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優群寫同期高 今年續強

優群3月營收2.76億元、年增8.94%,創歷年同期新高,累計第一季營收達7.37億元、年增8.76%。展望2022年法人看好,優群在微型沖壓件及Long DIMM產品出貨放量帶動下,樂觀看待該公司今年營運將較去年更進一步成長。優群主要產品包括M.2、Type-C、So DIMM、Long DIMM、微型沖壓件等,其中,Long DIMM產品備受關注,主要搭上CPU改朝換代,DDR5相關產品開始出貨,由於DDR5相較過去DDR4更能符合高速運算、高速傳輸,製程、技術難度升級,有利產品單價提升,隨著該產品出貨放量,優群今年在Long DIMM上可望迎來大幅成長,法人預估,相關效益將從第二季至第三季逐漸發酵。法人樂看,隨著新一代CPU推出,DDR5的採用將逐漸起飛,並陸續導入筆電、伺服器等產品中,而優群是少數高階SMT製程獲認證的連接器廠,良率具備優勢之下,將是此波轉換潮中的優先受惠者。展望2022年法人表示,優群今年業績維持穩健成長可期,動能包括Long DIMM、So DIMM均有DDR5的轉換潮來臨,Type-C有新案導入今年可望有50%成長。

拉貨強勁 中探針營運旺到H2

連接端子廠中探針受惠於美系大客戶提前備貨及電動機車充電探針出貨暢旺,第一季營運淡季不淡,合併營收8.25億元為季度營收歷史次高,表現優於預期。隨著大客戶MagSafe充電端子拉貨動能維持高檔,電動車AC/DC充電槍探針及電動自行車充電針開始出貨並貢獻營收,法人看好中探針營運一路旺到下半年。中探針3月合併營收月增41.2%達2.8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7.5%,為歷年同期新高,第一季合併營收8.25億元與上季持平,較去年同期成長22.0%,為季度營收歷史次高及歷年同期新高。隨著蘋果去年發布的14吋及16吋MacBook Pro,重新採用MagSafe 3充電介面的分離式電源線設計,並以USB Type-C連接電源供應器,最高可支援140W快充技術,而業界指出,今年推出的新一代MacBook Air也將導入MagSafe。法人表示,中探針是MagSafe充電端子唯一供應商,隨著MagSafe導入MacBook Air機種且應用普及,第二季後將帶來明顯成長動能。中探針今年營運最大亮點在於新能源事業布局有成並將開始貢獻營收。中探針2015年開始與Gogoro合作,針對電動機車內的電池連接器、充電槍及充電插槽等相關充電端子合作至今,對於電動車相關充電針生產鏈已有十足把握,而今年將事業版圖延伸至電動自行車及電動車領域,並將自第二季開始看到營收貢獻。中探針今年在充電槍內部電力探針及訊號探針等車削件應用,已打進美系電動車大廠供應鏈,第二季開始出貨,第三季明顯放量。至於在AC充電槍整槍部分,預估第三季完成GB/T20234.4-2015標準、SAE J1772-2016標準的認證並開始出貨,並打進韓系汽車大廠供應鏈。

華立3月營收寫歷史次高,Q1創單季新高

高科技材料設備供應商華立公布今(2022)年3月自結合併營收達70.4億元,月增35.3%、年增19.1%,單月營收創史上次高;累計第一季營收達195.1億元,年增19.8%,締造史上單季營收最佳紀錄。華立表示,在5G、AI、高效能運算、電動車新興科技引領下,旗下半導體先進製程的關鍵耗材、IC載板製程用高解析度乾膜及鋰電池上游材料、3C與車用高機能工程塑膠及光電顯示器用的材料與IC出貨動能強勁,更大舉跨足綠電產業,太陽能電廠建置容量已達54MW,推升業績維持高檔。俄烏戰事引起油價飆漲,各國為降低對石油天然氣的依賴,轉而加速對再生能源的建置。台灣近年大力推動能源轉型,2025年太陽能裝置量需達20GW,政府為求達標將更積極審理案件,協助業者取得融資、饋線,完成併網發電。華立表示,集團於綠電領域深耕多年,到2021年底建置的太陽能電廠容量達54MW並已達到負碳排,今年簽約案場近20MW,開發中的案場約25MW。太陽能電站遍布全台各地,包括上市櫃公司及公家機關,如立法院、苗栗監理站、旗山掩埋場、鹿港龍舟公園等皆有相關實績。案場施工從模組及逆變器選用,即高規格採用獲金能獎肯定的台灣製高效模組,並與國內各大模組廠合作生產,具VPC認證的自有品牌模組,逆變器同樣獲國家標準自願性標章認證。在工程設計及建置選擇最有效率的施工法及安全措施,完工後的維運計畫及監控系統服務更以專業著稱,進而提升太陽能電站的發電效益,PR值(實際發電量)遠高於業界平均。在全球知名品牌廠對供應鏈的強力要求,與歐盟的碳邊境關稅預計2026年起正式施行,以及跨國企業呼應RE100的承諾,華立同步提供綠電及綠電憑證的服務,對象除重視ESG的企業外,也將優先服務華立的廣大客戶群。華立進一步指出,集團為太陽能產業建置合作平台,對金融基金公司及跨國集團投資者,提供既有完工的電廠,也能共同建置太陽能電廠與銷售電廠,以及後續的維運機制;對於用電大戶,更提供全方位的服務,從開發案場、設計、建置、供電、維運、綠電憑證,具上下游整合優勢。歡迎投資者、用電大戶及開發商運用此合作平台共創多贏,一起壯大台灣在綠電的建置規模,建立綠色環保家園。

總體經濟

人民幣國際化發展 歐洲看好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地位穩步提升,國際化發展趨勢被越來越多人士看好。歐洲業界專家和市場人士認為,未來人民幣將在國際上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新華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日前發布「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創新高,升至2.79%。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2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在國際支付中的份額占比升至第四,躋身全球前四大活躍貨幣。作為中國建設離岸資本市場的標誌性舉措,中歐國際交易所2015年1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開業。根據中歐國際交易所消息,近年離岸人民幣債券市場逐步發展。歐洲各交易所也成離岸人民幣債券的主要上市和掛牌場所,境內外機構選擇在歐洲特別是德國法蘭克福證券市場發行或掛牌離岸人民幣債券。西班牙埃薩德商學院教授奧馬爾·拉希迪說,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占比不斷提高,得益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經濟總量的份額迅速增加,以及中國與國際貿易夥伴的聯繫更加緊密。他還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和數位人民幣發行,都有助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巴塞隆納自治大學應用經濟學教授費蘭·布魯內特·西德指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也是人民幣國際地位提升的原因之一。人民幣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重要性將增加,人民幣的全球外儲占比預計將達到10%。

電子資訊

上海傳封城至五一長假 台廠電子鏈Q2財測恐下修

台商圈近日瘋傳一封尚未經官方核實的公告,內文指出,上海將封到5月1日,所有生活物資政府全面管控,個人網購完全停止,至於其後要不要繼續封城,要等5月1日再決定。該公告指出,5月1日~7日全市封控情況將維持現狀,沿用目前生產運行方案;5月7日至11日分區解封,5月中旬至5月18日全市大面積解封。不只上海,蘇州、常州、昆山也傳出類似消息,電子業原就有五窮六絕效應,如果中國再延長封城,第二季財測數據恐下修。中國華南、華東一帶疫情迅速擴散,上海、昆山、蘇州、深圳與東莞等地相繼封城,江蘇省為消費性電子面板、PCB、塑膠及機構模具的生產重鎮,影響從上游關鍵零組件到下游組裝。PCB業者廠區多位於昆山,被動元件族群生產基地集中於蘇州、網通業者生產重鎮則在東莞,昆山,由於時值傳統營運淡季,尚可藉產線調整以及庫存支應,倘封城措施並未進一步延長或加重則預期對營運影響有限,惟客戶拉料受阻,將可能影響第二季營收動能。台系載板廠方面,南電表示採運用廠區人力進行閉環生產,維持產線運作,運輸部分則會有比較多挑戰,但考慮到目前處於 PCB 產業淡季,若在封城時間與措施不進一步變嚴格下,預期影響相對有限;欣興在昆山則主要以生產 PCB、HDI 與軟板為主,約佔整體營收20%~30%、台光電在昆山產能約佔整體營收 30%~40%,由於目前尚屬於產業淡季,加上仍有透過生產調整改善的空間,預期在目前的管控措施下,對整體營運影響有限。被動元件(MLCC)廠商方面,台廠在中國生產據點主要集中在蘇州和東莞,國巨、華新科蘇州工廠並未停工,主要影響還是在物流端,即使被動元件有庫存可因應,客戶端收料入帳也受阻礙。就獲利影響面來看,國巨約有 70% MLCC 產能在蘇州廠,全部中國子公司獲利比重約為 18%;而華新科蘇州廠則以後段測試、包裝為主,若有停工狀況仍有台灣楊梅廠區可支援,全部中國子公司貢獻獲利比重約 27%,其中以東莞 15%最大。對於網通業者而言,昆山為網通廠於中國生產重鎮,包含智易、啟碁皆有據點在此,獲利佔比分別為 10%、21%,而中磊則是於蘇州設廠,佔整體獲利比重約 27%。目前不論在蘇州或昆山皆未封城,工廠皆維持正常稼動,且依照先前封城經驗來看,只要廠區全部員工篩檢為陰性即可維持正常稼動,惟物流仍受到很大影響,無論在出貨端或是供應商進料都受到阻礙。連接器廠宏致工廠以中國為主(東莞、崑山、蘇州、寧波)、台灣、菲律賓、越南,其中昆山廠佔營收比重 30%~40%,當地因疫情控管使得出貨受到影響,不過生產一切照常,故僅會有營收遞延認列之狀況發生。代工大廠方面,和碩、仁昆山廠房產能較多。和碩旗下的世碩電子(昆山)主要輔助 iPhone 生產、其他電子產品之製造,營收占比 10%,電腦產品由名碩電腦(蘇州)製造,營收占比 12%,另外上海設有昌碩科技,營收占比 7%,目前廠區正常運作,但物流不順影響進出貨,其他區域包含重慶、台灣、越南、印尼、印度等地有產能可支援,預計第二季營收增幅 0%~5%。仁寶昆山廠房以NB 代工為主,貢獻營收占比達 30%,目前廠區可正常運作,但同樣有物流受阻情形。緯創昆山廠主要生產物聯網與中小尺寸模組產品,營收占比僅低個位數,疫情封城對其影響不大。鴻海位於昆山的產能不多,並且在中國各地設有其他廠房可支援,目前受影響程度小。整體來看,台灣大型 ODM/OEM 業者生產維持正常,另外也有其他廠區可進行產能調配,最大問題是物流不順,影響進料與出貨,其中又以和碩、仁寶在昆山與蘇州產能較多,預估20%~30%,不利 4 月營收表現。

疫情燒 陸汽車業恐減產20%

大陸疫情衝擊汽車業,大陸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11日表示,上海、長春等地的疫情,預計會對汽車業生產造成20%的減產損失。而以上海為核心的「江浙皖」地帶(即大陸汽車核心零部件重鎮),因受到疫情影響,也將對汽車關鍵零件供應造成較大影響。證券時報報導,乘聯會11日公布乘用車產銷數據顯示,第一季累計零售491.5萬輛,年減4.5%,整體走勢低於預期。崔東樹分析,第一季乘用車零售銷量不如預期,主因是疫情干擾下,3月份銷量下滑。目前吉林、上海、山東、廣東、河北等地經銷商進店與成交都受到影響,而各地分管措施的變化,也對物流效率造成一定影響,因此乘用車零售損失較大。崔東樹預測,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預計4月份核心地區的乘用車產銷量會受到較大影響,車市環境也會變得更加複雜。雖然從數據上來看,目前乘用車生產平穩,但實際上並未完全達到廠家的預期。自3月中旬以來,上海、長春等地疫情延燒,對部分車企生產造成壓力,甚至直接造成一定程度的停產。崔東樹透露,短期的停產已對部分車企帶來嚴重損失。包括Audi、BMW、賓士等豪華車品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產量嚴重低於預期。另據人民日報報導,中汽協11日公布,3月份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24.1萬輛、223.4萬輛,分別年減9.1%、11.7%。中汽協指出,3月大陸疫情頻傳,業者經營困難明顯增加,新的下滑壓力進一步擴大。從汽車供給端來看,晶片短缺的情況沒有獲得明顯緩解,動力電池原材料價格急漲,進一步推升汽車製造成本,使車企生產經營活動受到一定程度影響,整體形勢不如預期。從汽車消費端來看,消費動能明顯不足,與2021年同期相比,呈現一定幅度下降。儘管大環境低迷,大陸新能源汽車產銷卻逆勢成長。中汽協統計,3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到46.5萬輛、48.4萬輛,年增均達1.1倍。

Chromebook拖累、全球PC熱潮告終 Q1出貨量年減7.3%

報導COVID-19疫情帶動居家工作與學習需求,使全球個人電腦(PC)出現一波強勁買氣。但最新數據顯示,在連續兩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後,2022年第一季(1-3月)全球PC出貨量急劇下降,反映疫情帶來的PC銷售熱潮已告終。CNBC、《Barron’s》報導,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 4月11日公佈,2022年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年減7.3%至7,750萬台,最大拖累因素是Chromebook出貨量銳減,不含Chromebook則為年增3.3%。Chromebook搭載Google Chrome作業系統,售價比微軟Windows電腦和蘋果MacBook便宜許多,因此受到學生族群及教育市場青睞,在疫情高峰期出貨量明顯上升。受惠消費者及企業添購筆電、桌機用於遠端工作和學習,2021年第一季全球PC銷量寫下20年來最快增速。2021年,全球PC市場合計出貨量達3.488億台,較2020年成長14.8%,創2012年以來新高。4月11日發佈的其他數據也顯示,2022年第一季全球PC市場開始降溫。市調機構IDC估計,2022年第一季全球PC出貨量年減5.1%,降至約8,050萬台;Canalys給出的數字為年減3%,但該公司認為,以營收計算,整體PC市場仍保持成長。IDC集團副總裁Ryan Reith表示:「不應過於放大PC銷量年減,因為這是預料中的情況。」「在物流和供應鏈一團亂,伴隨地緣政治和疫情帶來的諸多挑戰,重點應放在PC出貨量再次突破8,000萬台大關。」IDC數據顯示,全球PC銷量連續七季超越8,000萬台,為2012年以來最長連漲紀錄。MoneyDJ XQ全球贏家系統報價顯示,4月11日,PC大廠惠普(HPQ.US)和戴爾(DELL.US)股價小幅下跌1.14%、0.93%;蘋果(AAPL.US)股價下跌2.55%;以科技股為主的那斯達克指數挫跌2.18%。

降低對紅鏈依賴 蘋果在印度生產i13、鴻海組裝

報導降低對紅色供應鏈(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蘋果(Apple)證實已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3,由台灣鴻海負責組裝。路透社報導,為了減少對紅鏈的依賴,蘋果11日表示,已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3產品。iPhone 13利用鴻海當地工廠進行組裝,該座工廠位於印度泰米爾納德邦首府清奈附近城鎮Sriperumbudur。報導指出,蘋果一直將部份iPhone的生產從中國轉移至其他地區、其中也包含全球第2大智慧手機市場印度,且蘋果也計畫在印度生產iPad。蘋果目前透過鴻海和緯創(3231)在印度當地生產iPhone,第一款在印度生產的產品為2017年開始生產的「iPhone SE」,iPhone 13將成為在印度生產的第4款iPhone機型(另2款為iPhone 11和iPhone 12)。日本蘋果情報網站iPhone Mania 11日指出,蘋果原先預計要在2022年1月開始在印度生產iPhone 13,不過當時因爆發員工集體食物中毒事件、因而讓該生產計劃延期。據《今日印度商業》報導,2021年蘋果在印度的iPhone手機出貨量為540萬支,最受歡迎的iPhone手機是iPhone 12(佔整體iPhone比重為40%),其次是iPhone 11(26%)以及iPhone SE 2020(14%);而最新的旗艦iPhone 13(13%)和iPhone 13 Pro Max(4%)分居第四和第五。

上半年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 供應鏈缺料逐漸緩解

據TrendForce表示,2022年上半年消費性電子市場受宅經濟效應減弱、中國疫情及國際局勢緊張、高通膨等衝擊,再加上邁入傳統淡季,相關應用如PC、筆電、電視、智慧型手機需求明顯降溫,下游客戶陸續下修今年出貨目標;車用、物聯網、通訊、伺服器等則仍維持不錯的需求力道。同時,由於疫情擴散以及俄烏戰事持續,故供應鏈普遍透過建立更高的庫存,以避免物料因運輸受阻出現的缺料的風險。受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影響,在今年首季新增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尤以成熟製程生產元件長短料狀況仍然存在。展望第2季,雖然全球晶圓產能增幅仍有限,但由於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國際情勢持續緊張、中國因近期疫情擴散採強行封控等事件,而先前受到產能排擠的晶片讓供應鏈有機會取得較充足的供給。伺服器方面,第1季整體伺服器關鍵物料供應情況略微改善。除此之外,受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持續加單影響,網通類別晶片如LAN IC/chip普遍供貨週期仍高約40周,但可透過緊急加單費來彌補需求缺口,影響開始式微。伴隨上述情況緩解,ODM主板生產的追單頻傳,促使FPGA 與 PMIC 等追料情況未歇,網通晶片也呈現超額備貨的狀況,整體市場呈現「大者恆大,大者獨得」局面;二線 ODM 廠商的物料吃緊也依舊讓小部分的客戶主板生產上仍受到壓抑,但不影響整體伺服器市場供貨狀況,伴隨物料供給改善,第2季伺服器出貨將顯著提升,預估出貨季成長約15.8%,來到360萬台。至於智慧型手機受季節性需求低迷、俄烏戰事及高通膨影響,導致市場需求降溫,故供應鏈物料交貨狀況皆較去年下半年來的舒緩,儘管部分零組件仍存在緊缺問題,但主要多集中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產品上,尤其以4G SoC的交付延遲較為顯著,其交期約30~40周,受限於產能規劃,從去年開始,中低階手機市場的需求就一直未能被滿足。緊接著是交期約32~36周的A+G sensor ,以及20~22周的OLED DDIC、Touch IC。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的生產量將在上述因素交互影響下,預估產量為3.16億台,季成長僅3%,低於往年表現。展望本季,除了伺服器外,消費性類別相關的終端產品需求仍現疲弱。原屬長料的零組件將因供需失衡面臨更嚴峻的價格考驗;缺料嚴重的短料則透過內部產能的調配,將更多產出轉向需求強勁的產品。TrendForce認為,由PC市況的變化可以看出,採購行為在需求快速變動的情況下,很快速的由原先超額訂購的策略轉向積極砍單,使得供應鏈的秩序跳脫往年季節性的脈動。而中國近期由於Omicron疫情加速擴散,在清零政策下,強制性與突發性的封控措施,恐使得位於當地的生產製造廠商將面對多重且複雜的供應鏈問題,不利市場表現。

台達電3月績昂 4月營收恐受封控拖累

電源、風扇、被動元件、電動車、樓宇自動化等主要產品線出貨全面走揚,台達電3月營收以306.4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首季也以825.38億元改寫史上最強第一季。但隨著華東廠區吳江廠受到長三角疫情拖累,台達電證實4月營收將受影響,但因客戶訂單不是問題,只要疫情收斂、貨運順暢,第二季仍有機會優於首季。

防不了!傳廣州也將封城
昆山、上海封城 上市櫃台商停工名單總整理

台達電從去年至今年初法說會,不斷釋出客戶訂單不是問題,只要零組件供應能夠配合,營收就能一路走揚的訊息,並看好今年全年營收有機會年增雙位數百分比。而隨著半導體零組件供應增加,台達電繼1、2月營收都相對強勢後,3月營收更上層樓,以306.48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距離上一次月營收創新高才三個月,月增率20%,年增率也高達13%。在3月營收暢旺與1、2月都相對強勢下,台達電第一季營收為825.38億元,連續第二年改寫史上最強第一季紀錄,營收年增率為14%,年增率幅度也符合預期。法人表示,台達電3月主要產品線如電源、風扇、被動元件等出貨全面走強,就連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今年1、2月,出貨都持續受到車廠客戶長短料困擾的電動車部門,3月營收幾乎回到去年上半年的水準,都是帶動台達電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營收再度創新高的主因。不過,中國繼珠三角東莞、深圳在2月一度封閉管理以對抗疫情後,長三角以上海為首的疫情不斷擴散,愈來愈多上海周邊城市加入靜態管理的行列,台達電華東廠區大本營吳江廠也受到影響,供應鏈上周末傳出台達電吳江廠停工。對此台達電澄清吳江廠沒有停產,並指出吳江廠區因上海疫情形勢嚴峻、浦東機場航班減少,貨物清關及運輸緩慢,加上位於昆山與無錫等地的供應商停工封閉影響,部分材料無法正常供給,目前吳江廠區正全力協同供應商爭取材料,以降低影響,廠區部分產線工作排班較為寬鬆,營運仍持續進行。台達電進一步表示,4月營收將會因為長三角疫情而影響,可是在訂單不是問題下,只要材料供應順暢之後,就可以加班趕工追回落後的進度,帶動第二季營收依舊有機會優於首季,並維持先前全年營收雙位數成長的預估。

台灣低軌衛星執照申請 SpaceX積極搶進

台灣最快6月開放低軌道衛星申請,NCC透露,國際上以四家業者發展低軌道衛星的速度最快,包括特斯拉創辦人穆斯克領軍的SpaceX積極推動的Starlink計畫、加拿大Telesat、英國政府與印度Bharti Global所收購的OneWeb,以及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創立藍色起源(blue Origin)公司所推動的Kuiper計畫。其中,SpaceX及Telesat已向NCC詢問來台申請執照事宜,對於搶進台灣市場展現積極態度。除了低軌道衛星,台灣這次同步開放同步衛星執照申請,亦吸引多家國際及本土業者青睞,本土有隴華電子2018年與休斯集團合作,轉型經營海上衛星寬頻,近年亦相繼在陽明山、美國、日本設置衛星站。NCC強調,本土業者未來是否與國際業者合作?仍由各家業者自行決定。由於微軟及Google相繼宣佈與SpaceX合作雲端服務,將雲計算業務拓展到太空領域,以此抗衡亞馬遜,亞馬遜布局低軌道衛星,其AWS雲服務將開展太空業務,業者形容,台灣天空的低軌道衛星之爭,隨著執照開放申請在台即,將延伸至太空雲端的角力賽。NCC官員分析指出,台灣固網及行動的網路覆蓋已經相當綿密,內需市場對於衛星通訊需求並不大,但是,國外很多國家幅員廣大,衛星通訊相當適合扮演跨國企業通訊的中繼站,尤其是跨國航空、海運、漁船作業、高山、及偏鄉通訊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加上全球企業積極發展元宇宙,以及低軌道衛星在這次俄烏大戰「派上用場」,更使得低軌道衛星通訊躍升國際間重要的國防安全設備,在國防戰略上的部署更具想像空間。
調研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30年衛星寬頻服務相關市場將達1.6兆美元規模,其中,消費端上網商機占9,000多億美元,整體來看,衛星通訊潛在商機龐大。

泰國需求旺 有量鋰電池大擴產

打通應用端市場出海口,2022有量科技營運看俏,2024力拚擴產2GWh。興櫃鋰電池芯廠有量科技首條1 GWh產線去年12月竣工投產,由於來自泰國電動巴士與電動船出海口可百分百去化產能,今年有量力拚6月前開出0.5GWh以上產能外,並繼續倍增擴產,2024年初將產能拉高至2GWh,再加速擴產至4GWh。有量科技大股東為泰國上市再生能源集團Energy Absolute PCL,EA除致力投資開發太陽能、風力發電廠,2017年EA看上有量獨特技術的鋰電池芯與儲能系統,攜手在泰國當地開發綠色再生能源、智慧電網,以及電動巴士、電動汽車、電動船、充電站等事業,並在泰國東部經濟特區籌建占地60萬平方米,50GWh電芯產能,東協首屈一指的大型動力鋰電池生產工廠,以支援EA集團布局泰國及東協多國的電動載具、綠色再生能源發電市場。有量科技總經理李誌誠指出,結合EA集團資源,有量首條1GWh產能掌握百分百市場出海口,目前EA集團於泰國曼谷湄南河運營服務的26艘電動遊艇,全採用台灣有量的快充長壽命鋰電池外;2022年EA集團旗下電動大巴公司掌握泰國曼谷地區第一階段的電動巴士示範計畫約2,500輛,每輛電動大巴搭載250KWh鋰電池系統,將可挹注0.6GWh電芯需求。未來曼谷及周邊水路交通將大規模推動電動船服務,電動巴士也將成為泰國公共運輸主力,都將成為有量泰國GWh規模電芯廠的重要市場出海口。泰國做為東協的一份子,面對2030年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協國家不再批准新購燃油巴士,EA集團超前部署,整合集團內鋰電池芯與電池系統、充電樁、電動巴士完整方案,2022年先在曼谷地區運行示範未來計畫將電動巴士運營成功經驗複製到泰國全國與東協其他國家地區,帶動EA集團內電動車與電動船產業鏈的快速發展與擴大市占率。李誌誠坦言,相較於中、韓鋰電池大廠量產經驗豐富,動輒投資擴建數十GWh電芯產能,過去有量欠缺GWh規模量產經驗,集團建置第一條GWh電芯產能,態度十分審慎,期望團隊充分掌握首條GWh設備特性與製程工藝後,再設計與擴建第二條GWh產線,目前第二條GWh產線設備訂單已釋出,其後團隊將接續打造第三、第四條GWh產線。有量泰國廠做為集團鋰電芯量產型生產基地,隨著GWh規模產能陸續開出上市後,成本競爭力逐漸顯現;預估2022下半年在泰國電動巴士大單加持下,有量泰國廠出貨增溫,將貢獻有量的營收水漲船高、營運穩健上揚。

NB、手機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疲弱,供應鏈缺料狀況逐漸舒緩

烏戰淨導致國際局勢緊張、中國疫情及與高通膨等衝擊,宅經濟效應減弱、再加上市場進入消費性電子傳統淡季,消費性電子產品等相關應用如PC、筆電、電視、智慧型手機需求明顯降溫,但市場車用、物聯網、通訊、伺服器等則仍維持不錯的需求力道。隨著下游客戶陸續下修今年出貨目標,TrendForce認為供應鏈缺料狀況將會逐漸舒緩。但由於疫情擴散以及俄烏戰事持續,供應鏈普遍透過建立更高的庫存,以避免物料因運輸受阻出現的缺料的風險。TrendForce表示,受半導體設備交期延長影響,在今年首季新增產能有限的情況下,整體晶圓代工產能利用率持續滿載,尤以成熟製程(1Xnm~180nm)生產的元件長短料狀況仍然存在。展望第二季,雖然全球晶圓產能增幅仍有限,但由於終端產品需求疲弱,加上國際情勢持續緊張、中國因近期疫情擴散採強行封控等事件,而先前受到產能排擠的晶片讓供應鏈有機會取得較充足的供給。

中低階手機關鍵材料仍吃緊

伺服器關鍵物料供應情況在今年第一季整體雖然有略微改善,但受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持續加單影響,網通類別晶片如LAN IC/chip普遍供貨週期仍高約40周,但可透過緊急加單費來彌補需求缺口,影響開始式微。伴隨上述情況緩解,ODM主板生產的追單頻傳,促使FPGA 與 PMIC 等追料情況未歇,網通晶片也呈現超額備貨的狀況,整體市場呈現「大者恆大,大者獨得」局面;二線 ODM 廠商的物料吃緊也依舊讓小部分的客戶主板生產上仍受到壓抑,但不影響整體伺服器市場供貨狀況,伴隨物料供給改善,第二季伺服器出貨將顯著提升,預估出貨季成長約15.8%,來到360萬台。受季節性需求低迷、俄烏戰事及高通膨影響,導致市場需求降溫,故供應鏈物料交貨狀況皆較去年下半年來的舒緩,儘管部分零組件仍存在緊缺問題,但主要多集中在中低階智慧型手機產品上,尤其以4G SoC的交付延遲較為顯著,其交期約30~40周,受限於產能規劃,從去年開始,中低階手機市場的需求就一直未能被滿足。緊接著是交期約32~36周的A+G sensor ,以及20~22周的OLED DDIC、Touch IC。第二季智慧型手機的生產量將在上述因素交互影響下,預估產量為3.16億台,季成長僅3%,低於往年表現。同樣受終端市場需求走弱影響,除client SSD已不在長料之列,Type C IC、WiFi與PMIC目前交期仍長,其中又以Type C IC的20~25周為最長,但相較TrendForce今年初的評估,交貨週期並無進一步拉長,故預期至第二季底該三類品項的交期將可獲得改善。在供應鏈供貨持續好轉的情形下,預估第二季筆電(含Chromebook)出貨量約5,510萬台,季減0.7%。若從其他關鍵零組件來看,以MLCC為例,第一季主要消費性電子產品如手機、筆電、平板、電視等需求明顯衰退,導致原廠供應商、通路代理商等消費性產品用規格MLCC庫存水位高疊,且此情況恐延續至第二季。
目前車規、工規MLCC拉貨動能穩步增長,而消費性產品用規格則仍未跳脫供過於求格局。第二季MLCC市場則有機會在半導體IDM廠逐步調高車用、伺服器用IC產能與供貨下,紓解長短料問題,推升車電、伺服器、快充、充電儲能設備代工廠拉貨動能,車規、工規MLCC有機會成為第二季主要成長動能,日廠村田、TDK、太誘與國巨將是主要受惠對象;而占台韓中MLCC供應商大宗的消費規,恐面臨手機、筆電需求減緩,品牌與ODM廠持續調節庫存下,第二季市場需求恐持續疲軟。展望第二季,除了伺服器外,消費性類別相關的終端產品需求仍現疲弱,原屬長料的零組件將因供需失衡面臨更嚴峻的價格考驗;缺料嚴重的短料則透過內部產能的調配,將更多產出轉向需求強勁的產品。

中國疫情導致供應鏈大亂

TrendForce認為,由PC市況的變化可以看出,採購行為在需求快速變動的情況下,很快速的由原先超額訂購的策略轉向積極砍單,使得供應鏈的秩序跳脫往年季節性的脈動。而中國近期由於Omicron疫情加速擴散,在清零政策下,強制性與突發性的封控措施,恐使得位於當地的生產製造廠商將面對多重且複雜的供應鏈問題,不利市場表現。

行事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