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會員動態

昆山廠估月中完全復工 優群今年業績仍看兩位數成長
連接器廠優群昆山廠於4月底正式復工,目前復工約60%,公司預期,5月中以前有機會達到完全復工,由於客戶拉貨積極,優群預估,今年第2季營運可能較去年同期下滑,但因訂單只是遞延出貨,全年業績兩位數成長目標不變。優群子公司宏澤電子自4月2日配合當地政府對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停工,直至4月29日起閉環逐步恢復生產,目前復工約60%,隨著昆山地區解封復工速度加快,優群預估,5月中以前有機會達到完全復工。優群第1季合併營收為7.36億元,年增8.76%,營業毛利為2.95億元,年增8.31%,單季合併毛利率為40.17%,年減0.16個百分點,營業淨利為1.65億元,年增0.62%,營業淨利率為22.41%,稅後盈餘為1.61億元,年增16.16%,每股盈餘為1.8元。優群表示,由於昆山廠區佔營收比重約50%,對4月營收造成影響,不過現在客戶拉貨積極,隨著整個產業鏈全面復工,預估4月將是谷底,營運可望自5月逐步恢復正常。儘管第2季營運因昆山停工恐較去年同期下滑,但優群強調,訂單只是遞延出貨,下半年可望明顯優於上半年,全年業績兩位數成長目標不變。
 
致伸、中探針 今年營運看旺
台股量能急凍,市場關注即將登場的Fed利率決策會議,法人指出,由於盤面信心仍未回穩,短期多空消息紛雜,建議回歸本質,在上市櫃公司密集公布財報及4月營收之際,鎖定績優成長股,致伸、中探針今年業績具向上空間。致伸3日股價收在58.1元,上漲3.94%,優於大盤,且獲外資敲進8,864張,扮演多方重要推手,成交量穩步放大。市場看好,公司持續提升車用ADAS、警用相機、專業音響與IOT相關產品比重,且今年缺料問題緩解,業績成長可期,首季營收178.94億元,年增4.28%。法人指出,致伸受惠專業聲學新客戶導入,以及視覺影像產品中,如車用、IoT、警用相機等非手機占比提升,將帶動今年產品組合轉佳。其中,公司車用相機模組目前已是Tesla上海廠獨家供應商,並持續向柏林及奧斯汀新廠送樣認證,新客戶美系電動車廠Rivian訂單預計今年放量。另外,致伸泰國廠產能今年首季進駐,因具備較低人力及關稅成本,將有利於車用相機模組出貨給Tesla等廠商,預估今年車用營收成長9%,並帶動全年營收成長。法人預估,致伸視覺影像產品的手機、PC比重今年將更進一步降低至45%~50%,而車用及新產品比重上升。聲學業務則導入專業聲學新客戶,有利產品組合改善。中探針目前共有三大業務,包括半導體測試、連接器、新能源,其中,半導體測試以銷售探針為主,去年開始與記憶體大廠深化合作,出貨量逐步攀升,且在調漲價格下,預估公司今年半導體測試業績可望年增超過二成。另外,中探針在新能源事業布局有成,對電動機車內的電池連接器、充電槍及充電插槽等相關充電端子皆有合作,今年並將事業版圖延伸至電動自行車及電動車領域,第二季起開始貢獻營收。

總體經濟

陸清零 經濟恐陷增長型衰退

受動態清零抗疫策略影響,外媒引述經濟學家指出,中國經濟正面臨「增長型衰退」的風險。一旦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四分之一份量的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將拖累全球增長。華爾街日報報導,「衰退」通常代表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萎縮,許多經濟學家仍認為,中國不太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因為其有很多辦法,來確保2022年經濟增長強於美國和歐洲,其中包括釋放大量的政府支出。但報導指出,有部分經濟學家開始「不那麼嚴謹的」使用「衰退」一詞來描述中國的現況。有經濟學家表示,受上海等地的封控影響,基本情況惡化,開始令人感覺到,「好像是一場好幾十年未經歷過的衰退」。許多數據都證明,中國經濟受到封控措施影響而放緩。例如中國國家統計局4月30日公布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4月製造業和服務業活動連續第二個月萎縮,相關指數跌至2020年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4月中旬,水泥產量還不到全部產能的四成。第一季智慧手機的出貨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8%。4月中國境內的剷泥機銷售量比上年同期減少了61%。報導認為,中國面臨的挑戰不僅是封控措施。例如烏克蘭戰爭推高大陸企業的成本,並導致海外需求減弱、監管部門的整頓措施打擊了科技和補教等高增長行業、地產業本來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但2021年起卻開始下跌。同時,數以百萬計的新畢業生在找工作方面遇到困難。據中國官方數據顯示,青年失業率目前為16%,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已超過2020年武漢封城時的水平。此外,企業信心已經下降、進口大幅下挫、中國民眾也緊縮消費,儲蓄金錢應付當前情況。這些數字或現象都反映中國經濟活力欠佳。報導指出,一旦中國經濟持續放緩,將會影響全球。4月下旬,IMF將中國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8%下調至4.4%,遠低於中國政府設定的增長5.5%左右的目標。IMF的預測如果準確,那麼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創下除2020年成長2.2%外,199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巴克萊銀行在4月29日表示,如果封控措施延續到下半年,中國全年的GDP增速可能會降至4%以下。

 

電子資訊

特斯拉新車在台亮相 傳蘋果、鴻海合作推新電動車

電動車廠特斯拉全新升級的車款在台灣亮相,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方向盤也很不一樣,與其說是方向盤,它其實更像電動玩具的握把。而在競爭激烈的電動車市場上,也傳出蘋果正在研發鈦合金製的電動車,最快再兩年就會發布,而負責的組裝廠,很有可能就是合作已久的鴻海集團。民眾到車廠參觀,拍照的手停不下來,電動車廠特斯拉全新車款在台灣亮相,續航里程超過600公里,還將功能鍵整合到新推出的平把方向盤上,彷彿跟打電動一樣,雖然受到戰爭等國際因素影響,車源有限、上市時間還是未知數,但專家仍看好整體產業發展。電動車網站總監胡皓勛:「國際局勢可以能更穩定的話,長期研發生產成本都會降低,電池也會變得更便宜,普及電動車發展絕對是好事。」業界傳出蘋果公司將開發鈦合金製的電動車,用iPhone就能開車門,一台10萬美金、將近300萬台幣,主打頂端客群,還可能委託長期合作夥伴鴻海負責組裝生產,最快在2024年底發布。汽車網站創辦人曾彥豪:「不能排除蘋果會不會有其他選擇,因為畢竟全球能做電動車的廠商非常多,當然以蘋果跟鴻海這麼多年的合作關係,鴻海是很有可能的一個選項。」傳統車商也積極搶市場,TOYOTA電動車款搭載TSS駕駛輔助系統,續航力達500公里;裕隆集團也透露和鴻海電動車MIH平台,共同開發的純電休旅車,全年銷售超過3,000輛就能達到損益平衡,看好未來獲利發展。汽車網站創辦人曾彥豪:「在全球的分工來講,台灣會是一個重要一環,有沒有完整的汽車自主的供應鏈、和台灣自主的汽車品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智慧化趨勢下,電動車產值從2021年2,958億元、增加到2025年突破6,000億元,台灣電動車產業有望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

NB代工廠 Q2出貨恐下修

經歷連續兩年大幅成長後,市場預料今年PC出貨將陷入衰退,惟目前最大風險就是中國大陸華東封控問題,儘管現在當地官方已逐步開放復工,但在小型廠零組件廠尚未復工,以及大型代工廠復工率仍低情況下,無疑將讓傳統淡季的第2季出貨量面臨全面下修局面。受華東疫情影響,在上海、蘇州、昆山封控尚未完全解除下,不少中小台廠仍面臨關廠局面,加上大型代工廠目前復工率仍不如預期,法人及研調機構紛紛看衰NB代工廠第2季出貨表現。針對上海廠復工率情況,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先前表示,還在努力當中,現在大約三成,可能未來幾天慢慢過半。但第2季筆電出貨量可能不如首季。他也示警,即使自身工廠生產沒問題,但封控造成零組件取得不易,讓廣達大傷腦筋。研調機構TrendForce指出,2022年上半年消費性電子市場受宅經濟效應減弱、中國大陸疫情及國際局勢緊張、高通膨等衝擊,加上邁入傳統淡季,相關應用如PC、筆電、電視、智慧型手機需求明顯降溫,下游客戶陸續下修今年出貨目標。

拜登政府砸30億美元扶持電池鏈

美國官員2日(周一)表示,拜登政府擬砸下逾30億美元的基礎建設資金,以提振美國電動車電池的國內產能以及相關供應鏈。該筆資金將由美能源部發放,法源是依據去年拜登總統簽署的1兆美元基礎建設法案,內容包括大容量電池所需的礦產加工處理以及電池回收。拜登訂立2030年電動車占美國汽車銷售一半的目標,希望藉此帶動選舉關鍵州的製造業工作機會,力阻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同時也減少碳排放以對抗氣候變遷。美國政府也盼此舉能確保能源獨立,並且緩和因俄烏衝突而加劇的長期通膨壓力。白宮基礎建設協調官員蘭德魯(Mitch Landrieu)向記者提到俄羅斯總統普丁時表示,「我們面臨因普丁引起的石油、天然氣價格大漲,以長遠觀點來看,讓美國家庭更負擔得起電動車,是相當重要的任務。」福特汽車(Ford Motor)對美政府的最新宣告表示樂見其成。車廠法務長克勞里(Steven Croley)指出,「這項投資將強化我們國內電池供應鏈、創造就業、協助美國製造商在全球舞台的競爭力。美國正在掌握技術的重要時刻,今日宣布的投資有助我們達成這個目標。」美國能源部表示,大約31.6億美元的資金將作為扶持電池生產,包括新增、改裝與擴展處理設施以及回收電池。另還提撥6,000萬美元用於舊電動車電池回收計畫。不過,上述資金不會用於在美國開發鋰、鈷、鎳等電池原料的新礦場,部分開採計畫已面臨當地人士的反彈,同時也面臨拜登政策的環境和法規審查。拜登國家氣候顧問麥卡錫(Gina McCarthy)表示,「這些資源都與電池供應鏈有關,包括生產和回收重要礦物,而且無須打造新的提煉或開採計畫,這是我們感到相當振奮的原因。」

全球ChromebookQ1出貨跳崖 年減六成

由於主要國家教育市場已處於飽和階段,今年第一季全球Chromebook出貨總量對比去年同期的高峰年減六成。依IDC及DIGITIMES Research初步研調結果顯示,全球Chromebook首季出貨規模雖有落差,分別估達約510萬及410萬台,不過看好第二季仍可望進入傳統教育採購周期帶動,推升出貨以雙位數季增,但仍較去年同期大幅衰退。觀察第一季市場變化,IDC指出,Chromebook在成熟市場如北美、日本、歐洲等地區因教育需求趨於飽和而明顯萎縮,但在中、日以外的亞太地區仍因有幾個大型的數位教育投資專案,挹注Chromebook在該區出貨保持成長。以品牌廠表現來看,位居前兩大的聯想(Lenovo)與戴爾(Dell),仍維持在百萬台以上的季出貨量。不過聯想相較於去年上半年單季多有突破3百萬台的表現,年減幅度超過65%、達115~120萬台。戴爾則在主要品牌中表現相對持穩,年減僅約兩成,為110~120萬台。至於去年第一、二季Chromebook的季出貨量突破4百萬台的惠普,今年首季已跌破百萬台、落在60~80萬台,跌幅超過八成。宏碁則因兩家研調在標案出貨時程認列差異,估算數量產生分歧,IDC估其首季出貨仍有百萬台之譜,DIGITIMES Research則估僅55萬台。展望第二季,研調及品牌廠對Chromebook出貨預期皆較供應鏈樂觀。IDC預計未來幾個月內,若無重大的供應變化,品牌廠將透過促銷活動加速清銷庫存,同時隨著新的教育採購周期啟動,將帶動出貨量開始回升。DIGITIMES Research認為,第二季為Chromebook傳統旺季,出貨量仍可望在第一季的低基期下季增達六成以上。不過,考量成熟國家教育巿場仍處飽和期,加上平價Chromebook製造成本提升較其他機種多,影響品牌廠投入意願,相較去年同期,出貨量估將有近半衰退。供應鏈業者則持續看衰Chromebook,尤其近幾個季度品牌廠為持續去化Chromebook料件庫存,拉貨力道大幅收斂、甚至暫停拉貨,因此並未感受到第二季市況有回溫的跡象。

關鍵供應鏈 鴻家軍扮主力

鴻海有望承接Apple Car生產重任,外界看好,在鴻海領頭衝刺下,集團旗下乙盛-KY、廣宇、鴻準、碩禾等將扮演吃重角色,分別提供機構件、線束、輕量化車殼、電池材料等關鍵零組件,為中長期營運挹注新成長動能。其中,機構件大廠乙盛是泛鴻海集團真正有電動車出貨實績的公司,墨西哥廠主要供應特斯拉系列車種天窗、電池組件及電池背蓋等零組件,為因應客戶訂單需求,目前墨西哥廠正興建第二座廠,外界預期,隨鴻海未來有望承接蘋果車生產重任,乙盛也將是重要供應鏈成員之一。法人點名,廣宇獲鴻海集團電動車訂單奧援,由於鴻海陸續交車電動巴士Model T,廣宇受惠來自集團電動車線束訂單,加上大陸安徽廠新客戶效益,預估廣宇車用營收占比今年將站上兩位數,明年在電動休旅車與旗艦轎車量產下,電動車占車用營收比重將逐步追上傳統車,且將逐年墊高。廣宇目前車用產品一方面是與鴻海集團搭配,例如Model T的線束可望由廣宇提供,至於明年將量產的Model C,以及之後的Model E,廣宇也有機會供應線材。

宏達電-0.92元 攻虛擬照護

宏達電5月3日公布2022年第1季財報,營業收入11億元,營業毛利率從上一季33.7%上升至37.8%,增加4.1個百分點。營業淨損為10.4億元,營業利益率為-94.6%,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損為7.6億元,每股虧損為0.92元。宏達電指出,第1季在MWC和SXSW 2022大會中,HTC與XR車用娛樂平台holoride共同展示,乘客在Audi汽車中佩戴沉浸式VR眼鏡VIVE Flow,體驗holoride趣味盎然的沉浸式車內VR應用。在2022 SXSW大會上,HTC和MyndVR發布全新的年長者長期照護服務MyndConnect,透過配戴沉浸式VR眼鏡VIVE Flow和VIVE Focus 3,可與家庭成員在元宇宙中即時分享VR體驗。HTC與XRHealth合作,於美國醫療資訊暨管理系統協會全球健康大會(HIMSS)展示VIVE Flow和VIVE Focus 3為醫療機構提供虛擬實境解決方案,並為醫院、患者和康復中心提供更多的虛擬照護服務。

工商團體 呼籲電價緩漲

疫情升溫、俄烏戰火不歇,工商團體負責人憂心油電價格將於6~7月出現雙漲,引發能源、糧食雙重危機,進一步導致通貨膨脹,呼籲政府暫緩調漲電價,大宗物資等進口免關稅措施自6月底繼續展延至年底等作法,以抗通膨、振經濟。經濟部預計6月底前將召開臨時電價審議委員會,討論今年以來石油、煤炭及天然氣的發電成本狀況,決定電價是否調漲。經濟部官員說,由於國際能源價格仍處波動階段,雖已較先前回落,惟整體仍處於高點,會持續關注能源價格變動,並要求台電提供相關數據,以供六月電價審議委員會臨時會議討論。知情高層說,能源局仍在密切觀察,尚未提出開會日期,但兼顧物價波動、節約能源及照顧弱勢,是檢討電價的三大原則。3月底召開今年第一次電價費率審議會議時,針對電價做出暫不決議決定,將在6月底前伺機召開。但工商協進會理事長林伯豐、商總理事長許舒博都表示,目前情勢與前次討論電價時,沒有任何改變,不但俄烏戰爭短期看不到停火跡象,還多了疫情升溫嚴峻情勢。林伯豐指出,3月CPI年增率已逾3%,俄烏戰火持續,國內疫情又升溫,恐加劇通膨,建議暫緩6月電價調漲、暫緩實施今年度夏季電價,與此同時,大宗物資關稅、貨物稅、營業稅降稅、免稅等抑制通膨措施,也應自6月底延至年底。許舒博也說,如電價一定要漲,可以接受部分、差別式調漲,而不是全面性調漲。他建議,針對業績長紅產業,例如外銷產業,或用電大戶進行調漲,但對底層庶民經濟這一塊,包括小吃店、小商家,或一般民生用電不應調漲,否則隨著電價調漲,帶動新一波物價上揚,「就回不去了」,會衝擊到底層民眾的生活。不過,林伯豐卻認為,近兩年來,政府用電大戶條款、對耗水費、碳費徵收對象,過於集中大型企業,不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企業營運成本負擔平均至少年增5%以上,勢必造成終端產品價格上漲。至於大宗物資免、降關稅措施,許舒博認為,應落實追蹤,不要降了關稅,售價還拉高,消費者也沒有因此受益。

缺車減產4月新車銷量年減7%

進口車缺車狀況未見緩解,國產車也因上海封控零件斷鏈加入減產行列,加上本土疫情升溫影響買氣,4月台灣新車銷量僅3.52萬輛、年減7%,不如預期。車商估整體第二季車市將出現7%~10%的衰退,全年車市總量預測46萬輛面臨下修壓力。車商警告,本土疫情升溫及上海封控對台灣車市的後座力,還沒有到高峰,本周末母親節檔期店頭人氣與買氣能否回溫,將成為重要觀察指標,若未能較4月底有所回升,5月車市恐有摜破3萬輛基本門檻之虞。受缺車影響下,4月市場主要品牌業績均難逃衰退,唯二的黑馬是汎德代理的BMW與三陽現代汽車。BMW受惠於新車大量到港交車,4月銷量大增近35%,達2,165輛,衝上豪華車銷售榜首;三陽現代儘管飽受熱銷車款Tucson L等缺車之苦,但因去年基期偏低,今年4月新車領牌1,104輛,逆勢年增6%。車商分析,進口車缺車問題預期到第二季末都不會有明顯改善,原本較不缺車的國產車,卻因突如其來的上海封控,從大陸進口零件卡關,導致國產車廠被迫減、停產,成為4月車市不如預期的主因。這點從國產車市占率從3月的60%降至4月的56.7%,也可以看出端倪。由於上海封控尚未解除,且大陸正值五一長假,進口零件想緊急轉運、或從其他地方調度的可能性很低,料國產車供應量短期內恢復的機率不高,且多家國產車廠5月第一周排休停工,預估5月國產車市占率將進一步下探。據了解,受豐田全球性減產的影響,5月豐田品牌車銷售目標也調降至9,200輛,恐創近年同期新低;福特六和向經銷商透露的5月可供交車量較4月大減約1,000輛,減幅超過三成;台灣本田也因國產休旅車HR-V處於新舊車型切換的空窗期,預期5月交車量將僅能維持與4月相當的1,400輛低檔。此外,本土疫情急速升溫,直接對車商展間人潮、買氣帶來影響。車商估計,4月中旬來,店頭來客大減20%~30%,4月下旬起訂單增速明顯踩煞車。由於本土疫情預估最快5月底才會達到高峰,有車商憂心疫情後座力,將蔓延至5月整個月,悲觀的業者甚至將單月市場預估,下修至3萬輛以下。不過和泰車主管說,經過過去兩年的洗禮,車商對疫情已練就出應變策略,民眾也因感受到缺車潮加速購買決策,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儘管造成來客數減少,相信對實際買氣的影響有限。

PCB首季不淡 Q2封城添隱憂

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統計台灣上市櫃PCB供應鏈營收,PCB廠含硬板、軟板、載板,合計第一季營收年增20.45%,上游原物料包括玻纖紗/布、CCL、FCCL、銅箔、錫製品等相關原物料廠商,合計第一季營收年增19.28%。法人表示,受惠於缺料遞延的需求顯現,汽車板、伺服器等動能強勁,載板持續供不應求,首季消費性電子不淡等,帶動PCB第一季營運不淡,但進入第二季,除了進入產業淡季,又加上中國疫情封控,整體不確定性大增。放眼第二季,部分PCB業者表示,客戶需求仍在,也有不少廠商是閉環管理持續有生產,但物流不順是最大的挑戰,要看接下來5、6月解封復工後,能追回多少。前景仍不明朗的狀況下,PCB廠對第二季營運看法不一,有些業者認為至少要打個七至八折,也有些業者認為影響有限,第二季不至於衰退、能保有小幅成長表現。除了封城停工,也有不少產品需求出現下修的雜音,目前展望仍維持不淡的產品,如IC載板、伺服器板、汽車板。IC載板近年需求強勁,多數載板廠維持正向看法,尤其是ABF依舊供不應求,法人表示,雖然有幾家大廠在昆山有產能,但考量備有宿舍,人員閉環管理,以及持續受惠ABF產業趨勢,預期影響有限。伺服器受惠於5G、AI、HPC、雲端運算/存儲、資料中心等應用,展望一直維持強勁,去年缺料遞延的需求以及今年新平台的需求,普遍伺服器供應鏈預期今年出貨會比去年成長。汽車板也同樣不看淡,車市持續回溫,尤其新能源車在環保趨勢下快速成長,汽車板廠今年普遍樂觀看待,不過伺服器和車用同樣都有長短料的困擾未解。TPCA指出,昆山不僅是台商大本營,更是PCB產業的重鎮,雖然是傳統淡季,且一般廠內都備有庫存可供生產出貨,但此次疫情未見趨緩,就算如期解封,管控力道也不會鬆綁太多,預期短期內經濟活動與人員流動應該仍是受到限制。此外,疫情於多個省份擴散,封控措施除直接衝擊廠商生產,對貨運物流也造成影響,高強度的防控措施,對台商而言不是件好事,特別是台灣PCB產業有六成比重在中國大陸生產,且多集中在此次疫情災區,衝擊不亞於「拉閘限電」。

PCB、散熱模組、沖壓件等台廠 喜迎昆山復工

停工將近一個月,台廠包含老牌PCB廠商楠梓電、散熱模組廠安力、雙鴻,沖壓件廠商同協等,今(3)日上午均公告昆山工廠迎來復工的好消息。楠梓電指出,子公司昆山先創電子有限公司及滬照能源(昆山)科技有限公司收到當地政府通知,依政府規定逐步恢復生產。安力-KY指出,子公司昆山廣禾電子、昆山新力精密五金收到當地政府同意復工通知,故本公司配合當地政府防疫政策,自今日起逐步恢復生產。雙鴻表示,子公司雙鴻電子科技工業(昆山)有限公司收到當地政府通知,自5月1日正式復工,並依政府規定逐步恢復生產。同協表示,昆山子公司蘇州新新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收到當地政府通知,自5月3日正式復工,並依政府規定逐步恢復生產。經過一個月的停工,終於迎來復工好消息,同協日前公告指出,昆山地區因Covid 19 疫情進行封控管理,因此子公司蘇州新新電子科技受中國大陸政府法令要求,4月份都處於停工狀態。因主要客戶的組裝廠部分因為位於大陸封控區內無法開工,部分客戶則是因為其大陸華東地區的供應商無法供貨,以及上海港口因疫情封城,致進/出口物流受阻,導致組裝廠缺料而延遲整體生產時程並減少拉貨,進而要求本公司的出貨順延,影響同協集團4月與5月份的營收。同協估計4、5月份產能減少25%-30%、產量減少40%-60%。

行事曆