所遞延的訂單,以及今年新增的需求都不容易消失,因此長短料紓解時間點較難掌握。緯創即指出,目前不論NB或伺服器,長短料情況都比去年好轉,但仍沒有完全解除,目前NB以及伺服器料件缺口都達約10%左右,不過預期NB的缺口在下半年會改善,主因市場需求可能走緩,但是伺服器缺口可能較難見到明顯改善,因為需求仍然強勁。法人指出,在通膨不確性因素籠罩之下,伺服器因為中長期需求相對明確,相關業者將具有更好的業績保護以及未來的成長性。包括資料中心客戶佔比較高的廣達、緯穎,能見度相對較高,去年部分遞延訂單將至今年出貨,加上CSP(雲端服務供應商)資本支出持續增加,今年出貨普遍下半年走強,今年需求不成問題,挑戰仍在於長短料能否逐漸改善。廣達去年受到長短料因素影響,伺服器出貨僅成長近1成、低於內部預期,由於部分訂單將遞延至今年出貨,加上CSP客戶資本支出持續增加,以及5G專案陸續發酵,預期今年伺服器會有較為強勁的雙位數成長。
緯創旗下主攻資料中心伺服器的緯穎,訂單需求亦正向,今年包括微軟、Meta、亞馬遜等資料中心客戶資本支出都將增加,若長短料情況較去年走順,市場預期,今年緯穎合併營收有機會成長雙位數。

6G估2030商用 互聯無所不在

為搶占市場先機和話語權,中國大陸積極研發6G技術應用,據大陸科技部旗下「科技日報」22日報導,大陸業界普遍預測,6G將在2030年左右商用。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洪偉說,人類將實現無處不在的訊息互聯。據報導,6G從需求到標準,正在按照既定的步伐前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指出,作為面向2030年之後的智能網聯基礎設施重要支撐技術,6G必須探索和開闢技術性能、成本投入、能源消耗、安全可靠、持續高效等多目標可持續協同發展的新模式。中國電信首席專家畢奇表示,怎麼將真正有商業價值的願景甄別出來,加快相關關鍵技術的研發,使其能在6G期間付諸實際部署,是未來幾年科研的重要任務。對於6G應用,洪偉說,最革命性的進步將是中低軌衛星網絡與地面後5G網路的融合。他說,人類將第一次實現無線通信網路對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甚至部分外層空間的全覆蓋,從而真正實現無處不在的訊息互聯。談到美國SpaceX執行長馬斯克的星鏈,畢奇說,星鏈是通過衛星鍋接收和發射信號,目標用戶群與移動通信大不相同。他認為,6G能否突破損耗及商業模式難題,把星鏈在6G期間連到手機而不需衛星鍋型天線,以及有多少6G用戶,願意承擔衛星服務的費用,目前挑戰仍然很大。中國移動研究院首席科學家易芝玲指出,未來三到五年,將成為6G潛在關鍵技術的窗口期(指變化較多的時期),是搶占通信領域技術制高點和培育產業基礎的關鍵。談到6G技術的安全、可持續性,鄔江興說,面向人機物三元融合的世界,6G在注重傳統訊息安全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隱私保護上,還須特別重視6G網路的廣義功能安全,以有效應對未來「高強度網路戰」的攻擊。3月初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舉行期間,大陸工信部部長肖亞慶曾在受訪時表示,大陸在發展5G的同時,也為下一代通信技術,6G的發展提前謀畫、做好部署。

鴻華電動車充電布局 攜手台達電、飛宏、北基

鴻海旗下鴻華先進總經理李秉彥今天表示,Model T電動巴士為CCS1規格,可在相容充電站充電,已與電源暨能源管理廠商台達電、三地集團旗下北基國際、電源供應器大廠飛宏進行合作。李秉彥指出,Model T在開發過程中,已確保CCS1充電相容性沒有問題,包含充電接口、規格與通訊協定等,未來將提供台達電、飛宏的方案給巴士業者,業者可自行選擇供應商展開設點,公車總站、休息站能有地方可以充電,而北基也擬計畫在加油站空間設置電動車充電區。李秉彥說,鴻華先進使用的儲能系統(ESS)基本上希望與充電地點有直接搭配,如此一來電力傳輸將不單僅由儲能系統提供給電動車,有需要的時候還能將電力回歸電網,具有維持電網穩定的潛在功能。關於產線部分,鴻華先進擬在高雄橋頭科學園區增設產線,由於高市府第1期工程在橋科南邊,第2期在北邊,鴻華先進將以自身計畫與政府用水、用電等配套,選擇較為合適的用地,確定動工後大概2年時間可投入使用,而裕隆中華產線也可以用來生產電動車。李秉彥提到,從各家電動車製造商的整套流程可以看出其中差異,「鴻華是台灣擁有完整開發能力的公司」,裕隆集團過去幾十年來的經驗與機件設計等技術細節,並非其他公司2、3年能夠趕上。

萬泰科全年營運再戰新高

萬泰科2021年營收獲利創新高,主要受惠美國、東南亞景氣復甦,網路線、汽機車線、灌溉用線、太陽能用線等需求回溫,展望2022年,法人看好高頻高速網路應用需求強勁,如5G、伺服器、資料中心、低軌衛星等,有望帶動該公司營運挑戰再創新高。萬泰科2021年營收75.38億元,稅後淨利2.25億元,每股盈餘1.68元。董事會通過決議預計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4元,為2008年來新高。股東會預計於6月8日舉行。受益於訂單能見度明朗、拉貨動能保持強勁,萬泰科首季營運淡季不淡,2月營收6.66億元、年增43.6%,累計前二月營收為14.6億元、年增42.7%,創歷年同期新高。公司提到,以上半年狀況來看,後疫情時代各市場持續回溫,客戶需求保持不淡,訂單能見度也明朗,首季營運朝季增、年增方向努力,看好後續需求,2022全年營收雙位數成長的目標不變,同時在高階產品放量、產品組合更好的帶動下,力拚獲利成長幅度要比營收更強勁。美國基礎建設、元宇宙基礎建設、各式各樣的網路需求,是萬泰科今年看好營運成長的三大動能來源。其中,5G時代的到來,高頻高速網路需求強勁,萬泰科Cat6A線材已大量運用在5G基建當中,公司表示,5G基站數量最少是4G基站的五倍左右。由此可見5G商機龐大,甚至物聯網普及,汽車、家電、醫療器材、微晶片等連上網路,並透過資料中心進行資料搜集、運算,未來高速網路線的用量將持續成長。萬泰科除供應固網、Wi-Fi、行動網路等常見的網路模式,也打入低軌衛星中,供應地面接受器傳送訊號到用戶家中路由器的線纜,隨低軌衛星服務持續推動、用戶數增加,以及針對商用線材進行認證,萬泰科2022年出貨低軌衛星相關線材的數量可望成長顯著。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