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總體經濟

2月工業生產指數年增10.01% 連25紅
經濟部統計處公布111年2月工業生產統計,2月工業生產指數117.49,年增10.01%,2月製造業生產指數年增10.16%,同為連續第25個月正成長。111年2月工業生產指數117.49,受到農曆春節與228連假影響,較上月減少14.20%,其中製造業減少14.55%;經季節調整後,工業生產增加3.72%,製造業增加4.80%。與去年同月比較,工業生產增加10.01%,其中製造業增加10.16%,礦業及土石採取業減少15.41%,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增加9.72%,用水供應業減少5.50%。

累計1至2月工業生產增加9.14%,其中製造業增加9.50%。

經濟部統計處表示,因適逢農曆春節與228連假致工作天數減少,壓縮生產量能,2月份製造業生產指數119.76,較上月減少14.55%;惟與上年同月比較增加10.16%,為連續第25個月正成長,主因受惠終端需求續溫,供應鏈失衡狀況逐步緩解,加上半導體生產續呈活絡;累計1至2月較上年同期增加9.50%。在資訊電子產業方面,電子零組件業年增17.14%,為推升製造業生產成長之主要貢獻,主因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相關晶片需求強勁,以及半導體業者擴增產能挹注,加上大尺寸面板受惠工控、商用、醫療等產業需求活絡而增產;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年增9.55%,主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暢旺,電腦儲存配備升級,加上供應鏈缺料問題緩解,帶動固態硬碟、伺服器、無線通訊設備生產上揚所致。傳統產業中,因下游防疫產品需求走緩,以及業者停爐檢修,致化學原材料業、基本金屬業分別年減3.29%及1.94%;汽車及其零件業亦年減1.41%,主因上年同月因新車買氣熱絡,比較基數偏高,加以晶片短缺及貨運塞港情況尚未解除所致,惟電動小型轎車因市場需求強勁而增產,抵銷部分減幅;機械設備業則因半導體產業擴廠需求殷切,以及5G 相關產業、自動化設備接單暢旺,年增11.44%。展望未來,經濟部統計處表示,隨著疫苗施打覆蓋率提升,主要經濟體陸續解封,可望挹注終端市場需求力道,另5G、高效能運算、物聯網、車用電子等新型態科技應用與企業數位轉型持續拓展,以及國內半導體業者擴增產能,推升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惟變種病毒、供應鏈失衡及貨運塞港等不確定因素仍在,加以近期俄烏軍事衝突加劇全球通膨壓力,恐制約全球經濟成長力道,需持續密切觀察其對我國生產面的衝擊,並妥為因應。

電子資訊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攻電動車產品 估2023年量產

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執行長鄭弘孟今天表示,工業富聯在電動車包括輕量化車體、智慧座艙、馬達、高壓連接器相關產品,預計2023年進入量產階段。工業富聯今天上午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媒體提問布局電動車進展,鄭弘孟表示,工業富聯在電動車領域,鎖定車體輕量化、省電化、智能化,包括電驅電控零配件、車聯網和智慧車載、工業互聯網等三大項目,也透過股權投資方式布局。工業富聯去年8月底在中國深圳與創新集團旗下創新金屬科技簽約,打造鋁製金屬產業燈塔工廠,切入電動車商機。鄭弘孟指出,合作開發電動車車體輕量化,以及跟國際大廠合作的智慧座艙等方案,目標在2023年進入量產。鄭弘孟並透露,工業富聯也布局電動車馬達、高壓連接器等產品,目前已有專案進行,預估2023年進入量產。鄭弘孟表示,電動車也帶動邊緣運算產品和自動駕駛中控模組(ACU)需求,工業富聯持續研發布局,Level 3和Level 4自動駕駛等級產品已量產,Level 5產品規劃未來數季將進入排程。

陸疫情對營運影響不大 鴻名今年營運可望兩位數成長

線材連接器廠鴻名受惠於系統整合業務及線材連接器兩大事業穩定成長,鴻名預估,今年營運可望兩位數成長,公司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息0.3元、股票股利0.3元。鴻名業務分為「線材連接器」及「系統整合」兩大事業群,其中「線材連接器」終端應用以家電、事務機、資訊科技及車用等產品為主,而車用產品主要是汽車倒車雷達及車燈線等,「系統整合」主要業務為資訊服務收入、系統軟體開發及大型專案等。儘管2021年全球產業受到缺料及新冠肺炎疫情未止影響,鴻名營運維持穩定成長,2021年合併營收為33.73億元,年增24.16%,營業毛利為6.82億元,年增19.24%,合併毛利率為20.23%,年減0.84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2.36億元,年增38.42%,稅後盈餘為1.3億元,年增36.2%,每股盈餘為1.41元。就兩大事業群來看,2021年線材連接器佔比約30%到35%,線材連接器佔比約65%到70%。鴻名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6.34億元,年增19.11%,儘管近期大陸疫情再起,部分城市封城停工,鴻名因東南亞有廠區,佔整體產能約40%,大陸疫情對公司營運影響不大,加上系統整合業務還不錯,鴻名預期,今年營運可望維持往年年成長兩位數目標,兩大事業群均會同步成長,公司亦將努力維持毛利率20%以上。

工業富聯跨入雲端遊戲、元宇宙 打造新成長動能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3月23日舉辦2021年度線上業績說明會,董事長李軍旗、CEO鄭弘孟、CTO周泰裕、CFO兼董事會秘書郭俊宏均參加。法說會上該公司表示,工業富聯正在加速布局元宇宙、新能源汽車等新業務,打造第二成長動能。周泰裕指出,工業富聯雲端運算業務已跨入雲端遊戲與元宇宙市場,成功贏得全球最大的雲端遊戲客戶。「我們的相關產品有別於傳統伺服器,而是採用客戶自製運算器,與客戶共同研發的最新一代雲端遊戲運算機櫃。」市場也看好 2022 年整體伺服器行業,增長幅度約5%-7%,其中CSP Server市場將有約10%的年增率。新能源車方面,鄭弘孟表示,工業富聯從汽車的輕量化、省電化以及智能化的需求進行佈局,聚焦電機電控零組件、車聯網跟智能車載、工業互聯網賦能三個領域。其中,公司與國際級大廠策略合作開發的智能座艙目標於2023年量產;採用公司高端精密製造技術生產的汽車馬達、高壓連接器等產品有望於2023年量產。在新能源車用AI運算單元,工業富聯所設計製造的L3/L4產品已量產,L5產品也已進入排程。此外,工業富聯2021年已協助新能源車頭部企業如廣汽埃安、中信戴卡、敏實集團等導入工業互聯網平臺及數位化轉型方案。

台北智慧城市展 和碩、仁寶5G基地台互別苗頭

筆電代工大廠和碩、仁寶參加台北智慧城市展,各自推出5G移動式基地台、小型基地台,也針對5G企業專網、智慧終端連網以及5G遠端協作,展出更加成熟的應用場景,期望藉此帶動本土5G通訊產業成長,以達加速跨領域5G整合應用,促進產業數位轉型。和碩此次推出兩款符合ORAN規格的可移動式一體式機箱「Pegatron 5G Private Network-Portable」和「Pegatron 5G Private Network-Premium」,其中 「Pegatron 5G Private Network-Portable」為目前市面上移動性最高的5G Private Network,藉由和碩自主開發的gNB與SMO管理系統,以及內含商用化核網,發揮出5G專網特性。和碩表示,5G O-RAN專網技術可依照場域客製化需求提供更多元的網路使用環境,解決大眾運輸移動場景上傳頻寬不足、無法即時影像傳遞與列車移動訊號覆蓋等問題,也可運用於偵測跌倒意外、危險行為等協助解決軌道場域管理,降低公共運輸維安事件。和碩預計今年下半將提出與微軟及伸波通訊合作的衛星通訊解決方案,結合微軟全球網路服務基礎架構與衛星服務,提供新竹市消防局第一線救災與緊急應變通訊服務,透過5G O-RAN 與衛星通訊技術來強化受災或偏遠地區的通訊能力與通訊系統的備援能力。仁寶本次發表的Oak 5G室內、戶外系列將天線配置全面提升,大幅增加數據傳輸速率和準確性,更將網路訊號有效增強,強化室內覆蓋範圍以及戶外長距離傳輸的能力,以高效能網路打造業界最快的5G小基站,搭載全新處理器與仁寶5G終端應用技術的解決方案,有更大的彈性滿足不同產業場域布建的需求。仁寶表示,5G毫米波低延遲、高速傳輸的優勢使相關應用備受市場關注,旗下Hinoki室內5G 毫米波RAN解決方案,能夠滿足端對端的毫米波應用需求,也能串接仁寶的各種毫米波終端設備,包括毫米波模組、5G無線網路分享器(MiFi)、路由器,以及混合實境(MR)裝置,形成完整的智慧應用解決方案。仁寶智慧型裝置事業群副總梁志賢說:「5G應用是智慧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環,今天仁寶發表的多項新品橫跨Sub-6與mmWAVE技術,不僅開啟全新的連網速度時代,更為討論許久的企業專網、車聯網與智慧工廠應用帶來突破性的可能,隨著使用場景逐漸成熟,我們也預期小基站將會在提升5G覆蓋率的時期發揮關鍵影響力。」

勤崴搶自駕商機

中華電信旗下電子地圖市占龍頭勤崴國際搶進自駕商業模式,擴大自駕車應用市場,下半年將導入南部科技廠區、高雄及台61線等場域。勤崴去年受惠於自駕車專案認列,毛利率56.4%,優於前一年的49.8%,稅後純益0.46億元,每股純益1.09元,營收獲利都創新高。勤崴累計今年前二月營收0.83億元,年增近三成。

鴻海擬配發5.2元現金股利創新高 殖利率約4.92%

鴻海3月23日公告擬配發5.2元現金股利,創歷史新高,預計發放720.87億元,以該公司2021年每股純益(EPS)10.05元計算,配發率約51.7%,符合預期,以今天鴻海股價收105.5元計算,殖利率約4.92%。依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截至今年2月,持有鴻海股票174.21萬張,預計可以領到90.59億元。

中國移動去年大賺5203億 每股配14.82元

今年1月回歸A股上市,創下11年來最大規模IPO後,中國三大電信商龍頭—中國移動23日公布財報顯示,2021年全年,公司實現淨利人民幣1,161億元(約新台幣5,203億元),年增7.7%,換算一天約可賺新台幣14.25億元,另公告6成利潤用於現金分紅,每股配息港幣4.06元(約新台幣14.82元)。財報顯示,2021年度,中國移動營收為人民幣8,483億元,年增10.4%,其中通信服務收入達人民幣7,514億元,年增8%,數位化轉型收入人民幣1,594億元,年增26.3%。2021年,中國移動實現淨利人民幣1,161億元,年增7.7%。財報指出,股東會建議20201全年現金分紅,佔淨利比例為60%,因此全年股息為每股港幣4.06元,年增23.4%。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移動用戶數達9.57億戶,其中5G客戶數為3.87億戶,有線寬帶(有線寬頻)客戶數達2.4億戶,家庭寬帶客戶達2.18億戶。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面對疫情防控、產業供給、企業轉型等挑戰,2021年中國移動把握經濟社會數位化轉型加速的發展機遇,深入實施「5G+」計畫,營收成長速度創十年新高,淨利成長良好,業績表現出色。他說,數位化轉型收入對通信服務收入增量的貢獻,達到59.5%,是推動營收成長的第一引擎,整體來看,營收成長已走出拐點。對於配息,楊杰說,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每股港幣2.43元,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港幣1.63元,全年股息合計港幣4.06元,為更好回饋股東、共享成果,計畫2021年起三年內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逐步提升到當年淨利的70%以上。展望未來,楊杰在業績報告中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大陸數位經濟佔GDP比重將從2020年的38.6%,提升至50%,訊息服務業收入、算力網路市場規模將分別以14.4%、25%的年複合成長率,達到人民幣20兆、1兆元以上,公司將全力構建基於5G+算力網路加上智慧中台的「連接+算力+能力」新型訊息服務體系,打造價值增長的新模式。他也坦言,公司轉型發展面臨一些不確定因素,包括晶片供給不足、能源和材料價格波動、多元主體競爭更加激烈等,另網路安全威脅日益增多,促使公司要進一步增強風險意識,強化網信安全風險防控。中國移動A股23日收報人民幣64.55元,漲幅0.45%,自1月5日回歸A股掛牌迄今,累計漲幅達11.52%。

伺服器升級商機吸睛!大咖喊買這檔

聯茂伺服器升級商機不缺席 法人高喊買進
聯茂2021年第四季受制於原油價格飆漲造成化工品價格上升,造成單季毛利率嚴重下滑,不過東莞廠被核定為高新企業,法人看好,未來稅率可望降低,加上伺服器升級商機不缺席,RCC材料持續進行中,投顧研究機構給予「買進」投資評等,目標價140元。聯茂2021年第四季營收為80.3億元,季減10%、年增31%,受到大陸10月停電影響,客戶陸續調整庫存減少拉貨,不過,客戶於季底對於伺服器、基地台與顯卡材料的拉貨動能轉強。放眼上半年受到俄烏戰爭、疫情嚴峻導致大陸部分地區再次封城,造成供應鏈供給不順;而通貨膨脹問題造成原物料大漲,間接影響消費需求,下游客戶擔憂市場需求而持續調整庫存,影響到聯茂的產能利用率,法人預估,聯茂第一季的營收呈季持平。不過,伺服器產品需求仍維持高檔,超微(AMD)Genoa平台預計提前至第二季發表並小量生產,車用產品則受惠相關IC短缺狀況逐漸舒緩,有利第二季營收季增。法人指出,Eagle Stream與Genoa平台陸續在第二季登場,並開始小量生產,帶動平台升級商機,由於傳輸速度規格由Low Loss升級至Very Low Loss,銅箔基板(CCL)使用量較Whitley增加10~20%,單位售價將成長30~50%,且伺服器強勁的需求,產能大幅提升,聯茂將擴產120萬張CCL產能,預計2023年上半年全數開出,產能增加28%。
另外,RCC材料相關研發及認證持續進行中,法人看好,營收將陸續於2023年發酵。

飛宏電動車布局邁大步 傳充電樁獲福斯認證通過

飛宏電動車充電樁布局大躍進,近期供應鏈傳出,飛宏已通過歐洲汽車大廠福斯充電樁認證,未來可望進一步拿下該車廠訂單,飛宏不回應特定客戶與市場傳言,僅表示,持續積極布局歐美車廠設備認證。飛宏投入充電樁設備產業開發超過 7 年以上,並攜手多家大廠合作,其中近期就通過英國殼牌認證,提供加油充電樁相關設備,並交貨至全球,另外與福斯集團旗下奧迪,在全台協助打造 8 座快速充電站。飛宏也與台泥攜手合作,台泥去年底斥資 1.5 億元取得近 1 成持股,雙方看好電動車普及後,汽車對電網 (V2G) 及儲存新能源等需求提高,因此結合電動車、充電樁、儲能系統,作為合作發展主軸策略。飛宏的充電樁技術具備競爭優勢,已可提供到 360KW 功率,媲美國際大廠水準,也獲許多車廠注意,據悉,飛宏所推的規格是亞洲最大功率,提供充電設備的中央控制硬體和軟體,且都由飛宏自行設計開發,飛宏目前正積極開發 720 KW 功率產品,可望進一步拉開與對手的距離,擴大接單動能。據世界經濟論壇 (WEF) 估計,2040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達 5 億台,需配套建置的充電樁至少有 2.9 億座,2020 年歐盟電動車銷售數量與已建置的充電樁座數比例為 8.5:1,美國僅為 16.4:1,顯示充電樁數量還遠遠不足,未來成長性相當看好。目前,台廠除飛宏外,台達電、 東元、和碩、康舒等,也都積極搶進電動車充電樁,搶食全球充電樁大餅。

東元首季三大事業群看佳 年底印度電動車新產線量產

東元電機預估第1季三大事業群營收均可年成長兩位數百分點,機電事業群訂單超過目標,台灣物流運輸電動貨卡預計第4季交車,年底前正式上路;今年底前印度電動車新產線量產。東元今天下午舉行線上法人說明會,展望第1季營運,東元總經理連昭志預估,機電事業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18%至22%,智慧能源營收年成長12%至16%,智慧生活營收年成長25%至29%;東元首季整體經常性營業毛利率預估區間在22%至26%。連昭志指出,目前三大事業群取單正向,其中機電事業群取單比例超過100%、已超越預算目標,今年整體毛利率樂觀看待。在智慧能源儲能系統布局,連昭志表示,除已完成PCS國產化生產目標,也積極參與台電儲能示範案工程競標,在民間自建儲能方面,東元也取單達6MW,並與多家業者合作。在智慧能源太陽能,東元已完成自建太陽能7.1MW,總取單規模已達11.4MW;在離岸風電,東元去年取得包含海龍陸域降壓站的統包工程,離岸風電的陸上變電站取得1.944GW,市占率約35%。在機電系統電動車布局,連昭志表示,台灣市場正進行運用在物流運輸的3.49噸電動貨卡整車測試,預計第3季通過車輛研究測試中心(ARTC)測試、預計第4季交車,今年底前正式上路。亞洲電動貨卡市場方面,連昭志指出,印度政府預計將於4月公布補助政策,目前東元已送樣給2家車廠測試,等到今年底前印度產線量產,可開始供貨,其中1家車廠首批有500輛訂單;至於歐洲市場,東元也已送樣測試。在電動巴士布局,連昭志表示從2021年起,已接到近200套動力系統訂單,待客戶新廠成立,預期訂單將明顯增加;此外東元透過合作車廠,分別開拓日本及泰國市場;在設計製造在台灣(DMIT)計畫,東元目前已獲4家至5家車廠採用並設計成車,預期2023年產生貢獻。東元去年第4季機電系統業績占比約50.6%,智慧能源占比約15.8%,智慧生活占比約26.6%;去年全年機電系統占比約51.1%,智慧能源占比約13.4%,智慧生活占比約26.6%。東元去年機電系統營收年增成長13.5%,主要受惠全球工業產品需求量大增,中國大陸市場馬達及自動化業務、以及歐洲子公司Motovario營收持續成長;去年智慧能源營收年增19.4%,主要是東元電機工程收入成長,包括離岸風場陸上變電站工程及IDC機房等案。東元去年智慧生活營收年成長13.3%,主要是東元電機家電部門營收成長;此外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電商購物需求增加,帶動宅配通物流業務;另外東捷受惠數位轉型需求持續增溫、以及企業資源規劃(ERP)專案開始認列營收所致。

封城加劇深圳鹽田港擁堵 衝擊全球供應鏈

3月21日,因疫情而封鎖一週的深圳宣布解封,暫時恢復一週的生產和生活秩序。但疫情限制解除後,深圳鹽田港卻更加擁堵,使原本就因疫情和俄烏戰爭而造成的全球供應鏈瓶頸,更加嚴重。有學者表示,中共因疫情嚴重而封城,將給企業和全球供應鏈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中共的「清零」政策是最嚴厲、最糟糕的防疫政策,對中國及西方經濟都造成負面影響。「清零」政策將加速全球擺脫或降低對中國製造業的依賴。3月20日,深圳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通報稱,21日至27日期間,深圳公交、地鐵全面恢復運行,黨政機關、企事等恢復正常工作秩序和生產經營。隨著工廠生產和物流恢復正常,全球第四大集裝箱港口深圳鹽田港擁堵的情況,則更加劇烈。根據vesseltracker的船舶跟蹤數據,3月23日凌晨5時,深圳鹽田港有44艘船等待停靠,遠高於深圳封城期間3月16日的34艘。CNBC商業分析師洛里·拉羅科(Lori Ann LaRocco)表示,儘管封城期間鹽田港並未關閉,但實際上貨運業務已經停擺,港口不僅需要接受船隻靠港,還需要有人開卡車、將貨物搬出倉庫,沒有人就等於沒有貿易。據航運巨頭馬士基(Maersk)上週估算,中共當局對卡車司機的病毒檢測要求,及深圳和附近城市間更嚴格的道路控制,意味著該地區40%的卡車服務可能受到嚴重影響。深圳市某電子廠一名員工3月22日告訴大紀元,經過一週的封城,深圳元氣大傷,物流和生產都受到很大影響,他所在的公司連工資都不給,員工在微信群裡追問老闆「什麼時候發工資」,老闆都不敢回應。貨運代理公司CargoTrans國際採購副總裁斯蒂芬妮·盧米斯(Stephanie Loomis)表示,中國疫情封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可能類似於去年蘇伊士運河堵塞所造成的損失。

廣宇去年EPS1.87元;Q1營收雙位數年增

鴻海集團線束廠商廣宇公布去年財報,在全年各季毛利率都守穩雙位數下,稅後淨利年增46%,每股稅後盈餘1.87元,董事會通過每股將配發1元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2.7%;市場預期,公司第一季營收年增率將有15-20%,全年營收也會有兩位數增幅,毛利率穩步墊高,而今年來自車用將首度突破兩位數。廣宇去年第四季毛利率季對季約持平,全年營收年增18%,規模經濟帶動營業利益走升,稅後淨利年成長46%,每股稅後盈餘1.87元,算是達成市場預期的高標水準,董事會通過每股配發1元現金股利,股利配發率約53%。展望今年,市場與公司經營團隊寄望的成長,都圍繞車用,其中與鴻海MIH搭配的車款,今年已有電動巴士T系列開始交貨,後續在休旅車與轎車車款,也會是線材主要供應商。另外在廣宇透過增持安徽廠股權,也擴大切入大陸自主與合資品牌線束供應鏈,今年也切入車用PCB領域;法人預期,廣宇今年來自車用營收佔比將首度達到兩位數。法人也預期,廣宇3月營收不容易超前1月,但第一季營收預期會有15-20%的年增幅度,今年全年營收將有兩位數成長,毛利率較去年緩步墊高,獲利增幅同步優於營收,每股稅後盈餘可望達2元以上。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