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胡連營收看增雙位數
胡連搭上大陸乘用車市場持續成長商機,加上推出新產品高頻高壓連接器,同時受惠越南市場開始復甦,以及歐洲一階客戶出貨將在第2季開始放量,法人預估,該公司今年營收將成長14%,毛利率則要觀察銅價與塑料價格走勢。胡連不評論法人預估財務數字,強調今年業績持續以兩位數成長為目標。法人表示,胡連今年在大陸市場可望成長 13%,主要是受惠大陸乘用車市場銷量預期年增5%,以及胡連本身市占率提升,並推出高壓及高頻連接器用於電動車及ADAS系統新產品,加上與李耳(LEAR)合資效益已於2月開始顯現,預期大陸營收優於整體市場成長性。法人預估,胡連今年海外市場將成長26%,主要受惠越南需求恢復、歐洲一階客戶新品於第2季放量,抵銷印尼及美國鏟雪車高基期的影響,LEAR 海外市場貢獻也將於2023年實現。不過,獲利率部分仍有變數,由於銅價高居於每公噸1萬美元,對胡連2022年毛利率、營益率較不利,後續仍要觀察。胡連的客戶多為OEM車廠,主要為長安汽車、比亞迪、鄭州日產、東南汽車、長豐汽車、東風裕隆,其它還包括東風渝安、奇瑞、一汽轎車、長城汽車等。
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去年全球VR頭盔出貨逾千萬台 今年料增逾4成
報導根據IDC《2021年第四季全球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頭顯(頭戴式顯示裝置,頭盔)市場季度追蹤報告》顯示,去(2021)年全球AR/VR頭顯出貨量達1,123萬台、年增92.1%,其中VR頭顯出貨量達1,095萬台,突破年出貨量一千萬台的行業重要拐點,其中Oculus份額達到80%。IDC預計,今(2022)年全球VR頭顯出貨將達1,573萬台、年增43.6%。IDC認為,去年是AR/VR頭顯市場繼2016年後再度爆發的一年,相較於5年前,從硬體設備、技術水準、內容生態、創作環境上來說,相較五年前已有大幅提升,行業生態更加健康,產業基礎更為牢固;受到元宇宙概念推動,而中國市場也在去年產生了諸多變化。整體來看,這些變化包括:一、新品發布節奏加快,價格下探明顯;去年5月以來,中國本土VR廠商接連推出新品,迭代節奏明顯加快,新品價格集中在2,000至3,000元(人民幣,下同),配合廠商多元促銷方式,C端銷量明顯增長,去年中國國內VR一體機市場C端占比達到46.1%。二、內容吸引力持續提升,硬體廠商內容生態建設投入力道加大;目前硬體廠商基本維持硬體+內容綁定,各自頭顯內的應用商店較為獨立,廠商開始重點開發各自應用商店內的應用內容生態建設,提升遊戲數量及遊戲品質。三、行銷模式多樣化,銷售渠道多元化;去年中國國內VR廠商的行銷模式及銷售渠道均開始出現變化,且今(2022)年初VR廠商開始線下自有品牌門市的嘗試,除了提供消費者在電商平台購買產品以外的新渠道外,更具有品牌行為的意味。而元宇宙是去年熱門話題之一,終端硬體、內容生產等廠商均在快速布局,此一動作的本質實為爭奪流量和硬體入口。IDC表示,終端入口作為必爭之地,XR(延展實境)硬體廠商的競爭更為激烈,中國本土廠商機會與挑戰並存,頭部互聯網廠商、傳統硬體終端廠商、初創公司等三類硬體廠商生存模式差異大,需根據自身定位特點形成盈利模式;此外,消費者持續消費動力不足,需重點關注內容生態建設;海內外消費者使用偏好和付費習慣亦存在差異,需重點關注中國本土用戶特點。IDC中國終端系統研究部分析師趙思泉認為,儘管元宇宙的熱度與新品的接連推出促進了去年中國市場AR/VR頭顯出貨量的回升,但消費市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待開發潛力;VR一體機產品在今年的出貨仍將依賴遊戲內容的吸引,廠商需重點關注內容生態建設,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及購買後持續在應用商店消費的能動性,且去年至今相關廠商的動作節奏加快,新一輪競爭已經開啟。
特斯拉助陣 車電股12強飆速
電動車巨擘特斯拉(Tesla)宣布將再度分拆股票,股價開飆,台股車電股30日持續受到鼓舞,指標股包括二極體廠德微、導線架廠順德等股價亮燈漲停,包括同致、怡利電、強茂、界霖等也大漲,族群衝衝衝。俄烏戰爭出現停火曙光,全球股市為之振奮,而特斯拉將分拆股票的效應延續,激勵公司股價連兩日攀高,台股資金則是紛紛竄進車電股,族群儼然成為30日的主流部隊,包括:強茂、朋程、同致、界霖、順德、胡連、怡利電、飛宏、漢磊等,成交量暴增,日增幅度翻1.1倍~5.6倍以上,而德微與嘉晶也有雙位數百分比成長。另有包括貿聯-KY在內,共計12檔車電指標股,股價全面紅通通,漲幅在1.03%以上,其中,以德微、順德兩檔衝上漲停最為強勢。德微30日股價以漲停板327.5元,寫下歷史新高,母公司達爾(DIOD)表現亦不紅讓,3月以來股價一路走高,市值突破40億美元。凱基投顧董事長朱晏民表示,原預估2022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815萬輛,已上修達1,055萬輛,預期台廠汽車電子供應鏈2022年獲利將可成長31%,遠勝過整體台股上市櫃公司的年減2%,並看好電動車大多頭行情可望延續5~10年。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指出,功率元件在整體電動車半導體成本中,比重超過一半,是最受惠的產業之一。車用半導體雖然多由歐美大廠掌控,如英飛凌(Infineon)、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等,但台廠供應鏈在二極體、MOSFET、車用導線架等領域都已有布局,是三大車電指標次族群。不過,法人也提醒,俄烏交戰衝擊當地工業及汽車相關供應鏈,加上近期中國疫情再起,封城也對生產與物流等造成影響,目前客戶訂單穩定,但停戰後供應鏈恢復情況,以及疫情影響仍有待觀察。
緯穎 伺服器需求強勁
雲端伺服器大廠緯穎受惠客戶客戶微軟、Meta、亞馬遜等CSP業者今年資本支出維持強勁,對資料中心建置需求持續提升。市場預估,隨著NB、PC及手機拉貨動能減速,零組件缺料將進一步紓解,且公司在手訂單暢旺,業績有望逐步走揚,30日股價大漲6.46%,收在1,005元,重返台股千金梯隊。法人指出,目前緯穎伺服器需求主要來自美系資料中心及去年遞延訂單出貨挹注,且今年第一季已見到Meta、亞馬遜提出加單需求,整體營運力道將可延續,首季伺服器營收表現淡季不淡若以2022年全年來看,美系大型資料中心資本支出展望未有改變,且英特爾、AMD新平台轉換導入動能持續,預料全年伺服器出貨量將有接近雙位數增幅,推升緯穎業績向上。此外,全球前七大雲端業者2022年資本支出將有兩成以上的高年增率,有利於緯穎等白牌伺服器組裝廠,公司並受惠後疫情時代數位化風潮延續,加上AI、HPC等技術發展推升產業需求,以及緯穎本身伺服器設計能力佳,有利爭取訂單。
PC需求消退 廣達罕見遭降評
PC需求遭俄烏戰事、通膨、在家工作需求減少三因素干擾,近期成外資不斷下修預期的風暴核心,繼摩根士丹利證券下修記憶體族群,摩根大通最新把目光轉向下游硬體,並點出,廣達消費性PC占比較高,下半年恐受PC需求不振侵擾,降評「中立」、推測未來12個月合理股價僅83元。自2019年底以來,摩根大通看多廣達超過兩年時間,本次罕見展開降評,對PC需求端出問題的擔憂溢於言表。值得留意的是,PC需求消退已是外資圈共識,摩根士丹利證券日前就觀察到,因在家工作需求趨緩、通膨影響消費信心,PC廠過去幾周開始下修2022年出貨目標,當時重申保守看待記憶體族群。摩根大通證券最新預期,鑒於筆電ODM廠建立庫存的進度比預期慢,將第一季整體PC出貨狀況下修為季減17%,第二季因新興市場補庫存、新的Alder Lake筆電放量加持,PC出貨量可能出現季增6%的反彈。然以全年度來看,摩根大通為反應總體經濟逆風,仍將2022年PC出貨量預期由衰退6%,下修為衰退8%,為3.16億台,終結過去二年出貨各成長一成盛況。摩根大通證券說明,廣達股價過去半年來約領先大盤15%,主要是因為投資者偏好價值投資,亦青睞伺服器概念股,帶動資金湧入,不過,廣達終究有55~60%營收、約30%營業利益來自PC事業,當PC需求於下半年進一步走弱,難逃負面的影響,儘管目前有7%殖利率支撐下檔空間,然殖利率優勢也將隨時間逐漸淡化。摩根大通證券強調,PC需求下滑將會導致廣達面臨獲利遭下修與去評價(de-rating)風險,雖然對廣達伺服器與電動車長線發展抱持肯定態度,仍建議旗下客戶先獲利了結,等PC負面消息利空反應在股價中,再尋求買進機會。就國際資金動向觀之,過去12個交易日天天賣超,與先前長達半年時間大舉加碼有天壤之別,籌碼面出現不安定情況,反映出國際機構法人對廣達後市的擔憂。另一方面,廣達受惠美國科技巨擘需求加持,伺服器短期動能仍佳,摩根大通提醒,惟企業經過幾季強勁資本支出後,中期對伺服器開支可能會在第三、四季出現轉折,必須多加留意。
2040電動車百分百 不禁燃油車
國發會昨天公布二○五○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也攸關民眾的住與行。 住的方面,訂出百分之百的新建建築與八成五的既有建築要達到近零碳排建築目標;運具電動化方面,則訂出市區公車和公務車二○三○年全面電動化,新售小客車和機車在二○四○年百分之百電動化的目標。針對碳盤查及徵收碳費,環保署長張子敬表示,原則是「由大到小、以大帶小」,讓大的產業供應鏈輔導小的、下游產業一起做盤查減量,碳費也會從大到小逐步推動,除了收碳費,也會並行推動減碳額度交易。交通部次長陳彥伯昨表示,針對運具電動化,交通部規畫公共運輸先行,二○三○年市區公車及公務車全面電動化,在此之前,二○二五年先行指標是讓普及率先達到百分之卅五,目前正研擬法規及方案。陳彥伯表示,小車部分,汽機車設定二○四○年市售百分之百都是電動車,這部分必須配合法規修訂,交通部會與經濟部、環保署就空汙、能耗及檢驗標準等方面著手,逐步達到目標。雖然國際上紛紛訂出禁售燃油車年限,但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說,政府不會採禁售或禁買燃油車的強制手段,而是補助及完善使用環境的方便性,提高民眾購買電動車誘因。建築方面,內政部次長邱昌嶽指出,台灣二○五○年的目標是百分之百的新建建築、百分之八十五的既有建築達到近零碳排建築,策略是由公有新建築帶頭強制實施。邱昌嶽表示,推動策略包括容積獎勵、參與都更和危老重建等方式提高新建物的能源效率,考量住宅耗能以空調和家電為主,將擴大推動家電能效分級標誌、減徵貨物稅等。至於歐美日本已實施的建築能效標示制度,邱昌嶽表示涉及屋主權益,暫不推動。
全球穿戴式裝置2021年第四季及全年都呈現兩位數成長
根據國際數據資訊 (IDC) 全球穿戴式裝置追蹤報告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2021 年第四季全球穿戴式裝置市場創下新高,出貨量達 1.71億台,較去年同期成長10.8%。新產品和對健康、健身追蹤產品以及可聽設備的持續需求幫助市場保持成長動能。 2021年全年的出貨量共計5.336億台,較2020年成長20.0%。可聽設備再次成為領先類別,本季出貨量成長9.6%,幾乎占整個穿戴式設備市場的三分之二。 同時,手錶繼續從手環中搶攻市佔,因為更大的外形尺寸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客製。其他類別如眼鏡、戒指、聯網鞋等,在本季成長了94.1%,主要是由於 Oura 戒指和 Facebook/Ray-Ban Stories 等產品。IDC 行動和消費設備追蹤研究經理 Jitesh Ubrani 說:「雖然供應在2021年期間對許多公司來說是一場持久戰,但許多問題在本季開始消退,並允許品牌在擴大其產品線的同時出貨量達到破紀錄水準。 然而,供應緊張也迫使許多公司考慮服務問題,這可能會在未來的穿戴式設備市場上發揮關鍵作用,因為 OEM 廠商可以通過持續的服務收入來補貼硬體購買,從而嘗試他們的商業模式。」" IDC 行動裝置和 AR/VR 研究總監 Ramon T. Llamas 指出: 「儘管蘋果在這一年裡仍然遙遙領先,但市場的另一個有說服力的跡象是後來的一長串供應商,三星、華為和 Imagine Marketing 都公佈了超越市場的年成長,其他品牌也是如此。 這表明需求正在向其他公司和產品擴散,所有這些都帶來了更多的多樣性和價格競爭,以吸引和保留更多的客戶。 而且,由於首次使用的使用者仍有強烈的需求,供應商可以用與蘋果產品類似但價格更低的功能來爭取他們。 」
2021年第四季品牌亮點
蘋果保持了第一的位置,本季市占率34.9%。7系列手錶在從2021年第三季延到第四季後廣泛上市,以及 AirPods 3的推出有助於蘋果在本季的成長。 隨著小米的手環業務下滑,該公司通過專注於手錶(本季出貨量翻倍)以及可聽設備,得以發展並保持其市場領導者地位。 三星的 Galaxy Watch 4系列在假期季通過折扣和以舊換新優惠進行了大力推廣,這一活動得到了回報,與2020年的假期季相比,該公司在本季的智慧手錶市場成功獲得了3個百分點。 然而,可聽設備類別的成長確實開始放緩,該公司的出貨量成長了4.3%,明顯低於該類別在本季9.5%的整體成長。華為的成長令人印象深刻--本季成長35.6%--由於積極的行銷,該公司已經成功地在中國以外的地區獲得成長動能。 2021年假期季期間,歐洲地區的出貨量占華為產品群組的29%,高於上一年的19.9%。 由於印度國內所有穿戴式設備的快速成長,Imagine Marketing 躋身前五名。 該公司突出的 BoAt 品牌已經統治了整個市場,這要歸功於高價值、低成本的策略,該策略對其可聽設備和手錶業務非常有效。 手錶的平均價格遠低於50美元,這也是手環市場在最近一個季面臨挑戰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亞迪去年淨利潤年減近3成;續看好新能源車滲透率
比亞迪公布去(2021)年營收2,161億元(人民幣,下同)、年增38.02%,平均每天實現營收近6億元,再創歷史新高;但淨利潤出現下滑,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0.45億元、年減28.08%。業內人士表示,獲利承壓與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息息相關,以新能源電池重要原料磷酸鐵鋰為例,其價格自去年開始上漲;此外,去年比亞迪大幅加大研發投入,去年研發投入為106.27億元、年增24.20%;研發人員數量約4.04萬人、年增31.52%。去年比亞迪三大業務占總收入的比例分別為52.04%、40.00%和7.62%,其中,比亞迪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約1,124.89億元、年增33.93%;手機零件、組裝及其他產品業務收入864.54億元、年增43.99%;二次充電電池及太陽能業務收入164.71億元、年增36.27%。去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60萬台、年增218.30%;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17.1%,年增近8個百分點。「超預期」,是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對過去一年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評價,從數據看確實如此,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去年初6%,到去年底達22%,平均每月提升1.3個百分點;今(2022)年3月前半月的滲透率已超過28%。展望未來,王傳福認為,行業變革的速度可能比想像要快;而市場爆發式成長的背後,行業面臨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鏈不穩定等嚴峻挑戰;整體來看,今年將是新能源汽車乘勢而上、加速變革的關鍵一年。比亞迪的應對策略是堅持純電動和插電混動並進,王傳福指出,如果說純電動車重點解決了增購需要,那麼插電混動則有效解決了更多家庭首購和換購需求,對龐大存量燃油車市場,形成了明顯替代效應;插電混動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途徑,變革相對溫和,有助於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實現從燃油車到純電動車的平穩過渡。對於行業面臨的原材料價格上漲問題,王傳福則建議,應全面梳理碳酸鋰資源布局和產能,增加中國國內開採量和海外進口量,維護市場供需,穩定價格預期,促進行業健康安全發展。
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籲:電動機車市售比拉高至50%
國發會今天公佈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政府提出更明確的「運具電動化」推動時程,要在2040年達成新售小客車與機車全面電動化。台灣智慧移動產業協會理事長王健全表示,接下來將會積極投入電動車輛相關領域,與世界接軌。王健全指出,感謝政府肯定電動運具對淨零排放的貢獻,也讓電動車輛產業更瞭解政府的施政方向,吃下定心丸。他也呼籲,國產電動機車的發展已經非常成熟,政府應對電動機車與電動汽車訂定不同的階段性目標,將2030年電動機車市售比拉高為50%。王健全認為,這具備三大指標意義,第一、用這項目標換算,台灣的電動機車總數將在 2024 年突破 100 萬台,成為全世界的電動機車王國;第二、更貼近國際能源總署建議的「2030年新售車輛60%為電動車」,與國際接軌;第三、2019年之前,台灣的電動機車市佔率每年皆翻倍成長,而未來八年的電動機車市售比只要每年增加4.3%,就能達成50%,是非常務實的階段性目標。
特斯拉股價嗨 功率導線架廠同歡呼
該利多消息也使相關台系電動車族群士氣大振,其中包括功率導線架業者。法人表示,順德、界霖等今年將持續強化在車用領域的布局,搭配多款新品逐步放量,今年營運成長可期。 國際大廠紛紛卡位電動車商機,供應鏈無不傾全力支援客戶,而功率導線架更被視為主要的受惠者之一。目前在車用方面,功率導線架主要應用在電池管理系統、車載充電器、Powertrain(動力傳動系統)、inverter (逆變器)、電動馬達等,且部分產品必須使用更特殊的工藝製程,以提升面對嚴酷使用環境的耐受度。事實上,不論是5G、汽車電子化、節能減碳...等趨勢都會激發更多IC需求,其中亦包含了功率元件。以汽車為例,根據德勤預估,每輛純電動車電子元器件的物料清單(Bill Of Material, BOM)在2025年將增加到2875美元,對比2019年每輛燃油車電子元氣件BOM僅有640美元,呈現跳躍成長。目前順德、界霖皆透過IDM客戶間接供貨特斯拉,也卡位歐系、日系、陸系…等品牌車廠。其中順德以文具起家,在功率導線架市場擁有數一數二的市占率,去年車用佔電子業務比重約4成。公司今年更聚焦在高附加價值的車用產品,百款新開案中,有高達7成為車用,其中SiC(碳化矽)導線架更已逐步供貨7-8家客戶,未來成長性值得期待。展望後市,法人表示,由於九成以上客戶同意自3~4月調漲新一波產品價格,加上南投新廠下季量產及新品逐步放量,預期順德今年第二季業績動能將轉強,全年營收有望年增2~3成、續戰新高,EPS可站上6元。位於高雄的界霖,同樣在功率導線架擁有堅強實力,公司於3年前併購日本住友三家導線架廠,取得高端技術與研發能力,目前車用產品占營收比重約4成。公司過去一年約開發50款新品,其中有8~9成為車用產品,自去年底開始小量出貨,預計今年下半年可看到顯著貢獻。法人指出,界霖4月起鎖定對原料價格波動較敏感的品項調價,漲幅約約5~10%。公司今年除強化車用布局外,亦持續優化產線,今年約可提升10~15%產能,預估今年業績有機會逐季向上成長,具備賺逾半個股本的實力。
全球 PC、伺服器需求喜憂參半!外資點名把華碩、微星換成信驊、緯穎
由於全球 PC、伺服器需求指標喜憂參半,外資最新報告預估今年首季的 PC 出貨量將季減 17%,而伺服器雖然需求指標正向,但企業支出和中國超級電腦市場的風險正在上升,因此預估今年伺服器出貨量年增 7%,建議投資人可將華碩、微星,換股轉向信驊、緯穎操作。外資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全球經濟成長預估已從 4.3% 下修至 3.4%,以及通膨壓力和俄烏戰爭,預估今年首季的 PC 出貨量將季減 17%,而第二季的出貨量則反彈 6%,主要是因為新興市場的庫存回升和 Alder Lake 平台升級的推動,但將全年的 PC 出貨量下調至 8%。外資分析,全球經濟成長下降意味著企業支出可能放緩,再加上近期 PC 供應鏈的負面影響,因此將今年的 PC 預測下調 1%,並在歐洲和新興市場進行更多削減,因此認為華碩和宏碁的潛在下行空間很大。伺服器方面,外資指出,大多數的需求指標仍然是正向,但企業支出和中國超級電腦市場的風險正在上升,因此將今年的伺服器出貨量增長率下調至 7%,並建議投資者將 PC 品牌華碩、微星,轉向到伺服器領域的信驊、緯穎,因為 PC 的訂單可能會減少,但伺服器收入會在拐角處反彈。外資分析,由於亞馬遜和 Facebook 的強勁勢頭,因此對今年的伺服器支出保持樂觀,並預計在零組件短缺的情況緩解後,今年第 2 季的出貨量將出現強勁的反彈,然後大環境的逆風,可能減緩企業伺服器支出,因此略微下調今年的出貨量,預計上游伺服器零組件供應商將在年底轉弱。
Tesla催油門 順德、德微亮燈飆頂
儘管俄烏戰爭衝擊全球汽車供應鏈,受到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股價大漲帶動,車用零組件個股今天獲買盤追捧,導線架廠順德、二極體廠德微今天盤中股價亮燈漲停,帶動胡連(6279)、界霖及強茂及台半等盤中股價聯袂走高。俄烏戰爭終現停火曙光,振奮全球股市,美國電動車大廠Tesla週一宣布計劃分拆股票,激勵公司股價連兩天收高,Tesla供應鏈也受到激勵,順德及胡連股價連兩天大漲,順德今天盤中股價強攻漲停板,近幾年將產品重心放在車用及工控的德微盤中也漲停,創下掛牌新高價。就基本面來看,受惠於車用及工控需求強勁,德微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3.41億元,年增18.66%,為歷年同期新高;順德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18.06億元,年增14.97%;台半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23.83億元,年增32.25%;胡連今年前2月合併營收為8.79億元,年增17.12%,表現相當亮眼。不過,俄烏雙方交戰一個多月,重創當地工業及汽車相關供應鏈,目前歐洲車廠及車用零組件廠多以備料庫存支應生產,等待停火後再清查供應鏈產線狀況,加上近期大陸疫情又起,深圳、東莞及上海相繼封城,對生產、物流造成影響,部分車用零組件廠表示,雖然目前客戶訂單穩定,但俄烏停戰後供應鏈恢復狀況及疫情影響仍有待觀察。
油門催到底 豐田2月產銷創新高
日本豐田汽車30日表示,合計專門生產小車的大發(Daihatsu),以及商用卡車的日野(Hino Motors),整個集團在零組件供給還是吃緊情況下,2月份在日本以外的全球市場中,無論是生產或是銷售都雙雙創下新高紀錄。豐田統計自己整個集團內,2月不計入日本的海外產量為531,183輛,年增16%。同時,銷售量為620,360輛,也年增5.2%。另外,若把日本市場算進去,2月生產884,528輛,銷售量為774,860輛。2月全球產量還是年增近11%,不過全球銷售量卻比2021年同期,要稍微減少1.6%。現在把豐田汽車單獨拉出來看,光是豐田一家在2月的產量,就超過公司1個月前曾預估的全球生產目標,差額有近4.1萬輛。但是,由於新冠疫情造成北美零組件供貨短缺,以及需求增加導致歐洲零組件供應吃緊下,2月豐田的產量還是低於2021年同期。市場擔憂,中國大陸最近封城會讓半導體產品的供應更加捉襟見肘。不過,豐田卻說沒這方面問題,元月因新冠病毒車廠被迫關閉,故車用晶片到現在還有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