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動態
信邦貿聯3月營收齊創高 首季同步登頂
電子零組件、連接線廠商信邦及貿聯-KY受惠汽車、工業應用、通訊及電子周邊等相關產業需求續旺,3月及第1季營收均創下歷史新高。隨著各產業需求逐漸增溫,第2季依舊看旺。信邦自結3月合併營收新台幣24.53億元,月增14.90%,年增14.75%;累計第1季合併營收69.4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98%,比去年第4季成長6.06%。單月及單季營收均再創成立以來歷史新紀錄。信邦指出,3月合併營收衝上新高,主要因汽車、綠能、工業應用、通訊及電子周邊等產業銷售,分別較2月成長5.93%、16.74%、14.33%及28.96%;觀察MAGIC五大產業第1季營運表現,醫療及健康照護年成長18.81%、汽車產業年成長37.88%、綠能及節能年成長6.10%、工業應用年成長17.01%、通訊及電子周邊年成長14.66%。信邦表示,第1季為傳統營運淡季,卻能繳出單季歷史新高的佳績,隨著各產業需求的逐漸增溫,展望第2季營運將優於第1季。貿聯-KY因併購LEONI工業應用事業群營收占比高達4成之賜,推動營收自2月起顯著跳升,3月來到43.64億元,月增7.29%、年增100.35%,續創歷史新高;累計第1季營收116.45億元,年增89.85%。貿聯指出,3月整體營收略高於2月,儘管中國大陸地區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控管造成深圳、常州廠區生產零星中斷及物料短缺,工業用、車用、資訊數據、電器等表現仍穩定。貿聯表示,以歐洲為營運重心的工業應用事業群(INBG)目前營運良好,即使俄烏衝突帶來不確定性,以及中國常州廠3月短暫停工造成影響有限。3月INBG約占總營收的41%。目前就合併後的潛在合作業務進行討論,包括聯合銷售和行銷活動創造綜效。併購助拳,單月營收倍增 貿聯 3月營運攀峰
貿聯6日公布3月營收,受惠併購效益顯現,不畏大環境挑戰重重,貿聯3月營收以43.65億元、年增100.35%,創下單月新高。累計第一季營收達116.46億元、年增89.85%,首次單季營收突破百億,同樣創下單季新高。貿聯表示,儘管中國地區疫情控管,造成深圳、常州廠區生產零星中斷及物料短缺,但工業用、車用、資訊數據、電器等表現仍相當穩定,以歐洲為營運重心的工業應用事業群INBG目前營運良好,不受俄烏衝突不確定性影響,帶動3月營收略高於2月,第一季營收表現與過往季節性一致。目前公司也在就合併後潛在合作業務進行討論,包括聯合銷售和行銷活動創造綜效。法人指出,儘管大環境有諸多挑戰,推估不含INBG,貿聯本身3月1和第一季營收都維持雙增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展望後續,4月昆山因疫情封城,預估短期內生產、出貨多少有些受阻,不過其他未受管制廠區可彌補生產與出貨,預估第二季為合併INBG的完整季度以及工作天數增加之下,預估整體營收可望實現高個位數至雙位數季成長。貿聯先前指出,併購後INBG事業體的加入,今年營業額成長是必定,不過公司也不是單純衝刺營收,預期在市場、產品、技術等各方面,都會有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尤其是工業用領域,今年成長力道強勁。2022全年來看,力拚逐季成長的目標不變,同時也計畫在中國、美國、歐洲等地進行產能擴充。貿聯新產能規劃,常州下半年上線,供應工業、車用、家電,廈門將原先租用的廠房買下,也有尋找新廠房,馬來西亞目前正在找第四個廠房進行擴充,新加坡有增加一個廠,墨西哥產能已倍增,今年上線,歐洲則是併購後,增加不小的產能,以及放大歐洲市場。總體經濟
電子資訊
鴻海整車代工營收 後年爆發
鴻海在電動車領域多管齊下,以台灣、美國與泰國進度最快,今年鴻海電動車相關營收來源以零組件為主,明年可望開始有整車代工業績注入,2024年到2025年來自電動車代工營收將爆發。美國市場方面,鴻海與新創公司Lordstown在俄亥俄州工廠攜手合作開發的電動皮卡Endurance,預定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將開啟美國市場電動車代工首例。鴻海俄亥俄州廠規劃產能最高可達50萬輛。鴻海並另一家美國新創電動車廠Fisker合作,攜手進行「PEAR計畫」,現正如預期進行中。鴻海規劃為Fisker製造第二款電動車、售價在3萬美元以下,最快2023年第4季投產,預計年產超過25萬輛,並於北美、歐洲、中國大陸及印度販售。台灣方面,鴻海董事長劉揚偉之前表示,百萬元以內的平價電動車款Model C,將在今年10月舉辦的鴻海科技日之後開放預訂,明年上半年交車。至於豪華版的電動車Model E,規劃在2024年量產,有此可知,鴻海在台灣電動車整車出貨的步伐也相當快,台灣消費者也引僅期盼,高性價比的電動車時代到來。東南亞方面,鴻海與泰國PTT集團合作的電動車工廠,規劃在今年中動工,預定2024年第1季可望量產電動車,目前傳出首家洽談的客戶是中國大陸新創車廠合眾。劉揚偉預期,鴻海今年電動車營收仍以軟體、零組件為主,整車營收要到明年才會較明顯,而2025年拿下全球5%市占率目標不變,屆時集團整車代工產能可年產50萬至75萬輛電動車。
歐專利申請量 華為登頂全球
中國資通訊巨頭華為持續增加在全球專利領域發言權。歐洲專利局最新數據顯示,華為2021年在該局共申請超過3,500件專利,數量反超韓企三星,登頂全球第一。綜合外媒6日報導,歐洲專利局5日公布2021年專利申請狀況,全年共收到18.86萬件專利申請,較2020年成長4.5%,創下歷史新高。若以國家區分,美國以逾4.65萬件排名第一,增加5.2%;第二為德國近2.60萬件,增0.3%;第三的日本下滑1.2%至近2.17萬件;第四的中國大幅增長24.0%,將近1.67萬件;第五的法國減少0.7%至逾1.05萬件。國家榜前五位與2020年排行並沒有變化,但中國以遠超各國的增長速度對榜首位置發起衝擊,當前已占總申請數量的9%,這得益於中企亮眼的表現,也成功推動全年專利申請量從2020年的衰退走向中達成反彈。在2021年共有6家中企擠身該榜單前50位,較2020年增加2家,增加的是網企百度以及騰訊,也突破此前僅有通訊設備、手機廠商進入該榜的現象。專利巨頭華為也持續爆發增長,以3,544件專利申請、增長13.8%的速度,再次擠下此前榜首三星,自2019年來再次重奪該榜單首位,並持續力壓LG、愛立信、西門子等巨頭,而在2020年排名第4的美企高通此次大幅衰退10.3%,退步至第7。而除了華為之外,排行第二高的中企OPPO亦增加近48%的申請量,突破千件。在專利領域方面,數位通訊、醫療、電腦科技、能源、運輸是申請數量最多的領域,歐洲專利局指出,反映出智慧城市交通轉型跡象。另一方面,華為近期也透過投資大幅部署交通能源領域,在2022年3月底以來,僅用一周的時間,華為旗下哈勃投資就接連投資兩個中科院團隊衛藍新能源、中科海鈉,目前衛藍新能源的最新估值已被喊到人民幣(下同)150億元,而陸媒引述業內人士說法表示,在華為加持下,專注鈉離子電池的中科海鈉估值已超50億元,較3月份時增長逾800%。
王毅對談加國外長 聚焦台海與華為案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與加拿大外交部長趙美蘭(Melanie Joly)5日進行通話,王毅在會上重申「一中原則」,要求加拿大採取正確的態度和立場。此外,雙方談話內容也鎖定華為副董事長孟晚舟案,中國呼籲加拿大,不應協助美方打壓中企。中國外交部網站6日公布,王毅在通話中表示,中加關係近年因孟晚舟事件嚴重受挫,這是美國以脅迫方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任何國家都不應為虎作倀,助長這種單邊霸凌行徑,也都有對此作出必要反應的權利。中國科企巨頭華為高層孟晚舟於2018年底遭加拿大警方以美國政府司法互助為由在溫哥華被捕,並遭指控涉銀行欺詐,歷經長時間訴訟,孟晚舟終與美國司法部達成協議,暫緩起訴,加拿大法院亦終止引渡聆訊。孟晚舟隨即獲釋,並於2021年9月返抵深圳。王毅強調,中方始終從戰略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加關係,加方應積極客觀看待中國,奉行穩健務實的對中政策,排除不必要的外部干擾。兩國關係的現狀不符合雙方利益,應正視問題,籲加方尊重彼此核心利益,不給中加關係設置新的障礙。談及台灣議題,王毅指出,一個中國原則是中加關係的政治基礎。如果台灣問題處理不好,中加關係就會遭受根本性損害。希望加方在涉及中國核心利益的問題上,採取正確的態度和立場。趙美蘭則表示,加方願與中方加強氣候變遷、環保、抗疫合作。雙方亦談及俄烏議題,王毅呼籲各方冷靜理性思考,為和平創造機會,中方將繼續以客觀公正立場,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大同、東元 搶電動車商機
國內老牌家電廠大同及東元以家電產品起家,近年來都鎖定電動巴士商機,由於電動車用馬達扮演供應鏈中的要角,兩家業者擁有多年的馬達技術,近年積極布局電動巴士領域,也已開始展現成果。大同跨足車用馬達領域已十多年,並與工研院合作開發250kW高效率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包含電動馬達及驅動器,適用於一般12公尺電動巴士及17噸貨卡車,目前與國內車廠合作,已正式接單量產,電動車將是大同未來營運成長的重要動能。大同目前正進一步搭配車廠底盤爭取外銷商機,今年可望加入經濟部工業局智慧電動巴士DMIT國產計畫,將量產330kW動力系統;2023年則是將動力系統導入物流商務車。東元則積極開發應用於「電動乘用車」、「電動巴士」、「電動特種車」動力系統解決方案,推出輸出功率8kW至272kW彈性模組化的動力系統,業界指出,東元部分產品去年開始小量出貨,其中包含二輪的電動機車動力系統。針對電動巴士動力系統,東元指出,自主開發的電動巴士動力系統將在下月底前量產上市,日前已配合國內車廠進行新車款開發。對促成電動巴士國家隊關鍵零組件的需求與能量,東元已超前部署,全力支持政府推動台灣電動巴士技術及產業升級。電動車是東元集團重點布局項目,近年來東元為不同電動載具生產輸出能力50kW至250kW的動力系統,東元也已加入鴻海推動的MIH電動車平台聯盟,在中壢廠建置首條電動車馬達生產線已投產,今年上半年將有電動巴士動力系統推出,第2季底前預計有3.49噸以下的電動商用車型完成車廠認證。另外,東元在印度的電動車馬達加上變頻器動力系統生產線也將完成上線,預計今年開始量產。
新AirPods Pro 下半年亮相
外電報導,蘋果預計下半年推出新款真無線藍牙耳機(TWS)AirPods Pro 2,除效能、續航力持續升級之外,外型設計也會改變,同時導入更多健康偵測功能,有望掀起新一波買氣,助攻新日興、美律、康控-KY等供應鏈業績。知名蘋果爆料網站AppleInsider引述分析師談話指出,蘋果預計下半年推出AirPods Pro 2之後,現有的AirPods Pro可能停產。AirPods Pro 2將採用新的外型設計,將耳機柄改短,支援無損音頻撥放、裝置上智慧化及其他新功能。根據傳言,AirPods Pro 2將搭載更多健康偵測功能,例如心跳感測器或加速器,也將搭配全新的充電盒,將強化「尋找」(Find My)功能。由於AirPods Pro自2019年推出以來,至今已二年半尚未更新下一代,從時序推測,今年下半年確實很有可能推出新品。供應鏈方面,業界透露,新日興負責供應AirPods Pro 2充電盒軸承,美律、康控-KY則提供電聲元件,惟遭點名的業者向來不評論單一客戶與訂單。針對AirPods Pro 2規格部分,據傳主晶片將全面升級,並具備主動降噪功能,同時也會增加電池使用時間,並支援Apple Music上的「無損音質」,讓用戶體驗更佳。此外,新品的充電盒則會仿效AirPods 3具有防水功能,而且耳機若放錯位置時,也會發出聲音提醒使用者。
昆山及時供料停擺 長三角電子鏈 陷斷炊危機
大陸昆山從4月2日封城抗疫以來整個供應鏈形勢愈來愈嚴峻,供應鏈業者透露,昆山不僅貨運全部停擺,工廠停工家數也愈來愈多,以昆山身為長三角JIT(及時供貨)原物料與零組件的生產重鎮來說,在長三角設廠的中游以及下游代工廠JIT原物料幾乎彈盡援絕。
若持續封城 不利台ODM廠
對長三角電子業來說,就算沒停工也會因沒料而斷線,跟停工差不多,若8日之後昆山繼續封城,在長三角設廠的業者4月營運恐怕不樂觀。以代工大廠仁寶、和碩來說,仁寶與和碩在昆山都有設廠,仁寶以及和碩也都不願意評論昆山廠區是否停工。
JIT卡住 開工等於沒開工
但供應鏈透露,電子業中游與下游組裝代工大廠所需的零組件,包括PCB、小型五金、機構件與機殼、紙箱、連接器、軸承、風扇/散熱片等,向來是以JIT方式供貨,供應商都在廠區周邊,也因此廠區庫存量通常只有數天,隨著昆山原物料與零組件廠區停工家數愈來愈多,加上昆山的貨運幾乎全面停擺,從4月2日到目前為止,在昆山設廠的代工廠JIT原物料幾乎已經彈盡援絕,仁寶昆山廠區有開工跟沒開工差不了多少,幾乎等同於停工,和碩也是差不多狀況。
昆山是台商生產大本營
另外,昆山是長三角電子業JIT原物料與零組件的生產大本營,在昆山貨運停擺下,昆山以外的電子中游、下游業者,就算廠區能夠正常生產,也同樣面臨來自昆山的JIT原物料與零組件斷炊的狀況,如果這些廠商從昆山以外的地方調貨支援,不僅送貨時間比疫情未爆發之前拉長許多,也有其他的風險要承擔,例如貨車下不了高速公路,或是貨車司機從高速公路下目的地交流道時,只要健康碼不是綠碼、或是核酸文件不夠齊備,司機與整車貨都會「不知所蹤」,相關狀況時有所聞。在疫情打亂工廠生產與物流下,可以說,如果昆山無法在8日按時解封,應該會有愈來愈多位於長三角的電子業供應鏈「斷炊」、生產線斷線,不論是中游還是下游,台灣電子業4月營收恐怕很難不受影響。
蘋果開發者大會「軟硬兼施」帶旺台鏈
蘋果5日宣布,今年度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預定美東時間6月6日起以線上方式一連舉行五天。外界預期,蘋果本屆WWDC將「軟硬兼施」,不僅會發表多款新作業系統,硬體方面則會推出搭載新款自家M系列晶片的專業級Mac電腦,帶旺台積電、鴻海、廣達、富采等供應鏈業績。蘋果5日發出媒體邀請函並宣布,本屆WWDC將於6月6日至10日登場,同時仍免費開放所有開發者參與。蘋果將展示iOS、iPadOS、macOS、watchOS和tvOS的近期創新內容,同時讓開發者得以接觸蘋果的工程師和科技,學習如何創造突破性的應用程式(App)和互動體驗。
礙於全球疫情延續,本屆WWDC已連續第三年採線上舉行。
蘋果過往WWDC重心多以軟體為主,今年可能發表目標客群為開發者的硬體裝置。彭博記者葛曼(Mark Gurman)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稱,蘋果已準備在5、6月發表搭載新款自家M系列晶片(外界盛傳為M2)的Mac電腦。他另外猜測,蘋果發表換上自家晶片的新一代Mac Pro的時間最快是在本次大會,並在秋季出貨。市場看好,蘋果M系列處理器功能強大,若在WWDC期間推出新Mac筆電,有助催動新一波換機潮,M系列晶片獨家代工廠台積電受惠大,鴻海、廣達等蘋果筆電組裝廠也跟著旺。除了M2晶片外,Mini LED也將是新款Mac筆電的亮點之一,目前Mini LED MacBook供應鏈中,台灣LED廠以主導Mini LED技術研發的富采最直接受惠,富采表示,去年Mini LED大量應用在高階筆電之後,市場反應相當正向,客戶的銷售情況也很亮眼,富采持續看好今年Mini LED在高階筆電市場的需求量較去年成長。根據Display Supply Chain Consultants(DSCC)報告顯示,新款MacBook Pro受惠於配備Mini LED顯示螢幕,去年第4季以54%的市占率在全球高階筆電市場稱冠。此外,有別於前兩次線上舉行的WWDC。蘋果這回將允許「名額有限」的開發者和學生,在蘋果加州總部現場與其他線上參與者一同觀看開幕當天的線上活動影片;此舉是推動「混和」工作模式的一環。除了主題演講和State of the Union演講中宣布的內容之外,今年的活動還將包括更多說明會、更多尖端學習實驗室、更多與與會者互動的數位休息室,以及更多在地化內容。
Gogoro今在那斯達克掛牌
電動機車業者Gogoro將於5日在美股那斯達克掛牌上市,首日股價表現各界關注,更可能牽動同樣將透過SPAC在美掛牌、光陽入股的哈雷子公司Livewire走勢。業界分析,Gororo赴美掛牌是為了籌資不得已而為,但光陽的目的並非為了取得巨額資金、拉抬股價回饋股東,而是透過既有的產業實力推動二輪車電動化的發展,以基本面來說,可能更加有吸引力。Gogoro是透過與公開交易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Poema Global Holdings Corp.合併的方式赴美上市,合併後以Gogoro為存續公司,以股票代碼「GGR」進行交易,首日交易的市值能否超過10億美元,成為貨真價實的新創「獨角獸」勢必成為焦點。國內會計師指出,SPAC在美國資本市場熱潮不如往年,但因為依規定SPAC必須在上市兩年內找到合適標的完成反向併購,在時間壓力下,儘管此時上市並非很好的時間點,加上利率走勢和資金環境並不友善,因此短期間內股價走勢可能會受到影響,不過,Gogoro主打建立電池交換生態系統在歐美市場仍屬於不錯的題材,長線仍值得期待。Gogoro去年宣布將赴美上市引發市場震撼,但業界並不太感到意外,作為台灣少數的獨角獸,金管會希望Gogoro能夠留在台灣資本市場,甚至還公布「未獲利」的大型企業上市辦法,被解讀是為了Gogoro量身訂作,甚至證交所還打造了1個看重市值而非獲利的「創新板」,仍留不住Gogoro。業內人士分析,Gogoro推估的累計營收超過300億元,但至今仍未獲利,光靠從原始股東、銀行聯貸籌到的資金,無法支撐接下來的發展計畫,更別說要達到經濟規模才能開始獲利的目標,加上銀行聯貸也有還款壓力,赴美掛牌快速取得大量資金,成為符合情理的選擇。不過,Gogoro掛牌後要面臨更大壓力。業內人士說,Gogoro雖然解決了資金的燃眉之急,但要面對的股東規模,遠遠大過於現今幾位創始股東,在最現實的資本市場上,看的是營運表現而非夢想描繪,能否用最短的時間開始獲利,是Gogoro最大的課題。
小米手機銷量 拚全球第一
小米集團4月6日成立12周年,董事長雷軍在致「米粉」們的信內指出,12年前公司13人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後,在中關村一個很小的辦公室開始創業,經過多年奮鬥,終於成就一家史上最年輕的500強企業。快科技報導,雷軍提到,今年米粉節來到了第11屆,在中國大陸忠實的米粉朋友已經數以千萬計,小米也成長了很多,構建起龐大豐富的智慧生態,正在向著手機行業全球第一的目標全力推進。先前雷軍曾表示,小米在產品和體驗上正式對標蘋果,向蘋果學習,未來將超越蘋果。而雷軍也透露,小米集團已經組建高階化戰略工作組。將堅定不移推進高端化,不僅要做到三年手機銷量全球第一,而且產品和體驗要全面對標iPhone,三年內拿下大陸國產高階市占第一。根據小米發布的財報,2021年,小米在大陸定價在人民幣3,000元或以上及境外定價在300歐元或以上的高階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超過2,400萬支,較2020全年翻倍增長。36氪報導,小米於2013年底啟動小米生態鏈計畫,採用「投資孵化」的模式積極擴張產品線,以智慧手機為核心,形成手機周邊商品、智慧硬體、生活耗材共三個產品圈來投資和建立生態鏈企業,成為現在米家的全品類生產loT產品,滲透到用戶家庭中。
鈦媒體報導,2019年,由硬體、新零售和互聯網服務三大板塊組成小米「鐵人三項」,被「小米生態鏈」取代,當時雷軍宣布,小米正式啟動「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作為小米未來五年的核心戰略,小米將在AIoT領域持續投入超過人民幣100億元。從2019年起,AIoT(AI+IoT,人工智慧+物聯網平台)對小米而言也是「All in IoT」。小米會尋找在細分產品領域裡,具有競爭力和合作或者團隊進行股權投資,投資完成後,與生態鏈企業共同設計和研發產品,所以米家的產品通常會在技術、風格上具有高度統一性,這也成為了小米標榜生態鏈成功的一項指標。研發完成後,小米會幫助生態鏈企業背書供應鏈。在小米2021年的財報中就明確指出,擁有五件及以上連接至小米AIoT平台設備(不包括智慧手機、平板及筆記型電腦)的使用者數達到了880萬。
比亞迪宣布停產燃油車
在推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浪潮下,大陸汽車巨頭比亞迪3日正式宣布,根據其戰略發展需要,停止燃油汽車的整車生產。比亞迪在港交所公告指出,未來,比亞迪在汽車領域將專注於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業務。「這標誌著,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個正式宣布停產燃油汽車的車企。」比亞迪指出,公司將繼續為現有燃油汽車客戶持續提供完善的服務和售後保障,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零配件供應,確保無憂暢行。與此同時,比亞迪還公告,3月公司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0萬6,658輛,年增416%;銷量為10萬4,878輛,年增422%。比亞迪在第1季累計已經完成銷量29萬1,378輛,年增179%。比亞迪表示,此次比亞迪的戰略調整,圍繞國家「雙碳」戰略目標,堅持創新、綠色的新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動力,引領汽車行業變革;以綠色低碳,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比亞迪交出的3月銷量成績單,全部來自於新能源車型的貢獻。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談及比亞迪發展新能源汽車戰略決心,倡導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而且自身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研發投入也是不遺餘力。
攻企業用SSD市場 群聯宣布結盟Seagate
NAND Flash控制IC廠群聯宣布,將與全球儲存架構解決方案大廠Seagate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拓展新一代高性能、高容量企業用固態硬碟(SSD)產品線,預期2022年下半年將會端出產品細節,攜手搶攻企業用SSD市場。群聯指出,與Seagate聯手的新款SSD將具備更高儲存密度、低功耗及高性能等特色,將可望幫助企業降低持有成本。群聯、Seagate雙方也特別宣布彼此已建立長期合作夥伴關係,將共同強化企業級SSD的研發週期與銷售管道。法人表示,隨著5G、人工智慧(AI)需求增加,可望推動資料中心、伺服器市場規模看增,因此隨之使用的企業用SSD容量及數量有望不斷提升,群聯、Seagate聯手搶攻這塊大餅,可望替群聯帶來額外營運動能。事實上,2017年以來,Seagate和群聯就在Seagate的主流SATA介面SSD產品上展開合作。與群聯的緊密合作也協助Seagate推出專為電競玩家所打造旗艦效能Seagate的FireCuda NVMe PCIe Gen4x4 SSDs產品線,以及全球首創NAS專用的NVMe SSDs。除此之外,群聯指出,雙方的合作夥伴關係也將更進一步提升,共同專注於滿足全球企業不斷變化的需求,像是更高容量、更快速以及更智慧的儲存基礎設施,搭配HDD儲存裝置,以實現超大規模資料中心(Hyperscale data center)、高性能計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和AI等全方位企業儲存應用。據了解,Seagate在SSD市占率表現仍尚在耕耘,根據研調機構Trendfocus針對2021第一季整體SSD市占率分析,龍頭依舊是三星的25.3%,其次是鎧俠(KIOXIA)的13.3%,第三名為SK海力士的11.8%,其中Seagate僅占0.3%。不過,法人認為,隨著群聯與Seagate宣布長期合作夥伴關係,代表群聯將可望擴大拿下Seagate委外釋出的NAND Flash控制IC及SSD模組訂單,且可望替群聯建立大舉進攻品牌端的灘頭堡,後續有機會進一步拿下記憶體大廠的委外訂單,替群聯帶來更多業績成長。
購買電動車 留意充電服務資訊
今年國內原本即相當熱絡的電動汽車市場,經由俄烏開戰導至國際石油價格一路攀升,使得國內電動汽車再度成為民眾購車關注焦點,然而在電動汽車訂單爆滿的情形下,民眾是否有認真看待電動汽車最為攸關的充電樁建置相關資訊呢?在國內充電樁布局各大廠山頭林立的同時,務實的充電服務也是民眾購車前必須深入研究的重點功課。單以國內市場而言,近年除了特斯拉之外各國際車廠亦相繼推出新款電動車,隨後更紛紛叩關台灣銷售,相對也吸引更多的充電服務營運商積極進場,然而就台灣充電市場而言,投入首批就屬於2019年最早起頭加入且同時提供軟硬體設備的營運商,除了裕電能源的YES來電、華城電機集團EValue,還有以太陽能、綠能電廠為事業背景的新創品牌EVOASIS(源點科技公司),其次就是以單賣硬體的飛宏、Delta,以及軟體擅長的Noodoe,後續加入則有北基國際旗下的Tail特爾電力、中興電工的iCharging等服務。EVOASIS表示,作為首批入場的充電服務商,有著充電站點數量多的優勢外,也會面臨到樁體多的管理問題,以EVOASIS為例在北中南都設立營運據點,並安排裝置定期巡檢,確保旗下站點有高妥善率,以維續現有的經營優勢,另也持續在全台建置新站,無論都市充電圈,或花東充電鏈,都要帶給車主更完整、高密度的充電站服務,由於充電服務最終本質就是服務體驗的好壞,EVOASIS堅持品牌「全年即時客服」的特色,協助消費者當下就解決充電問題,讓充電過程安心又順利,此外也提供實惠的充電費率,及加值贈回饋的措施,讓車主補電輕鬆零負擔。綜觀全台第三方充電服務營運商的鋪點情況,EVOASIS現階段的環島充電網,旗下AC(目的地充電站)及DC(超級充電站)站點,總數量皆排行前三名,尤其DC樁來說,站點數更排行翹楚(共15站)、是台灣充電站密集度高與經驗豐富的營運商。因此民眾購買電動汽車除了解車廠本身提供的充電服務之外,也要多加留意充電服務營運商的站體數、充電樁數、充電樁規格、充電安全性、便利性、快慢充及服務品質等,才能確保電動汽車便捷又安全的多元充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